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高樓大廈林立,而建筑物的外墻滲漏水問題則越來越成為建筑工程質量的投訴焦點。本文指出了房屋建筑工程外墻滲漏的成因,對外墻的滲漏的原因進行具體分析,著重對防治建筑物外墻滲漏的措施作一些探討。
關鍵詞:建筑物;外墻滲漏;裂縫;技術措施;
中圖分類號:TD229文獻標識碼:A
1 概述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建筑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管理力度不斷加大,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和質量水平顯著提高。但是,建筑物外墻滲漏問題仍未解決,滲漏問題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解決外墻滲漏,過去采用過各種不同方法,大體分為采用柔性防水材料或剛性防水材料進行處理。其中,柔性防水材料效果雖然不錯,但其外表可裝飾性差,抺灰或相貼難以持久;而剛性防水材料卻無法抵抗外墻高溫作用下所出現的變形,容易造成裂縫。外墻防滲漏問題已被建設部列入解決當前質量通病的重點。
2 外墻滲漏的成因
2.1 墻體的自身裂縫。混凝土墻體中,剪力墻在施工過程混凝土振搗不均,密實度不夠,形成滲漏通道;剪力墻在施工時采用墻板同時澆筑的施工工藝,未能為墻體和混凝土留有足夠的沉實時間,導致墻體出現裂縫。同時,在養護過程中,施工人員只注意室內混凝土澆水養護,忽視外墻澆水養護,尤其在炎熱的夏天,墻體內外溫差較大也容易產生裂縫。還有,對墻體養護時間不夠,也會導致干縮裂縫。
砌體結構墻體裂縫。工人在砌體施工中未能嚴格按施工規范操作,而是圖方便,一次性把墻砌到頂部或干磚上墻,待砂漿收縮后,磚墻頂部必然出現一道通縫;如果砌筑砂漿不飽滿,特別是豎縫砂漿不飽滿時,也會出現透縫;砂漿的配合比控制不嚴或攪拌不均會造成部分砂漿強度偏低,使磚與砂漿粘結力不強以至分離;砌體整體剛度下降,灰縫砂漿產生裂縫,水就會從磚縫間滲入,造成外墻滲漏。
此外不同材質之間的收縮也會引起裂縫。如磚墻、輕型砌塊與混凝土墻、柱、梁的交接處,往往因為溫度變化等造成開裂。
2.2 外墻抺灰層裂縫
外墻裝飾基層一次性打底太厚,或為保證全高垂直度而使用局部打底偏厚,如未采取措施,使基層空鼓、龜裂和結合不良;外墻大面積打底而基層又未設置分格線,使基層產生不規則收縮裂縫。因此種種,直接影響了面層與結構層的結合,造成面層、基層空鼓、龜裂、離析和脫落等質量問題,也是產生外墻滲漏一個重要的因素。
2.3 對外墻施工留下的孔洞處理不當。外墻施工中留下的孔洞,尤其是腳手架和纜風繩的孔洞,因為洞口小,抺灰前往往未經處理或便草草封墻,這些孔洞也成為日后滲漏的隱患。
2.4 墻鋁合金或塑鋼窗安裝處理不當。在外墻鋁合金或塑鋼窗安裝過程中,由于窗框周邊塞縫不嚴而出現空鼓,造成滲漏。有的裂縫因為太小,給塞縫造成一定的困難,塞縫質量達不到抗滲漏要求。
3 外墻防滲漏的技術措施
3.1 混凝土墻體的澆筑與養護。在混凝土外墻施工過程時,要嚴格按混凝土澆筑操作規范進行振搗,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時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按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大于振動棒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0-400mm)。振搗下一層時應插入下層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當采用墻、板整體澆筑的施工工藝時,應先澆筑墻體混凝土,并停歇1-1.5h,使墻體混凝土獲得初步沉實,然后再澆筑樓板混凝土,以防止墻體混凝土出現沉實裂縫。盡量采用墻、板分開澆筑的施工方法。
墻體混凝土應連續澆筑,若因機械故障等因素必須間歇時,其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下層混凝土澆筑完畢。間歇的最長時間應按所用水泥品種及混凝土初凝條件確定,一般間歇時間不得超過2h,否則將出現冷縫,影響墻體抗滲效果。混凝土澆筑畢后,應及時進行養護。對有抗滲要求的外墻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每日澆水的次數應能保證混凝土處于足夠的濕潤狀態,以防止混凝土在前期的凝結過程中,因缺水而產生干縮裂縫。
3.2 砌體結構墻體的施工。施工技術人員要對工人進行技術交底,同時加強抽查和復核。嚴禁干磚上墻,嚴格控制砂漿配合比,保證砂漿飽滿度。水平縫要滿鋪砂漿,同時以擠砌等方法來保證。豎縫不飽滿處可用勾抺子仔細補喂灰漿勾填的方法來保證。
3.3 外墻抹灰層的施工。對于因基層產生裂縫而造成面層滲漏的,應在加強基層施工質量管理的同時并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外墻打底不要太厚,局部太厚的,要用噴漿或加鋼絲網來加強;其次,外墻打底應分層次,在終凝前要防止暴曬或雨淋,并加強養護。做好分格線,特別在裝飾面層為無分格線的面磚和馬賽克等外墻打底也應在適當位置留分格線,用油膏填表縫后,方可上面層。再者,對于混凝土柱和梁等較光滑的結構層宜用10%稀鹽酸溶液洗刷面層的油污和隔離劑,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隨后用聚合物砂漿“毛化”處理,噴灑在光滑的面層上,濕養護7天,使之“毛化”以增強粘結力,而后再全面打底,可避免空鼓和結合差等缺陷。
在外墻的找平和抺灰過程中,抺灰厚度大于設計要求的必須分層抺灰,并且在抺灰層中加上鋼絲網。抺完灰后要及時淋水養護,以使砂漿不會因干縮變形和溫度應力作用引起起殼和開裂。
3.4墻體檢查與處理
3.4.1 外墻砌筑要求:砌筑時避免墻體重縫、透光,砂漿灰縫應均勻,墻體與梁柱交接面,應清理干凈垃圾余漿,磚砌體應濕潤,砌筑墻體不可一次到頂,應分二至三次砌完,以防砂漿收縮,使墻體充分沉實,另注意墻體平整度檢測,以防下道工序批灰過厚或過薄。
3.4.2 墻體孔洞檢查及處理:批灰前應檢查墻體孔洞,封堵如墻身的各種孔洞,不平整處用1:3水泥砂漿找平,如遇太厚處,應分層找平,或掛鋼筋網,粘結布等批灰,另對腳手架、塔吊、施工電梯的拉結桿等在外墻留下的洞口應清潔潤,用素水泥漿掃漿充分,再用干硬性砼分2次各半封堵,先內后外,充分搗固密實,水落管卡子鉆孔向下傾斜3°-5°,卡釘套膨脹膠管刷環氧樹脂嵌入,嚴禁使用木楔。混凝土剪力墻上的螺桿孔應四周鑿成喇叭口,用膨脹水泥砂漿塞滿,再用聚合物防水漿封口,封堵嚴密。
3.4.3 砼外墻修補。砼外墻局部出現少量漲模、蜂窩麻面現象,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如下方法對砼表面進行修補:①漲模修補,首先將不符設計和規范要求的凸出砼部分鑿除,并清理干凈,其次用鋼絲刷或加壓水洗刷基層,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找平,最后灑水養護十四天。②蜂窩修補(所有發現的蜂窩麻面均面積較小無深孔現象),首先對砼面上的松動的石子、砼屑鑿去,并清理干凈。其次在修補前應先澆水沖洗待修補的砼面上的灰塵,保持修補基面的濕潤,然后用1:2或1:2.5的水砂漿找平,最后灑水養護十四天。
3.5 窗框的密封處理
在進行門窗安裝前需對門窗洞尺寸進行檢查,對尺寸偏差較大的要進行處理,以免因窗框周邊縫過大或過小影響塞縫質量,一般要求框邊與洞口間縫寬約20mm。安裝必須按規范,橫平豎直,進行固定,并做好隱蔽工程驗收。窗框固定好后,經用聚合物防水砂漿對窗框周邊進行塞縫,塞縫前先刷一道水泥防水砂漿以利于砂漿粘結,塞縫要壓實、飽滿,絕不能有透光現象出現,檢查確認塞縫質量后方可繼續進行窗框周邊抹灰施工。水泥砂漿粉飾的窗套天盤必須做好滴水線。水泥砂漿括糙后面磚貼面的天盤外口必須比里口低。門窗安裝、粉飾成型后,要進行產品保護,門窗不能被破壞。
對于處理鋁合金窗和塑鋼窗窗框周邊的滲漏問題,首先要嚴格控制混凝土墻體的窗洞尺寸,洞口尺寸偏大的要先補砌磚,洞口尺寸偏小的要進行剔鑿,以防止因窗縫太小而無法進行塞縫施工。對于塞縫的砂漿要分2次進行封堵,才能封堵嚴密,而且封堵前要對基層進行清理,以確保塞縫效果。由于鋁合金窗、塑鋼窗窗體和窗邊的水泥砂漿兩種材料的導熱系數不同,熱脹冷縮后在交接處就會產生變形而導致裂縫,因此在交接處應打滿防水密封膠。
總結
總之,對待房屋建筑工程外墻滲漏問題,只要我們引起足夠的重視,切實按規范要求精心施工,認真對待每個環節并積極采用先進、科學的施工工藝及新型材料,我堅信,外墻滲漏問題一樣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參考文獻
[1]吳福海,林加全,黃燕.建筑物外墻滲漏水的分析與防治[J].廣東科技,2004-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