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屋滲漏現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已經成為用戶反映強烈,且極為普遍的一個建筑工程質量問題。出現滲漏質量問題主要是施工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施工規范操作,項目部自檢不積極,驗收把關不嚴引起。以下就外墻及屋面滲漏的質量通病加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防水;通病;危害;糾紛;控制
中圖分類號:TD229文獻標識碼:A
1 外墻防滲
1.1 外墻滲漏的危害。
建筑物外墻滲漏會引起室內墻的潮濕,發生霉變,如原裝修好的墻裙、門套會發霉,發黑,原先潔白的墻體會出現濕痕、黑斑、飾面層脫落。特別是連雨季節,從封閉陽臺或外立面飄窗的滲漏甚至會滴到室內地板,嚴重影響到室內的裝修和使用。外墻滲漏還會引起工程結構耐久性和安全性的降低。無論是混凝土或砌體快料和砂漿都存在空隙和裂縫,外墻滲漏后,水進入其中,如遇溫度降至零度以下,體積膨脹會產生凍蝕現象,使裂縫擴大,產生惡性循環,使材料的承載力不斷下降,隨著年限的增長,會引起耐久性和安全性的降低。
1.2 外墻滲漏的原因。
1.2.1 設計人員不重視細部大樣設計,在接縫、分格、穿墻管等處的設計簡而化之。
1.2.2 頂層圈梁與女兒墻交界處因溫度變形造成的裂縫。
1.2.3 圈梁或構造柱支模、腳手架眼等堵砌質量不好,外墻對口灰不密實。
1.2.4 外墻分格縫勾縫不密實或錨入墻體的水落管卡,避雷線卡,爬梯等錨角處的砂漿嵌填不密實。
1.2.5 混凝土外墻板對拉螺栓孔處理方法不當。
1.2.6 變形縫蓋板節點處理不當。
1.2.7 門窗框安裝時和墻體之間的縫隙沒有按規范要求塞口,密封。
1.3 外墻防滲的控制措施。
1.3.1 在施工圖審核和圖紙會審時,建設單位或監理工程師、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等應審查圖紙中是否有外墻防滲,防水要求;外墻砌筑砂漿、抹灰砂漿的標號,外墻裝飾材料的接縫處理等是否恰當;窗臺坡度、鷹嘴、滴水槽、門窗框四面塞縫易滲部位是否有細部大樣或防滲要求。
1.3.2 磚砌女兒墻應用實心磚砌筑,每隔3米設構造柱,柱應與圈梁和鋼筋混凝土壓頂連接。
1.3.3 找平抹灰施工前,對外墻施工時留下的孔洞、框架填充墻的頂部、空心磚外墻的豎縫等,首先進行堵洞和勾縫,用干硬性C20細石混凝土從兩邊同時澆搗密實,表面用1:3水泥砂漿抹平;或采用半磚內外同時鑲砌,上下磚縫用砂漿填實,其磚面比墻面略凹進,用1:3水泥砂漿刮糙,表面補平。
1.3.4 外墻面分格條起出后,分格縫應用1:1水泥砂漿嵌壓密實;如使用制式分格條,施工時應將分格條背面和側面嵌填密實;鐵件錨角處先用干硬性砂漿搗實,水泥砂漿抹壓并應養護防裂。
1.3.5 有防水要求的混凝土外墻,支模用的穿墻對拉螺栓應焊止水片,并應在外側模板上襯墊厚度20mm以上的木塊,拆模后除掉木墊塊,割去此段螺栓,用防水砂漿封口;一般混凝土外墻的對拉螺栓孔,應用防水砂漿堵實,如孔內有塑料管,可用比孔大一號的鉆頭將塑料管破壞掉,再用防水砂漿堵實。
1.3.6 平面或立面變形縫蓋板使用鍍鋅鐵皮時,鐵皮與鐵皮短向搭接部位不能用上下壓接然后打膠的方法,應用咬口方式連接。鐵皮與主體間應連接牢固并用密封膠將縫隙打嚴或用水泥砂漿抹實。
1.3.7 窗框安裝時要首先檢查其平整度和垂直度,門窗框與墻體的預埋件的連接固定必須牢固。窗框與墻面交接處應清理干凈,用柔性材料(礦棉條或玻璃棉氈條)分層填塞,縫隙外表留5~8mm深的槽口,填嵌水密性密封材料。
2 屋面防滲
2.1 屋面防水層滲漏的危害。
屋面防水工程是影響工程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建筑技術水平的提高和高分子復合材料的推廣應用,加之參與建設的各責任主體單位對該問題的重視力度加大,這一問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仍然是建筑工程的一大通病和需長期綜合防治的重點工作。
2.2 屋面滲漏的原因。
2.2.1 我國長期以來沒有制定防水工程的設計規范,設計人員無本可循。各種不同類型、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應如何進行防水設計,采用何種防水材料,有哪些具體的要求,均沒有明確的規定。特別是從業時間短,經驗少的設計人員對新型防水材料的性能、適用范圍、使用條件等不甚了解,不能根據建筑物的具體情況正確選擇防水材料,不是因循守舊,就是選材不當造成滲漏和浪費。有的建筑物屋面整體剛度差,各部分剛度差異較大,屋面變形或位移過大導致裂縫產生;有的屋面坡度過小,排水管數量不足或口徑小,致使屋面排水不暢而積水,使防水層加速老化。設計人員對屋面節點設計不當或未對屋面節點構造做法詳細交代,致使節點構造做法馬虎而出現滲漏。
2.2.2 施工單位缺乏專業施工隊伍,一些無資質、靠掛靠、以轉包、違法分包的形式承接防水工程后,雇傭無防水經驗的農民工進行施工操作,必然導致防水工程的失敗。
2.2.3 對防水施工工序的質量控制及管理不重視,找平層施工質量差,施工時粘和時間掌握不準確引起防水層剝離;防水材料接縫搭接寬度不足,順序不對,膠粘劑選用不當或涂刷不均勻而導致滲漏;施工時基層清理不干凈,有沙粒、石子等雜物,操作人員穿硬底鞋施工導致防水層破損;有些部位未按設計和規范施工,也未分層進行檢查和驗收,尤其是對節點部位處理不當,留下滲漏的隱患。而在屋面施工時工種多、工序之間沒有保護上道工序成品的措施,協調、配合、管理出現問題造成其他工種對已做好的防水的破壞。
2.2.4 由于天氣的原因,加之趕工期,找坡保溫層及找平層未完全干燥就急于鋪設防水層,而未采取有效的排氣措施,導致起鼓、脫層、腐爛而滲漏。
2.2.5 防水收頭部位未密封。由于目前使用的防水收頭做法基本未傳統做法,與現在的新型防水材料施工方法不相匹配,或施工操作人員施工不當而易產生滲漏隱患。
2.2.6 建筑防水材料質量不符合要求。目前的防水材料市場的基本狀況仍處于魚目混珠、良莠不齊、真假難辨、假冒偽劣產品屢禁不止的局面,且有進一步蔓延之勢,特別是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受到的沖擊最大。劣質產品、假冒的產品以遠低于正牌產品的價格傾銷,且市場占有率很大。
2.2.7 工程交付使用后,維護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大量的問題,影響到屋面防水層的正常使用或降低使用年限。
2.3 屋面滲漏的控制措施。
2.3.1 設計人員應根據工程特點、工程所在地域的自然條件等按照屋面設計等級的設防要求進行防水構造設計,重要部位應用詳圖。對局部接點應有針對性設計,不能僅憑經驗寫上幾個字或一句話了事。
2.3.2 施工單位必須將防水工程安排或分包給有相應資質的專業防水隊伍。同時技術負責人應針對防水分項工程給施工人員進行詳細的交底,明確要求。
2.3.3 屋面防水找平層應符合設計質量標準。施工現場必須徹底清理干凈。平面與立面結構鏈接處均應做成圓角,上端有滴水結構;復雜及薄弱部位應預先處理,加設附加層。
2.3.4 防水施工人員在操作時應嚴格按規范要求施工,保證搭接長度和順序坡向,膠粘層粘接材料質量應符合國家規定,施工時基層應根據施工工藝和所選材料的不同來保持其干燥程度。
2.3.5 屋面防水材料應滿足《屋面工程技術規范》中對防水材料的技術性要求,而且防水材料必須經過當地行政主管部門所指定的檢測單位抽樣檢驗認證合格后才允許進入當地的建筑市場。同時,要對進入現場的防水材料按照規范規定進行抽樣復試。
2.3.6 加強使用后的維護管理。房屋投入使用后,業主或物業管理部門必須派專人負責屋面管理,定期檢查、定期清理,發現局部缺陷隨時處理。
結語
建筑防水實際上是一個系統工程,從設計、采購、施工到監理以及維護使用都分屬不同的單位、部門及個人。只有設計合理、材料優良、施工規范、監理到位、加強協調和管理控制,才能保證這個系統工程不出問題,成為合格的分部分項工程,滿足人們對建筑物的功能要求。
參考文獻
[1]金孝全,楊承中.建筑防水(第二版)[M].東南大學出版社.
[2]李念國,肖新華.建筑施工技術[M].黃河水利出版社.
[3]李繼業等.建筑施工質量問題與防治措施[M].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