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兩年前在查閱《廣州民國日報》的過程中,曾發現1927年1月上旬和中旬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以下簡稱“總政治部”)主任的鄧演達圍繞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蔣介石視察武漢而撰寫的四份電文,并在《紅廣角》2010年第12期上發表了小作《新發現的鄧演達四份電文及其學術價值》,對這四份電文及其學術價值進行了簡要分析。
但筆者最近在查閱《廣州民國日報》的過程中,再次發現了1926年8月至1927年3月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分別致其部下孫炳文(總政治部后方留守處主任)、《廣州民國日報》、《覺悟社》、李濟?。ū狈ボ娍倕⒅\長)、廣州國民政府各軍政機關和山西閻錫山等人或機構的電文,一共九份。這九份電文,雖然沒有被收錄入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出版的《鄧演達文集》(周天度編輯)、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的《鄧演達文集新編》(梅日新、鄧演超主編)及其它一切有關的歷史文獻之中,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首先,筆者將鄧演達九份電文的內容完整地抄錄于下。
第一份電文是1926年8月1日正隨軍北伐的鄧演達從湖南郴州給廣州孫炳文所拍發的電文,內容如下:“國民政府內總政治部孫秘書(指孫炳文,此人1926年6月曾擔任過總政治部秘書長)鑒:本部先遣隊于卅日午抵郴州,后部約卅一日可到。明日乘船向衡州進。演達印東(“東”指1日)。”①
第二份電文是1926年8月23日鄧演達從湖南長沙致《廣州民國日報》的電文,內容如下:“馬(“馬”指21日)晚接捷報,我軍已攻下岳州,時間為馬午后五時,八軍危團首入,俘獲槍炮子彈無算。唐總指揮生智已趕赴岳城督師。武漢不成問題。特聞。演達漾(“漾”指23日)印于長沙行營?!雹?/p>
第三份電文是1926年8月底鄧演達從湖北武漢給《覺悟社》的電文,內容如下:“命令:(一)戰時各級黨代表及團營連政治指導員之位置應與各該部隊軍事長官同其行動,尤應不失時機,本其忠實黨的決心,勇敢犧牲,并牢記遵守連坐法以提高部隊的團結力,求達到我們戰斗的任務;(二)團營連政治指導員除不與軍事長官副署外,其職掌與黨代表同;(三)部隊在前線接戰時宣傳隊務須在作戰區域內及作戰區附近本其任務,遵守連坐法,努力工作,使敵軍及民眾均受宣傳力之感召,俾我方戰斗容易進展;(四)營連政治指導員須切于實際的力求對內的下層工作,日有進展毋稍疏忽,但同時對民眾方面的工作亦不可有所放棄;(五)(從略)。右仰切實遵照,毋違。此令??傉尾恐魅梧囇葸_?!雹?/p>
第四份電文是1926年9月19日鄧演達從武昌給《廣州民國日報》的電文,內容如下:“現前敵總政治部宣傳隊共分為兩大隊,一隊留在武昌,專任鄂省政治宣傳工作。其他一隊則由李科長方率領,于蔣總司令十七日赴贛督師時,已隨從出發,從事于向贛省民眾宣傳?!雹?/p>
第五份電文是1926年10月17日鄧演達從武昌給《廣州民國日報》的電文,內容如下:“(銜略)刻電。無線電已通。乞將中央與各省聯席會議消息及閩方戰況隨時通知。樊醒民部戰斗甚大。江西方面戰事暫停頓。總座現在前方暗中布置,不久有新發展。鄧演達筱(“筱”指17日)?!雹?/p>
第六份電文是1926年10月19日鄧演達從武昌給李濟琛和孫炳文的電文,內容如下:“李總參謀長,并譯轉總政治部孫秘書鑒:□(原文如此,下同)密,筱電奉悉。陳劉二逆事已交此間政治會議商辦,必可達到。江西近情詳前電??傋姂┩粝壬?,此黨□前途之福,無任欣慰。此間同志聞之,雀躍二百也。福建方面勝利詳情示知。達因會江西事及武漢重□事,故急須與總座面談,特定明早與鐵顧問(“鐵顧問”指鐵羅尼)乘飛機赴高安。余續詳。演達皓(“皓”指19日)。”⑥
第七份電文是1927年2月18日鄧演達從武昌給廣州國民政府各軍政機關的電文,內容如下:“國急。各省各軍師政治部、各省區地方軍政機關均鑒:頃據確報,我軍于巧日(“巧日”指18日)拂曉占領杭州。孫逆所部,除大部繳械外,余潰退四竄。特捷報。演達叩。巧(十八)?!雹?/p>
第八份電文是1927年2月27日鄧演達從武昌給山西閻錫山的電文,內容如下:“山西督署閻百川同志勛鑒:請即釋放京綏路工人,以符本黨扶助農工政策。至盼。鄧演達感(廿七)?!雹?/p>
第九份電文是1927年3月6日鄧演達從武昌給廣州孫炳文的電文,內容如下:“總理逝世二周年紀念日轉瞬即到。此間已聯合各民眾團體籌備大規模之紀念大會??傋H令指撥籌備費一萬元,現在計劃一種永遠之紀念建筑物。希尊處從速會同民眾積極籌備??偛刻貏e黨部籌備將次就緒?,F定哿日(“哿日”指20日)舉行成立大會?!雹?/p>
其次,筆者擬在此簡要分析鄧演達九份電文的學術價值。筆者認為,這些電文具有以下學術價值。
其一,為學術界研究鄧演達增添了一些重要并且可靠的史料。從這些史料里,今人發現了鄧演達1926年至1927年在北伐戰爭時期所參加的一些重要活動,而這些活動在鄧演達此九份電文被發現之前人們并不知道。下面擬結合電文簡要提及鄧演達當時所參加的這些活動:
1、鄧演達1926年8月底在武漢向其部下亦即“各級黨代表及團營連政治指導員”頒布了《總政治部勉勵前方政治工作之通令》。根據鄧演達的第三份電文(1926年8月底),鄧演達在武漢于8月底頒布了《總政治部勉勵前方政治工作之通令》,內容有五點,要求“各級黨代表及團營連政治指導員”“切實遵照”這些“通令”。
2、鄧演達1926年9月中旬在武昌將其領導下的總政治部宣傳隊分成兩個大隊,其中一個大隊留在武昌專門負責湖北省的政治宣傳工作,他自己就屬于這個大隊;而另一個大隊則跟隨蔣介石總司令前往江西。根據鄧演達的第四份電文(1926年9月19日),總政治部宣傳隊此時已經分成兩個大隊,其中一隊留在武昌,“專任鄂省政治宣傳工作”,另一隊則由李方科長率領,于蔣介石總司令9月17日赴江西督師時,已隨從出發,從事于江西省的政治宣傳工作。
3、鄧演達和俄顧問鐵羅尼于1926年10月20日飛往江西高安,與蔣介石“面談”江西和武漢方面的一些要事。根據鄧演達的第六份電文(1926年10月19日),鄧演達因為“江西事”和武漢方面的事情,于10月20日早晨與俄顧問鐵羅尼飛往江西高安,與蔣介石“面談”如何處理這些事情。⑩
4、鄧演達1927年2月27日從武昌致電山西閻錫山,要求閻錫山“釋放京綏路工人”。根據鄧演達的第八份電文(1927年2月27日),鄧演達從武昌致電山西閻錫山,要求閻錫山“釋放京綏路工人,以符本黨扶助農工政策”。
5、鄧演達1927年3月初在武昌聯合各民眾團體開始籌備紀念孫中山逝世兩周年大會,并于3月6日致電廣州孫炳文,要求總政治部后方留守處“從速會同(廣州)民眾積極籌備”紀念孫中山的活動。根據鄧演達的第九份電文(1927年3月6日),鄧演達此日前后在武昌“已聯合各民眾團體籌備大規模之紀念大會”。另外,鄧要求后方留守處“從速會同民眾積極籌備”紀念孫中山逝世兩周年的活動。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上述鄧演達所參加的這些重要活動,學術界至今仍然不知。如樊振編著的《鄧演達年譜會集》(中國言實出版社2010年6月版)和丘挺編的《鄧演達年譜》(海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版)等等史著均沒有記載鄧演達的上述這些重要活動。
其二,為學術界研究北伐戰爭史增添了一些重要并且可靠的史料。從這些史料里,今人可以了解北伐戰爭的一些進程和戰況以及當時一些重要的史實。下面擬結合電文簡要提及這些進程、戰況或史實:
1、北伐軍1926年7月30日攻克了湖南郴州。
根據鄧演達的第一份電文(1926年8月1日),鄧演達率領總政治部先遣隊于7月30日中午就抵達了郴州(這說明北伐軍這一天已經攻克了郴州),總政治部其他工作人員則于7月31日才到達。8月2日他們將乘船向衡陽方向前進。
順便指出,有史著卻記載說:鄧演達于1926年7月28日“由韶關向衡陽前進”,“29日至(廣東)樂昌,8月2日至郴州之良田”。該著這里關于鄧演達抵達郴州日期的記載(“8月2日至郴州”)顯然是欠準確的。準確的說法應該是,鄧演達7月30日抵達郴州,8月2日將向湖南衡陽挺進。
2、北伐軍1926年8月21日攻占了湖南“岳州”(今岳陽)。
根據鄧演達的第二份電文(1926年8月23日),北伐軍第八軍中的一個團于8月21日下午5點攻占了湖南“岳州”,“俘獲槍炮子彈無算”。之后,該軍軍長唐生智趕赴“岳州”督師。
順便指出,有史著卻記載說,北伐軍8月22日才攻克了“岳州”。 這是不準確的。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北伐軍8月21日下午5點就攻克了“岳州”。
3、北面樊鐘秀的建國軍1926年10月中旬在攻打吳佩孚方面英勇猛烈。
根據鄧演達的第五份電文(1926年10月17日),北面樊鐘秀(即“樊醒民”)的建國軍10月中旬在攻打吳(佩孚)軍方面“戰斗甚大”,這說明樊鐘秀所部當時在同吳佩孚軍隊作戰時異常英勇猛烈。
此外,根據該電文,10月中旬,北伐軍在江西戰場處于“停頓”局面。但蔣介石在這里“暗中布置”。事實上,10月13日蔣介石第二次攻打南昌失敗,敗退后下令調第4軍第12、10師和賀耀組獨立第2師星夜入贛作戰;10月14日制定了《肅清江西計劃》,擬分三路入贛作戰。
4、蔣介石1926年10月19日(或此前)電請在法國的汪精衛回國。
根據鄧演達的第六份電文(1926年10月19日),蔣介石10月19日(或此前)電請在法國的原廣州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回國。蔣介石此舉當時在廣州國民政府內部產生了良好的反響,“此間同志聞之,雀躍二百也”。
順便指出,一般史著均沒有提到蔣介石1926年10月中旬電請汪精衛回國這一重要史實。
5、根據鄧演達的第七份電文(1927年2月18日),北伐軍于1927年2月18日拂曉占領了浙江杭州,軍閥孫傳芳被打得大敗。
以上種種表明,筆者這次所發現的鄧演達九份電文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這些電文可以有助于今后學術界對鄧演達和北伐戰爭史的進一步研究。
注釋:
① 《總政治部先遣隊已抵郴州》,1926年8月4日《廣州民國日報》,第2版。
②《我軍已于二十二日攻克岳州》,1926年8月25日《廣州民國日報》,第2版。
③《總政治部勉勵前方政治工作之通令》,1926年9月2日《廣州民國日報》,第3版。
④《總政治部宣傳隊隨總座入贛》,1926年9月21日《廣州民國日報》,第2版。
⑤《鄧演達電告軍情》,1926年10月22日《廣州民國日報》,第2版。
⑥《鄧演達電告赴高安》,1926年10月26日《廣州民國日報》,第2版。
⑦《鄧演達報告克復杭州》,1927年2月22日《廣州民國日報》,第5版。
⑧《鄧演達電請閻錫山釋放工人》,1927年3月19日《廣州民國日報》,第6版。
⑨《鄧演達電促籌備總理逝世紀念》,1927年3月7日《廣州民國日報》,第5版。
⑩ 根據李勇、張仲田編《蔣介石年譜》(中共黨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131頁的記載,1926年10月18日蔣介石致電武昌鄧演達:“現擬在江西、武昌各處,招收學生軍一團,備養成軍士之用。地址是在南湖舊陸軍學校?!绷硗?,此前幾天,亦即10月13日,蔣介石第二次攻打南昌失敗。所以,筆者推測,鄧演達10月20日早晨與俄顧問鐵羅尼飛往江西高安,與蔣介石進行“面談”,就是為了解決在江西和武昌“招收學生軍”和繼續攻打南昌這樣兩件事情。
樊振編著:《鄧演達年譜會集》,中國言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1頁。
沙健孫主編:《中國共產黨史稿(1921-1949)》第2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頁。
李勇、張仲田編:《蔣介石年譜》,中共黨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130-132頁;張憲文、方慶秋主編:《蔣介石全傳》,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0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