

魯果4號、5號優(yōu)質早熟核桃新品種是山東省果樹研究所選育的,并于2007年12月通過山東省林木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8年,費縣引進魯果4號、5號,并建示范園。示范園區(qū)是依托山東省費縣核桃主產(chǎn)區(qū)馬莊鎮(zhèn)、費城街道辦為基礎建立的,主要分布于馬莊鎮(zhèn)、費城街道辦,建立良種示范園133hm2、建設良種種質采穗圃40hm2、優(yōu)質苗木繁育區(qū)33hm2、科技培訓示范基地10hm2。現(xiàn)將其示范園建設的配套技術總結如下,供參考。
1 苗木繁育嫁接技術
1.1抓住嫁接的關鍵時期
技術員在費縣馬莊鎮(zhèn)經(jīng)過多次嫁接試驗證明,春季嫁接的關鍵時期從3月27日至4月25日,此時嫁接成活率達到88%,過早或過晚成活率均不超過60%;夏季嫁接的黃金時期在5月10日至6月20日,此階段嫁接成活率達到95%以上,時間過早,接穗不充實,木質化程度低,時間過晚,雨季來臨,濕度大,樹體傷流大,也影響嫁接成活率。
1.2配套嫁接技術
對實生苗建園的核桃園,春天從3月27日至4月25日,采用春季硬枝接,對枝接不成活的植株,保留1~2個萌孽萌發(fā)生長成枝條,等到5月10日至6月20日期間,進行芽接或綠枝嫁接,嫁接成活率達到97%以上。具體嫁接方法如下。
1.2.1春季雙層套袋保濕嫁接法 選取木質充實的接穗,剪成12~15cm長的枝段,上端留有2~3個飽滿芽,下端削成5~8cm長的馬耳形切面,削面要平滑,然后將削面兩側的皮層稍削去部分露出新皮即可,前端削成薄舌狀待用。選砧木平直光滑處,將上端剪去,然后利用刀將斷面削平,在接口兩側橫削2~3cm的月牙狀切口,將接穗插入皮層與木質部之間,插入深度以接穗稍露白為宜,用塑料繩綁緊固定。隨即用一長20~25cm、直徑10~15cm的塑料袋,從接穗的上端套至接口以下,然后將袋內空氣排出,用繩將塑料袋的下端綁緊。塑料袋的上端要高出接穗4~5cm。套此袋的目的是要保證嫁接部位溫度和濕度利于愈傷組織的形成。然后用16開的紙卷成紙筒套在塑料袋的外面以遮陰,上下綁緊,防止外界高溫灼傷筒內嫩芽。采用這種嫁接方法成活率達到90%。
1.2.2長方塊形放水芽接 其操作方法:先在砧木上切一長方形樹皮塊,將樹皮挑起,再按回原處,以防切口干燥。然后在接穗上取下與砧木皮方塊大小相同的方形芽片,并迅速鑲入砧木切口,使芽片切口與砧木切口密接,然后綁緊即可,并在包扎口下部劃一放水口。要求芽片長度不小于1.5cm,寬度為0.6~1.2cm(芽的兩側保留2~3mm),芽內維管束(護芽肉)保持完好,將此法應用于快繁核桃苗木上,大大提高了成活率和出苗率。
1.2.3避雨綠枝接法 此方法關鍵技術要點:在苗圃地建起小拱棚,防止雨水進入,控制苗木傷流;同時溫度高時可以適當遮陰,控制溫度;利用嫁接膜纏緊接口和接穗。此方法不受天氣變化的影響,可延長嫁接時期,操作簡單,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嫁接成活率可達到97%以上。
1.3春夏嫁接生長情況
根據(jù)試驗調查:春天枝接生長量大,夏季芽接生長量比春季枝接減少一半以上。夏季芽接以5月上中旬生長量最大,7月中下旬嫁接成活率雖也較高,但由于嫁接苗生長時間短,生長量小,難以越冬,因此夏季嫁接以5月中旬至6月中旬為好。
2 核桃園標準化管理技術
2.1建園方式
較為理想的核桃建園地應是坡度較緩的背風向陽的陽坡和平陽坡,坡度以15°~25°為宜,不要超過30°,栽植時要修好梯田或搞好預整地。2010-2011年我們進行了平原地、山嶺梯田、山嶺坡地建園的比較試驗,結果為:平原地、山嶺梯田、山嶺坡地667m2產(chǎn)量2010年分別為85、100、75kg,2011年分別為96、116、88kg,兩年的產(chǎn)量均以在山嶺梯田建園的為高。
2.2栽植密度
2.2.1不同栽植密度對產(chǎn)量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表1),定植后第2~3年,供試核桃不同栽植密度處理的早期單株產(chǎn)量大體相同,但由于單位面積栽植株數(shù)不同,每667m2產(chǎn)量有較大差異,4m×3m栽植密度處理的產(chǎn)量明顯高于6m×4m處理。
2.2.2不同栽植密度對生長的影響 魯果4號核桃定植后第1~3年,不同密度處理的樹高、干徑、冠徑和單株枝量差別不大。由于4m×3m栽植密度處理采用控冠修剪措施較早,故其在定植3年以后,樹高、冠徑和單株枝量均明顯低于6m×4m處理,但干徑差別不大。6m×4m處理的單位面積栽植株數(shù)較少,每667m2枝量在試驗的不同時期均明顯低于4m×3m處理。截至試驗結束,4m×3m栽植密度處理株間樹冠已交接,無空間繼續(xù)發(fā)展,而6m×4m栽植密度處理尚有一定的空間擴展樹冠和增加枝量,具有一定的增產(chǎn)潛力。
2.3土壤管理
2.3.1核桃園生草制栽培效果 生草栽培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調節(jié)果園小氣候。在費城街道辦田勝莊村幼齡魯果4號核桃園內行間種植三葉草、苜蓿,對果園形成地面覆蓋,增加了土壤養(yǎng)分,降低了夏季土壤溫度,改善了果實品質。根據(jù)費縣水土保持局測算,生草果園較清耕果園每年每1hm2可增加保水33.5m3,保土16.5t。
2.3.2核桃園覆蓋效果 秸稈覆蓋的園片20cm土層內含水量較薄膜覆蓋的相對高出13%,較不覆蓋的相對高出70.5%(5月份調查)。10月份秸稈覆蓋果園20cm土層含水量較不覆蓋的高出1倍以上。
2.4整形修剪
在田勝莊村試驗區(qū)對魯果4號、5號3年生核桃樹采取主干疏層形、紡錘形、開心形試驗研究。從試驗結果(表2)可以看出,魯果4號核桃樹樹勢強健,適宜于小冠主干疏層形;魯果5號核桃樹樹姿開張,以開心形樹形更為適合。
在整形修剪上采用倒拉枝控制技術,對骨干枝下側的背后枝通過前期轉枝造傷、中期回縮、后期疏除等技術,為主枝正常生長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魯果4號、魯果5號在樹形培養(yǎng)過程中,枝條背后枝往往長勢過旺,嚴重削弱骨干枝的生長,影響樹體成形和紊亂樹體結構。主要采取前期對背后枝扭轉措施,使其受傷轉弱和改變方向,生長過旺、過大時回縮疏枝,最后疏除,使其不影響骨干枝的正常生長,促進樹體快速成形和提早結果。
2.5病蟲防治
2.5.1物理防治 2009年5月課題組在芍藥山大灣核桃生產(chǎn)區(qū)安裝了30盞佳多頻振式殺蟲燈,經(jīng)開燈試驗表明,該燈具有誘殺害蟲種類多、數(shù)量大及可以大幅度壓低蟲口密度和不污染環(huán)境等優(yōu)點。
2.5.2生物防治 在果樹行間種植三葉草和苜蓿,除可以調節(jié)地溫外,還可保護天敵,增加天敵數(shù)量(見表3),提高生物防治的效果。
2.5.3化學防治 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基礎上,對一些難以防除的病蟲害可結合化學防治,但用藥應注意選用無公害農(nóng)藥,并抓住關鍵防治期,適量適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