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對廣州市農村地區水環境現狀分析的基礎上,對廣州農村地區污水處理適宜技術進行探討,提出優化農村水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政策的建議。廣州市農村水環境受到的污染較嚴重,總體形勢不容樂觀。
關鍵詞:廣州市農村地區;水環境;污染防治;政策;措施
中圖分類號:U443.15文獻標識碼:A引言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生產使用化肥、農藥、農膜大幅增加,畜禽養殖總量不斷擴大,農村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垃圾的無序排放,使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水環境污染問題尤為突出,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農村環境問題已成為我國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廣州市加大對水環境治理工作的力度,在污水治理領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效益。但農村水環境保護涉及的面較寬,農村生活污染、面源污染逐步加劇,工業污染、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加劇,農村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農村環境保護體制機制不健全,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環境監管能力薄弱等問題凸現。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合作,需要從政策角度來保障水環境治理取得的成果。在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建設的同時,需制定相關的水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政策,做到持續有效改善農村水環境,保障農村地區的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1 廣州市農村地區水環境現狀及其治理措施
1.1 廣州市農村地區基本現狀調查
廣州市地處南方豐水區,境內河流水系發達,大小河流(涌)眾多,水域面積廣闊,全市水域面積7.44萬公頃,占全市土地面積的10%,主要河流有北江、東江北干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廣州河段、市橋水道、沙灣水道等,過境客水資源量1860.24億立方米,為本地水資源總量的23倍。
根據廣州市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2006年廣州市農村住戶人口316.59萬人,其中常住戶人口233.57萬人,集體戶人口82.41萬人。
2010年,廣州市農民人均純收入12,676元,比上年增長12.7%,連續5年超過兩位數增長,并連續三年超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上年的2.58∶1縮小到2.49∶1。
1.2 廣州市農村水環境現狀及其評價
廣州市農村水環境受到污染較嚴重,其狀況不容樂觀。尤其是鄉鎮工業迅速崛起,其工業廢水的任意排放導致水質狀況直線下降,隨著廣州市水環境治理的投入加大,總體水環境質量在好轉,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2011年2月的《廣州市環境狀況公眾評價年度調查報告》顯示水環境污染為公眾認為最為嚴重的污染。
廣州市農村水環境問題突出表現在:居民生活污水污染、居民生活垃圾污染、禽畜養殖污染、農村面源污染和鄉鎮企業工業污染。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廣州市農村水環境污染源及
其排放情況表[3]
許多鄉鎮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未達標處理或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向河溝、水庫和農田,嚴重影響了當地的水環境。大量雜亂堆放的工業固體廢物又對地表水和地下水產生了二次污染。
2 廣州市農村地區水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政策建議
環境保護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雖然我國已頒布了一些有關農村環境與資源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但整體而言農村環境保護體系不完善,也缺乏可操作性。建議針對廣州市農村水環境的現狀及特點,制定因地制宜的條文政策。
2.1 成立由廣州市政府牽頭,環保、水利、財政、農業、衛生、發改委、國土、建設等部門參加的環境保護小組,負責具體工程的協調、整合、配套資金落實等工作,科學地進行水環境功能區劃和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分,制定農村水環境保護規劃。
2.2 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我國在環境管理中貫徹預防為主,防止新污染源產生的一項基本制度,它有效的執行對于抑制污染的增長速度和蔓延程度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一項行之有效的環境管理制度。
2.3 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政策和法規。加大環境執法監督的力度,從法律制度上保護農村環境。農業部門要狠抓農業投入的管理,杜絕違禁的化肥、農藥、飼料等農資產品在市場出現,凈化農資市場,從源頭上控制農業污染源。環保部門要加強對污染源的源頭控制和水源的監測工作,建設污水溝渠和管道,禁止畜禽糞便直接排入河流。取締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的工業排污口,關閉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的直接排污口。
2.4 堅決懲處各類違法排污行為,嚴格清理整頓違法排污企業。對企業偷排、超標排放的違規企業進行實時監控,加強管理,限期治理,并要適時加大經濟處罰力度。通過經濟制裁使工廠企業實現合理排污,不能達標排放的企業必須嚴格責令關閉或停產。
2.5 設立獎勵機制,對在污水處理技術上有所創新的組織和對當地農村水環境保護和宣傳工作做出杰出貢獻者給予獎勵;對主動采用環保型設備處理生活污水的居民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等。
2.6 建設農村環境保護協會,負責在村民中廣泛開展旨在普及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活動。讓全民在心中樹立強烈的環保意識,讓每個人都能自覺地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為防治農村環境污染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3 水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措施
3.1 生活污水治理
3.1.1 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工藝方案選擇
在對污水處理方案進行選擇時,應著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①工藝應先進可靠,處理效果良好,保證達到排放標準;②基建投資省,能耗和運行費用低;③盡量減少占地面積;④污泥產量少且性質穩定;⑤操作運行管理簡單。
各類污水分散處理工藝的比較如表2所示。
表2 各種污水分散處理工藝的比較
四池凈化系統由四個處理單元構成:污水收集池、厭氧發酵池、沉淀池、植物土壤滲濾系統。多用于處理單戶家庭的生活污水,四池系統處理農村生活污水主要具有以下優點:成本低,占地小,可美化環境,維護方便,處理效果穩定。該工藝在浙江省安吉縣、諸暨市等地已得到推廣應用,近幾年在長沙市也已得到一定的示范和應用 。缺點在于處理負荷較小,不適合處理污染負荷較高的污水。
3.1.2 集中式生活污水治理工藝方案選擇
下表列出了幾種主要的污水集中處理工藝的特點。
表4 各種污水集中處理工藝的比較
一般情況下,人工濕地適宜于氣候溫暖、土地可利用面積廣闊的區域。對于廣州農村地區來說,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藝具有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