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前不久菲律賓艦船在南海撞沉中國漁船后,今年4月菲律賓又企圖在黃巖島扣押中國漁船,引發了兩國執法力量持續時間空前的對峙,菲律賓官員或強硬或荒誕的表態也引發輿論嘩然。可以說,一系列事件使得原本有緩和跡象的南海局勢再度趨向緊張。那么,菲律賓到底有怎樣的軍事實力作為后盾?其在南海問題上又執行著怎樣的方針呢?
南海島嶼爭奪者
菲律賓擁有“西太平洋明珠”的美譽,西瀕南中國海,東臨太平洋,領土近3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9500萬,屬于典型的中等國家。
國內讀者或許想不到,早在1946年菲律賓就開始窺視南沙群島。而1956年一些菲律賓人打著科考旗號,到南沙部分島嶼開始最初的勘探乃至占領活動,還與當時的臺灣地區海上力量發生沖突。1978年菲律賓總統簽發法令,宣布新發現的一些“無主島礁”歸菲律賓所有,命名為“卡拉延群島”。
時任菲律賓總統的馬科斯對于南沙群島有一句名言:“占領是決定性的因素,占領就是控制。”當時中國大陸的確無法全面掌控遙遠的南沙群島,于是嘗到甜頭的菲律賓在20世紀70年代多次采取軍事行動,占領了馬歡島、南鑰島、中業島、西月島、北子島、費信島、草沙島、司令礁等南沙島礁。目前,菲律賓已經在所占島礁上修建了小型空軍基地,還將3個島礁建設成陸軍前哨。此外,菲律賓政府陸續單方面宣布了一些“海洋立法”,將南沙東部約41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劃入“固有領海”,而南沙海域總共也不過82萬平方公里。
既然宣布了對一半南沙海域的所有權,菲律賓就開始“海上執法”,直接導致了近年來多起菲律賓海警抓扣中國漁民事件。比如最近成為焦點的黃巖島,其實2001年菲律賓海警就曾在附近海面強行登上10艘中國漁船,沒收了漁具和捕獲物,然后驅趕中國漁船離開。
為此,菲律賓副總統兼外長金戈納還召見中國駐菲大使,就黃巖島海域發現中國漁船表示“深切關注”,稱“黃巖島是菲律賓領土的一部分,菲律賓已經對該海域行使主權和管轄權”。時任菲律賓海軍司令的欣科少將也發言稱:“過去,菲律賓海軍對在黃巖島海域捕魚的中國漁民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容忍’。今后,海軍將嚴格執行菲律賓海洋法及國際公約,以保護海洋環境。”
當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黃巖島問題表明了立場,駁斥了菲律賓的領土要求:黃巖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黃巖島海域是中國漁民的傳統漁場,對此,中國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
隨著中國近年開始向南海派出漁政船等執法力量,2009年菲律賓海軍副司令托倫諾蒂在媒體上可謂發出“最強音”,其中的經典話語有:“海軍支持我國(菲律賓)與其他聲稱擁有主權的國家和平解決領土爭端,但我們同時做好了海軍以及海軍陸戰隊戰至最后一人的準備……中國制造航母并不可怕,我們不惜為南沙戰至最后一兵一卒……”
整體貧弱的軍力
2011年8月30日,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訪問北京,此訪為菲律賓帶回了13億美元投資、38億美元“幾乎確定”的投資和79億美元“可能”的投資。另外,中國還將向菲律賓提供價值2000萬元人民幣的無償技術援助。隨著阿基諾三世9月3日結束對中國的國事訪問,外界一度普遍認為,南海之前的夏季緊張局勢會有所“降溫”。
不過就在9月3日,菲律賓宣布從美國購買第二艘“漢密爾頓”級巡邏艦,主要部署區域就是南海。9月7日,菲律賓再次宣布,位于南海的馬蘭帕亞天然氣田預計49.5億比索(約合1.17億美元)的開采許可費將被用于軍備升級,以加強對于存在爭議的南海油氣資源的“保衛”(當時其點明主要提防中國,目前菲律賓軍隊的部署重點就是首都及其西部的南沙海域,半數以上的艦艇和陸戰隊在此范圍內)。據悉,在那49.5億比索之中,空軍將得到23億比索,用于購置3架直升機并修建機庫;海軍將獲得26.5億比索,用于完善其軍事物流與戰略投送系統、海岸警備設施的建設,還要購置3架搜救直升機和部分軍艦,另有可能針對南海方向修建3個雷達站。顯然,其一切表現都與外界的預判南轅北轍。
雖然1992年菲律賓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以海空軍為主的50億美元重整建軍計劃,但由于國內貪腐以及政變、綁架、暴亂等不斷,又受到1998年亞洲經濟危機的影響,迫使菲律賓軍方把主要經費投入到平亂急需的輕型陸軍建設上,加上資金短缺,菲律賓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嚴重受挫。在2001年一次閱兵式上,菲總統與國防部長乘坐的吉普車因為年久失修,竟然兩度熄火拋錨,總統只好下車步行完成檢閱。
整體看來,現階段菲律賓不僅缺乏打正規戰所需的大型軍事裝備,而且嚴重缺乏現代戰爭離不開的精確打擊武器——整個菲律賓軍隊,除了空軍擁有一些老式的“響尾蛇”空空導彈,其余哪怕是便攜式防空導彈也沒有。難怪有人說,菲律賓軍隊目前只能算一支“保安隊”,對付低水平的游擊隊勉強可以(也不敢保證戰之必勝),對抗正規軍就力不從心了。
屢遭重挫的建軍歷程
菲律賓是一個地處熱帶的“千島之國”,國內局勢比較動蕩:在棉蘭老島有尋求獨立建國的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其核心武裝人員過萬,至今菲律賓政府也沒能拿出完善的解決方案;在菲南部還有得到基地組織支持的阿布沙耶夫非法武裝,核心成員雖然僅數百名,但更加極端狂熱,綁架勒索根本不足為奇。甚至有傳說,流散在菲律賓全國的“黑槍”不下100萬支!
顯然,為了維持社會基本穩定,菲律賓必須保持足夠數量的陸軍。當前其陸軍編為8個步兵師、1個輕裝甲旅、3個工程兵旅、l個騎兵偵察團、l個特戰團、5個工程兵營、1個炮兵團、l個總統保安隊以及3個快速反應連。從表面看來,似乎不差,但實際上非常堪憂——全軍沒有一輛主戰坦克(只裝備少數以維持治安為主要用途的輕型坦克),更沒有機械化突擊能力,只有一些雜牌裝甲車執行低強度反游擊戰任務。
菲律賓陸軍炮兵同樣非常弱小,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還裝備著美國二戰時期生產的M101榴彈炮,隨著時間流逝,其作戰效能逐漸喪失,但菲律賓陸軍又沒錢徹底換新炮。權衡之下,1996年菲律賓同法國GIAT工業公司簽定合同,由后者負責改造12門105毫米榴彈炮,具體來說,就是將法制105毫米LG1 Mk2輕型榴彈炮的身管安裝到M101的底盤上,等于只買了12根新炮管,炮架還是舊貨。
菲律賓空軍在紙面上有8個飛行聯隊,但實際上連一架戰斗機也沒有——原有的第二代戰斗機F-5A/B“自由戰士”已經在2005年全部退役(基本是20世紀60年代技術水平)。目前菲律賓空軍的戰斗主力是21架OV-10雙座渦槳戰場機,盡管也是60年代的技術水平,但勝在實用——駕駛視野很好,裝有4挺機槍,還可以掛載小型炸彈,鎮壓國內騷亂還是沒問題的。
菲律賓空軍相對“拿得出手”的還是直升機,機隊主力是62架UH-1U/M,基本也是二手貨。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曾承諾向菲律賓贈送20架直升機,已經分兩批在2007年、2010年交付。不過這些直升機同樣只能對付游擊隊,面對可以實施先發制人打擊、具備基本防空能力的正規軍,應該無用武之地。
菲律賓島嶼眾多,軍隊非常需要運輸機提供靈活機動能力,但2001年菲律賓國防部長雷耶斯無奈地承認:11萬政府軍只擁有1架性能保持良好的C-130運輸機,直到2008年才又花費450萬美元,修好了另1架C-130。這算是菲律賓空軍運輸部隊兩個“寶貝”。
菲律賓海軍算是近年來收獲稍多的,1991年頒布了十年發展規劃,當時提出逐步淘汰17艘舊式艦艇并保證擁有60艘軍艦及軍輔船、120艘快艇、3架F-27巡邏機、10架“島民”搜索救援飛機和1架BO-105直升機,也就是說,在2000年前要撥出15億美元用于海軍裝備更新,包括向美國、澳大利亞、西班牙、日本等購買36艘艦艇、10架巡邏機。
但這個規劃沒有切實執行,菲律賓海軍現有兵員2萬余人(包括海軍陸戰隊約8500人),擁有114艘艦艇,但截止2010年還只能靠1艘標準排水量1390噸的“坎農”級護衛艦充當主力(那還是美國二戰期間生產的,1980年贈送給菲律賓),外加若干小型近海巡邏艇,顯然跟之前的“宏偉藍圖”不相符,所以進入新世紀后,菲律賓開始積極擴充海軍實力。
鑒于南海爭端持續“升溫”,菲律賓向美國訂購了2艘二手“漢密爾頓”級巡邏艦,2011年5月第一艘在美國移交,預計主要部署在巴拉望和蘇祿海域,用于保護菲律賓的海上石油鉆井平臺等油氣開發項目設施。該艦憑借約3390噸的滿載排水量和76毫米主炮、“密集陣”近防炮,在巡邏艦家族里自然算得上性能突出,但畢竟船體已經相當老舊了,本質上仍屬于應用在低強度對抗方面的海上執法船。至于菲律賓媒體吹捧其為“史上最強軍艦”,菲律賓海軍也將其改稱“護衛艦”,更像是給自己“打氣”。
最近菲律賓海軍又有好消息:韓國準備向其贈送1艘“浦項”級輕型護衛艦。雖然該級的“天安”號已經說不清道不明地被炸成兩截,但這并不能阻止菲律賓海軍的熱情,畢竟這款護衛艦裝備有4枚反艦導彈,算是一個開創了菲律賓海軍裝備歷史的事件。
南海的困惑
這樣看來,菲律賓軍隊(尤其是海空軍)的實力不濟,與其在南海方面的強硬立場可謂大相徑庭,但菲律賓政府的舉措并非毫無倚仗。
首先是地理因素。菲律賓距離南沙爭議海區較近,比如與中國存在爭端的禮樂灘,距離菲律賓本島只有85海里,而距離中國海南島卻近600海里。在控制事態發展而不便出動空中力量的前提下,中國大部分海洋執法船只(比如漁政船)受限于噸位和補給,難以快速奔赴爭議海區,即便克服船舶和人員極限,在爭議海區也較難對抗“漢密爾頓”級巡邏艦——該艦畢竟長期在美國海岸警衛隊承擔著多樣化準軍事任務,較大的排水量、艦載直升機、中小口徑火炮以及先進通訊系統等,都能幫助其在低強度對峙/沖突中取得有利態勢,以較低的成本在爭議海區長時間巡航,比起遠道而來的中國海洋執法船有先天性優勢。
那么中國出動軍艦和補給艦又如何呢?那樣很容易使對峙局勢急劇升級,在對方未動用同等軍事力量的情況下,由此造成的政治影響恐怕是比較不利的,這也與我國在南海的策略不符——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出發,我國仍希望通過友好協商來妥善處理和解決海上問題,使南海成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避免損及發展過程中對于周邊穩定環境的需求。
至于某些人擔憂菲律賓軍力快速增強或者其背后的美國武力干涉,這倒是大可不必。菲律賓現在每年軍費僅14億美元,近期目標也不過是20億美元,這對于11萬職業士兵來說,對于常年在山區、島嶼與游擊隊作戰的軍隊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菲律賓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不會有實質性進步。另外,美國駐菲大使哈里·托馬斯曾說:“我們會(對盟友)有求必應,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國會為保衛菲律賓而與中國發生武裝沖突。”顯然,21世紀初“反恐戰爭”的巨大消耗,低迷的國內經濟形勢,使得美國不想再主動與大國進行無利可圖的高風險正面對抗。
盡管實力孱弱的菲律賓軍隊不會貿然為南海爭端而與中國開戰,但其很有可能為了眼前利益,繼續堅持“占領即占有”的方針,用“小動作”侵犯中國利益。中國如果想切實扭轉這種被動局面,除了穩步推動海軍力量和海洋經濟開發建設,也需要加快構建強大高效的海洋執法力量,支持進行更積極的海洋維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