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多年來的設計與施工經驗,分析、總結出預應力空心板裂縫的形成原因,并有針對性的提出防治措施,以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現類似的問題。
關鍵詞:預應力;空心板;裂縫;形成原因;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A
1 裂縫形成原因
空心板的裂縫位置基本都在板端部附近,在板的頂面,裂縫多出現在箍筋處,沿截面高度呈上寬下窄狀,深度不大,在梁底板處,多出現在橫向鋼筋處,裂縫沿板縱長方向,多屬于深進或部分貫穿裂縫,根據多年的設計與施工經驗,裂縫多由以下原因造成:
1.1 原材料方面
1.1.1 水泥用量偏高
新橋規實施后,混凝土評定標準提高,其水泥用量比以前增加了5%左右,一般施工人員偏于保守,水泥用量容易超過高限,由于水泥用量的增加使混凝土凝結收縮量增大,造成表面裂縫。
1.1.2 骨料含泥量超標
在施工過程中,有時因自然條件限制或為節約成本選用劣質骨料,沙、碎石的含泥量超標,這樣水泥與骨料的膠結力下降,造成混凝土的強度和抗滲性降低,產生網狀裂縫。
1.1.3 干縮作用
混凝土在凝結、硬化過程中,大部分水分逐漸蒸發,僅很少一部分水分參加水化反應,使混凝土產生干縮變形,干縮作用使混凝土內產生不同程度的拉應力,由于混凝土抗拉強度小,如果未設置合理的受力鋼筋,將會出現大量裂縫。
1.1.4 堿骨料反應
混凝土拌和后,水泥中的堿不斷溶解,產生的堿液與活性骨料的硅酸鹽物質產生化學反應,析出膠狀的堿-硅膠,膠從周圍介質中吸收水分而發生膨脹,產生的拉應力超過抗拉強度時,會出現裂縫。
1.2 施工方面
1.2.1 水灰比過大
在混凝土的拌制過程中,由于拌制機械的原因或人為的操作失誤,導致水灰比過大而造成離析現象,其結果是振搗后粗骨料沉于下部,水泥漿上浮到頂板,從而使混凝土強度上下不均勻,下部強度大,頂板強度小,往往造成在頂板每根箍筋處橫向裂縫較為嚴重。
1.2.2 混凝土配比不合理
由于工期較長,原材料分批次運進,造成施工實際配比與實驗配比不同,導致混凝土強度偏低,形成裂縫。
1.2.3 內橡膠氣模上浮
施工中,基于經濟及拆模方便的考慮,預應力空心板一般采用充氣橡膠內模,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混凝土對氣模有較大的浮力,如果氣模固定不牢,會產生上浮現象,造成頂板厚度減小,進而出現裂縫。
1.2.4 內氣模變形
氣模因為制造質量或在施工中有所損壞,造成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漏氣,氣壓降低內模變形,在混凝土幾乎沒有強度的情況下,頂板混凝土將發生下陷,造成難以補救的事故。
1.2.5 內氣模抽拔過早
內氣模抽拔時間一般控制在混凝土強度達到0.6~0.8MPa時為宜,抽拔過早會出現“粘皮”現象,當頂板厚度減小或頂板浮漿過厚時,就容易產生縱橫裂縫。
1.2.6鋼筋被碰撞變形
在鋼筋籠吊裝或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由于碰撞等導致空心板鋼筋變形,其抵抗力喪失,從而使拉應力超過混凝土拉應力允許值發生裂縫。
1.2.7養生不及時
空心板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沒有及時地養護,混凝土表面水分蒸發過快,從而形成干縮裂縫,外界溫度在5℃以下時,如果不及時覆蓋保溫材料,也容易出現裂縫。
1.3設計方面
1.3.1普通鋼筋用量不當
對于板端封錨區等應力集中處,由于設計普通鋼筋用量或間距不足,致使裂縫寬度超出規范要求,或是普通鋼筋在局部用量過大、間距過密鋼筋阻止了混凝土正常的凝固收縮而產生裂縫。
1.3.2對水化熱考慮不足
水泥水化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熱能,水化反應有兩次升溫和兩次降溫過程,內部溫度升高,而板面溫度因外界氣溫相對偏低,升溫使混凝土內部體積膨脹,降溫使混凝土表面收縮,膨脹時混凝土內部產生壓應力,收縮時混凝土表面產生拉應力,當壓應力和拉應力超過其抗壓強度和抗拉強度時,梁板表面將發生裂縫現象。
1.3.3忽視溫差應力
由于對施工季節白晝溫差估計不足,因氣溫的急劇變化或大風造成混凝土表面急劇冷縮或干縮,從而增大了混凝土表面的拉應力,造成空心板早起裂縫的形成。
2 防治措施
2.1原材料方面
2.1.1嚴把原材料質量關
必須按照相關設計、施工規范的質量要求,嚴格進行選料,對不符合要求的砂、石料和水泥不許進場,對含泥量較大的骨料要用水沖洗嚴禁使用過期的和不同標號的水泥,盡量采用發熱量及收縮量較小的水泥。
2.1.2確定合適的水泥用量
應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合適的水泥用量,盡量減少高標號水泥的用量,并可摻加適量的礦物混合料,以減少裂縫產生。
2.2施工方面
施工階段是裂縫控制的關鍵階段,決定著空心板最終質量的好壞,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2.2.1確定合理的水灰比、配比
在混凝土現場配合比設計、試驗中,不要因為偏于保守而過多的增加水泥用量,在滿足混凝土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盡量采取可靠的減水劑,合理調整配合比,降低水泥與水的用量,以減少混凝土的凝結收縮量。
2.2.2嚴格檢查膠囊是否漏氣,防止膠囊上浮
對于使用的氣模要經常打壓檢查,發現漏氣時應及時修補,同時,氣模定位要準確,生根要牢固,一般需設置專用的氣模固定鋼筋,以防止氣模上浮導致板厚度變小,最終引起早期裂縫。
2.2.3防止普通鋼筋變形
在空心板鋼筋籠綁扎、吊裝過程中,應嚴格按施工流程操作,杜絕因人為因素導致鋼筋被碰撞變形。
2.2.4防止溫差應力
應盡量避開下雨天和在晝夜溫差較大季節澆筑混凝土,夏天澆筑混凝土時不宜在白天進行,冬季宜在溫度較高的時間段澆筑,并采取必要的冬季施工防護措施,嚴禁在澆筑空心板過程中間斷施工,底板混凝土振平以后,應立即放置內模并澆筑第二層混凝土,盡量縮短施工縫處上下兩部分混凝土的施工時差,確保混凝土澆筑的連續性。
2.2.5加強混凝土養生
混凝土澆筑完后,及時蓋草或塑料膜,并經常灑水使之保持濕潤,氣溫低于10℃,要加保溫材料,進入冬季應采取蒸氣養生。
只要能從原材料、施工、設計各個環節入手,嚴格控制裂縫產生的因素,就能大大減少空心板裂縫產生,既保證了橋梁結構的安全,又能以較小的費用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結論
通過以上改進措施,混凝土表面裂縫逐漸消失。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是橋梁的承擔結構,因此,在預制過程前,一定要制定出施工工藝規程,對所有參與施工的人員進行技術交底;掌握關鍵工序的技術要點,嚴格按規范要求檢測各項指標,發現異常,及時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采取合理的處理措施加以解決,確保混凝土空心的預制質量。
參考文獻
[1]JTG/T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S].
[2]JTG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試驗規程[S].
[3]公路施工手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4]王鐵夢著.工程結構裂縫控制[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