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工程和環境二者相互影響分析的基礎上,從工程對環境影響出發,進行了環境評價。此外,結合水工結構施工安全中容易出現的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得出相應措施,對工程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水工結構;環境;應急預案
中圖分類號:TV93文獻標識碼:A
1 環境分析
環境保護日益被重視起來,隨之環境監測市場不斷擴大, 傳統的環境監測站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社會的環境監測需求,國家逐步開放了環境監測領域,民營力量加入了進來。目前專業從事環境監測,且具備CMA資質,開展的項目與環境監測站幾乎相同的民營監測機構已成為社會委托性質的環境監測的首選。由于水工結構基礎地層多次擾動引起沉降從而可能會造成既有站底板結構變形進而造成軌道的變形,對運行產生不利影響。
2 應急預案
2.1 施工過程中沉降值達到報警值時的預案
當施工過程中某一步驟達到報警值時,立即采取如下措施:
通過回填注漿管對仰拱下方進行多臺注漿機同時回填注漿,全范圍提高初支仰拱的下部地基承載力,為拱頂千斤頂施加預頂力及補償注漿提供充分條件,防止因地基承載力不足引起初支結構沉降。
利用初支設置的千斤頂分級分次施加預頂力,使型鋼鋼架與既有結構密貼,形成托梁作用,然后通過拱頂補償注漿管,緊貼既有站底板下部多臺注漿機同時注漿,充分填充既有站底板下空隙,并通過一定壓力和漿液體積適當平衡結構沉降。
施加頂力及注漿時加強監測,當沉降值低于預警值并穩定后停止施加頂力及補償注漿進行下道工序。
2.2 對沉降超限的應急響應
在進行過既有線段施工時,首先建立嚴密的既有線內部和洞內結構受力、變形、沉降監控量測體系,對施工過程進行全面的監控量測,隨時反饋信息,指導施工生產。
2.2.1 區間過既有線控制措施
在發生沉降超限(達到報警值)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具體采取下列施工措施:
立即停止開挖施工,封閉所有施工掌子面,第一到達現場的任何一位負責人應承擔臨時指揮責任,使相應人力、物力等資源在第一時間配送到事故現場;通知地鐵運營部門; 項目部立即調動充足有效的支撐等搶險材料,以控制事態的進一步擴展。對其需要加固的物體及結構立即組織搶險人員進行加固,必要時向上級部門及地方請求支援;立即組織搶險人員對應需要進行保護的結構進行保護;在事故發生時,項目部的一切人員、物資和車輛聽憑項目部救助應急領導小組的調遣進行撲救,盡最大可能地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根據確定的控制措施重新制定或調整施工工藝和施工組織,進行施工交底,嚴格落實各項措施,進行開挖施工;在事故平息后,項目部組織人員進行現場清理,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科學的原則進行事故調查處理;若沉降超限未得到有效控制,再次重復上述過程直到完全解決沉降超限問題。
2.3 對施工掌子面突發性塌方的應急響應
在進行過既有線段施工時,制定并嚴格落實各項防塌措施,同時施工掌子面儲備好各種搶險物資。在發生施工掌子面突發性塌方時立即啟動搶險預案,采取下列措施:
立即停止開挖施工,封閉所有施工掌子面,第一到達現場的任何一位負責人應承擔臨時指揮責任,使相應人力、物力等資源在第一時間配送到事故現場;通知地鐵運營部門;立即使用搶險物資對塌方處進行封閉回填和加固處理,同時把有關信息上報相關各個單位和部門,各單位聯合采取必要的搶險措施,加強對既有線結構和軌道的檢查和量測工作;根據確定的控制措施重新制定或調整施工工藝和施工組織,進行施工交底,嚴格落實各項措施,進行開挖施工;在事故平息后,項目部組織人員進行現場清理清理,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科學的原則進行事故調查處理。
2.4 對既有線結構出現裂縫的應急響應
在進行過既有線段施工前,首先對既有線結構強度和現狀進行全面評估,根據檢測結果確定施工控制標準,施工前對道床與底板進行調查評估,如發現有脫離、斷裂現象,應提前進行處理。在施工過程中,要加強對既有線結構的檢查,對結構裂縫進行跟蹤觀察,密切注意裂縫的發展情況,對于一些對結構的使用和強度有影響的裂縫要即時進行處理。處理措施如下:立即停止施工,封閉所有施工掌子面,第一到達現場的任何一位負責人應承擔臨時指揮責任,使相應人力、物力等資源在第一時間配送到事故現場;通知地鐵運營部門,地鐵列車通過時減速行駛,必要時暫停行駛; 組織權威部門評估裂縫對于結構的耐久性和強度的影響程度;根據評估結果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對于一般的結構裂縫采用注環氧樹脂填充的措施進行處理;對于對結構耐久性和強度影響較大的裂縫除采用環氧樹脂填充外,根據需要采取措施對結構進行補強處理。
2.5 對既有線軌道變形超限的應急響應
在施工過程中,要加強對既有線軌道變形的遠程監測,并與運營公司密切配合,若出現既有線軌道變形超限,立即采取如下處理措施:立即停止施工,封閉所有施工掌子面;通知地鐵運營部門; 組織專家討論分析軌道變形超限的原因和相應的控制措施;根據確定的控制措施重新制定或調整施工工藝和施工組織,進行施工交底,嚴格落實各項措施。
3 應急預案準備
3.1 組織機構
項目部成立由項目經理、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工區主任等組成的過既有線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3.2 管理職責
3.2.1 組長職責
①組長是整個項目部過既有線應急事故處理的最高負責人,主持過既有線的應急和事故的預防、處理、上報事故工作,并積極支持配合。②負責審批事故應急預案;負責預案在本項目部的有效運行及在預案運行過程中的內外協調,并改善其運行環境,確保預案的實現,消滅事故的發生。③參與事故的調查與處理工作。
3.2.2 副組長職責
①負責處理事故所需的器材、設施的購買、檢修等。②組織工區工人參加項目部舉辦的培訓。③負責發生事故時立即組織搶救,防止事態擴大,保護現場,及時如實匯報。負責事故的調查分析,參加重傷事故調查分析,及時采取措施,防止同類事故的再次發生。
3.2.3 成員職責
①辦公室主任:直接負責有關施工過程中潛在的既有線下沉超限事故應急內容的宣傳、培訓工作,并進行考核。負責事故發生全過程的跟蹤上報及內外聯絡協調。②總工、工程部長、工區技術主管:負責對過既有線施工進行技術交底,負責對事故、未遂事故的調查分析,參加重大事故調查分析,及時采取措施,防止同類事故的再次發生。③專職安全人員:負責對過既有線施工的安全技術交底;負責項目部的定期應急預案模擬演練,將演練情況作書面報告向集團公司相關部門進行上報;負責日常具體的預案運行過程中的內外協調工作;負責醫療救助方面的聯系落實及跟蹤;負責對事故、未遂事故的調查分析,參加重大事故調查分析,及時采取措施,防止同類事故的再次發生。
3.3 實施機構
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的領導和組織下,項目部將根據相關的規章制度建立本項目的應急救援隊。
結論
在工程和環境二者相互影響分析的基礎上,從工程對環境影響出發,進行了環境評價。此外,結合水工結構施工安全中容易出現的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得出相應措施,對工程有指導意義。得到了以社會意愿支付形式表達的單一預拌混凝土材料、基于算例的混凝土框架結構的環境影響評價結果和變化趨勢。
參考文獻
[1]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2]Guggemos A A,Horvath A. Comparison of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steel-and concrete-framed buildings[J]. Journal of Infrastructure Systems,2005,11(2):93-101.
[3]Gerilla G P, Teknomo K, Hokao K. A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wood an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housing construction[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7,42(7):2778-2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