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K0+224駟馬互通A匝道橋橋梁總長:208m,橋梁寬:8.5m,本橋最高墩柱高度為24.6米,梁高為1.4m,上部結構采用(29+22+3×20)+(5×20)m鋼筋混凝土現澆箱梁。本文介紹了現澆箱梁滿堂支架的設計,并對支架底模、橫梁、縱梁強度、立桿受力、支架壓縮變形及地基承載力等進行了驗算。
關鍵詞:現澆箱梁;施工;滿堂支架;支架設計
中圖分類號:U41 文獻標識碼:A
一、工程概況
巴中至達州高速公路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中》蘭州-廣元-巴中-達州-萬州東西橫線的組成路段,是我國四川省區與東北部地區、華中、華東地區相互連接的便捷通道。巴達高速公路BD05合同段土建工程部分線路起于巴中市巴州區水寧寺鎮天宮村K29+340處,止于駟馬隧道出口端路基K36+440處,線路全長7.1km,合同工期20個月。主要工程量:路基土石挖方80.8萬m3,填方70.6萬m3,大橋2732.7m/6座,中橋57.0m/1座,涵洞9座,互通立交1處,分離式立交1座,隧道944.5m/2座。
AK0+224駟馬互通A匝道橋是互通區內一現澆箱梁橋,平面位于半徑R=1131m的左偏圓曲線、A=100m右偏緩和曲線、R=200的右偏圓曲線和A=87m的右偏緩和曲線上。縱面位于-2%下坡路段及-4%下坡路段。橋梁起點樁號:AK0+120;終點樁號:AK0+328;橋梁總長:208m,橋梁寬:8.5m,本橋最高墩柱高度為24.6米,上部結構采用(29+22+3×20)+(5×20)m鋼筋混凝土現澆箱梁。梁高為1.4m,設計總工程量為:C40混凝土:1005.3m3,鋼筋289.669t。
二、支架搭設設計
該橋采用滿堂支架法施工,為避免支架不均勻沉陷,在搭支架前,對已平整的場地進行壓實,壓實后地基承載力應達到200Kpa以上,表面采用10cmC20混凝土硬化加固和防水。
由于AK0+224駟馬互通A匝道橋位于沖溝內,地勢起伏不平,支架搭設前將起伏不平的地方開挖成臺階狀,每級臺階的底部均置于穩定土層或基巖上,表面采用10cmC20混凝土硬化加固和防水。
支架底部連接下旋支撐在100×100mm的方木上,立桿橫向間距為600mm,縱向間距為600mm,步距600mm,縱向方木間距為600mm,采用150×150mm的方木,橫向方木間距為300mm,采用100×100mm的方木。為了增強支架的穩定性,支架縱向連續設置45度剪刀撐,橫向每5米設置一道剪刀撐。并在支架底部設置掃地桿增加支架整體穩定性。
在支架上澆筑箱梁結構時,施工時和卸載后,上部構造要發生一定的下沉和產生一定的撓度。因此,為使上部結構在卸架后能獲滿意的設計規定的外形,須在施工時設置一定數值的預拱度。綜合考慮A匝道橋的各種條件,20m跨橋梁按2.0cm留置施工預拱度,22m跨橋梁按2.2cm留置施工預拱度。
支架搭設后要進行超荷載預壓,以驗證支架搭設的穩定性和沉落值。荷載分二級加載:第一級荷載為65%設計施工荷載,第二級加載為設計施工荷載的65%。加載方式采用砂袋將梁跨橫向分割成段,用較厚的雙層塑料布滿鋪防水,塑料布之間的搭接縫用膠水粘結防止漏水。沉降觀測采用水準儀觀測,在施工點附近選擇合理的位置布置沉降觀測控制點,在施工前和施工后分別測量觀測點與控制點之間的高差,以相應的高差值計算其沉降量。預壓時間不小于7天并且最后七天累積沉降量不大于2mm。
三、滿堂式支架強度及穩定性計算
(一)計算說明:
1、根據“駟馬互通立交A匝道立交橋箱梁一般構造圖”典型斷面圖計算。
2、施工時采用滿堂式碗扣支架,根據碗扣支架使用說明書,支撐立桿的設計允許荷載為:當橫桿豎向步距為1200mm時,每根立桿可承受最大豎直荷載為40kN。
3、支架順橋向立桿間距0.6m,橫橋向立桿間距步置為0.6m。橫桿步距為1.2m。支架上端縱向方木間距為600mm,采用150×150mm的方木,橫向方木間距為300mm,采用100×100mm的方木。
4、支架按容許應力法設計檢算。
(二)取荷載最大的中橫梁處支架進行驗算:
1、中橫梁處砼恒載為:
g1=1.4×26=36.4KN/m2
2、傾倒砼產生沖擊荷載:g2=2KN/m2
3、振搗砼產生荷載:g3=2KN/m2
4、模板荷載:g4=1.5KN/m2
5、施工人員、施工料具運輸堆放荷載:g5=1KN/m2
g=(g1+g2+g3+g4+g5)=42.9KN/m2
6、橫梁驗算:
立桿縱向、橫向間距均為0.6m,因此橫梁的計算跨徑L1=0.6m,間距為0.3m,作用在橫梁上的均布荷載為:
q=g×0.3=42.9×0.3=12.87KN/m
落葉松的順紋彎應力為σ=11Mpa,E=9×103 Mpa,100×100mm方木的截面抵抗矩為:
W=1/6×bh2=1/6×100×1002=1.667×105mm3
I=1/12×bh3=1/12×100×1003=8.333×106mm4
Sm=100×50×25=1.25×105mm3
彎曲應力:σ=q12/(10W)=12.87×6002/(10×1.667×105)
=2.78Mpa<[σ]=11 Mpa
剪力Q=0.6 q1=0.6×12.87×0.6=4.63 KN
剪應力τ=4.63×103×1.25×105/(100×8.333×106)
=0.695 Mpa<[τ]=1.7Mpa
撓度:f=q14/(150EI)=12.87×6004/(150×9×103×8.333×106)
=0.148mm<600/400=1.5mm
橫梁彎曲應力、剪切應力及撓度符合要求。
7、縱梁驗算:
縱梁的計算跨徑L1=0.6m,間距為0.6m,作用在縱梁上荷載近似按均布荷載考慮:
q=g×0.6=42.9×0.6=25.74KN/m
落葉松的順紋彎應力為σ=11Mpa,E=9×103Mpa,150×150mm方木的截面抵抗矩為:
W=1/6×bh2=1/6×150×1502=5.625×105mm3
I=1/12×bh3=1/12×150×1503=4.219×107mm4
Sm=150×75×37.5=4.22×105mm3
彎曲應力:σ=ql2/(10W)=25.74×6002/(10×5.625×105)
=1.65Mpa<[σ]=11Mpa
剪力Q=0.6 ql=0.6×25.74×0.6=9.27 KN
剪應力τ=9.27×103×4.22×105/(150×4.219×107)
=0.618 Mpa<[τ]=1.7Mpa
撓度:f=ql4/(150EI)=25.74×6004/(150×9×103×4.219×107)
=0.059mm<600/400=1.5mm
縱梁彎曲應力、剪切應力及撓度符合要求。
8、立桿受力及穩定性驗算
鋼管外徑48mm,壁厚3.0mm。
I=1.078×105mm4;
A=(π/4)(D2-d2)=424mm2;
i=(I/A)1/2=15.95mm;
長細比λ=L/i=1200/15.95=75;
查《路橋施工計算手冊》附表3-25,λ<[λ]=100;
查《公路橋涵鋼結構及木結構設計規范》得,受壓構件彎曲系數φ1=0.682,A3鋼軸向應力[б] =140MPa。
б=N/(φ1A)=42.9×0.62×103/(0.682×424)
=53.4MPa<[б] =140MPa
立桿受力及穩定性滿足要求。
9、立柱地基承載力驗算
清除表土并分層碾壓后,地基承載力達到200Kpa,在地基上澆筑10cm厚的C25混凝土基礎,在其上鋪設100×100mm的方木,間距600mm。鋼管支架支撐在100×100mm的方木上。
每根立桿承受的重量為:
N=42.9×0.62=15.444KN
б=N/A=15.444/(0.6×(0.1+0.2))=85.8Kpa<200Kpa
地基承載力滿足施工要求。
結束語
通過以上驗算證明本施工方案的支架布置是滿足施工安全要求的。立桿縱橫向間距選擇為0.6m×0.6m,縱向方木截面尺寸選用150×150mm, 間距為600mm, 橫向方木截面尺寸選用100×100mm, 間距為300mm。
鋼管支架立柱必須墊在100×100mm的方木上,或采取其他擴散壓力的措施。支架搭設后要進行超荷載預壓,以驗證支架搭設的穩定性和沉落值。
我部于2011年10月15日至2011年10月25日順利完成了該橋最高一跨支架的預壓工作,根據《鋼管滿堂支架預壓技術規程》規定,在全部加載完成后的支架預壓監測過程中各監測點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時,應判定支架預壓合格。駟馬互通立交A匝道現澆箱梁支架預壓數據全部滿足該規定要求,支架最高處為24m,最大沉降量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