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后,湄公河又活過來了。
10艘中國商船,2011年12月13日順利回到關累港碼頭。這是由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護送的船隊的首航。它們10日從關累港起航,一路通過40多處險灘、急彎,行程150多公里,當日下午陸續抵達老撾班相果碼頭??啃?,次日,再由5艘中老緬泰聯合巡邏執法船護送,通過孟巴里奧淺灘,駛入金三角區域,隨后由泰國巡邏執法船直接替護送商船抵達清盛港。商船在這里卸下貨物,再由泰老緬執法警力接力護送到中國的警戒水域,然后由云南公安邊防總隊水上支隊護航船艇接回。第二批商船接著啟程前往泰國。
此前兩個月,仰賴湄公河過活的商船船員感到時日艱難。這是因為,10月5日,13名中國船員在金三角水域遭殺害,航道很快被封,大批船員棄船回鄉,金三角水域陷入蕭條。
湄公河是很多人的生命之河。它是世界上第十長河、亞洲最大的跨國水系。2001年,中老緬泰四國在瀾滄江-湄公河800多公里的航道上實現自由通航,成為流域國家經濟商貿的黃金水道,就此開始黃金十年的歷程。
剛通航時,湄公河航道上進行國際運輸的船舶只有8艘,十年之后達到115艘左右。商船裝載的大多是出口的農產品,而從泰國運回國內的則多是日用雜貨,從蓮花牌食用油到泰國大米,無所不包。
中國商船的路線,一般是從關累港出發,行至泰國清盛港河段。關累港位于瀾滄江下游勐臘縣境內中緬31公里界河中方一側,是中國航運出境前的最后一個碼頭,也是國外入境中國的第一個碼頭,距上游景洪港82公里,距離泰國清盛港263公里。從關累港至清盛港,去程需時15小時左右,回來是逆行,需要30多個小時。通常一個月可來回2-3次,因為還有很多時候要花費在等待中,據船員說,“等上7-10天很平常”。
但黃金航道同時也是魔鬼航道。航道經過聞名于世的“金三角”一老撾、泰國和緬甸交界山區,此地曾是世界最大的鴉片產地,用于制造等衍生毒品,經過多年打擊一度萎縮。但如今,隨著一些新型毒品的興起,該區域再次成為毒品重災區。加上該地區處于多國交界處,打擊難度很大,販毒活動相當猖獗。對于過往的船只和販毒集團經常會進行襲擊。
“10-5血案”是近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死傷事件。中國政府宣布封鎖航道,解禁不可期。對于金三角水域上74條中國船只上的四百多船員來說,他們的世界開始解體。對于船東來說,損失慘重。
據不完全統計,在通航前后,中國政府投資了4000萬元整治航線河道,建設沿線航運設施。附帶的效應是:索累、清盛等碼頭原來人口稀少,經濟落后,現在都成為繁華的貨港。
自1993年開發至今,關累港累計進出境貨物達143萬噸,出入境船舶達5.6萬艘,貨物總值達82.6億元,僅2011年前九個月的貿易增長就達51%,在冊登記的貨船有74艘,最高噸位為350噸。
而交通運輸部2011年3月的數據統計,開航10年來,“瀾湄航線”航運年完成貨物運輸量從最初的500噸發展到現在的近50萬噸,運輸船舶最大載重噸位從最初的80噸到現在的380噸。累計進出口額和邊民貿易額超過300億元。
歷年進出口數據顯示,每年第四季度都是瀾滄江一湄公河黃金水道的黃金季節,貨運量占到全年的40%以上。如果不是“10-5血案”,一切將按原有軌跡順利發展,但血案成為了這條河流的拐點。此條航線上的航運完全停止。
與國內的長江航道相比,瀾滄江-湄公河水道優勢不少,它的運轉周期快,從關累碼頭至泰國清盛的航運成本僅為每噸100元左右,逆流而返的成本約為每噸250元,平均每趟利潤在2萬元左右。
但在水路運輸線中斷后,不少泰國貨主轉而走陸路,導致成本增加近40%。貨物改由陸路汽車運輸,每噸運費將增加1000元。而中國的商家只能選擇從云南磨憨口岸出境走昆曼公路這條陸路。雖然公路運輸時間比水路要快5個小時,但比走水路運輸高出一倍的價錢使不少公司損失慘重。
好在噩夢已經結束。12月10日上午,汽笛聲中,沉寂了快兩個月的關累港碼頭又迎來了喧囂熱鬧,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運黃金水道恢復通航。
在中國、老撾、緬甸等國的5艘聯合巡邏執法船的伴隨下,寶壽號、順安6號、金水8號等10艘滿載著貨物的中國商船駛離碼頭,開始了湄公河恢復通航的第一次舫行。
袁先生是首航的貨主之一,他多年在關累港經營水果外貿生意,此次他要運送百余噸石榴前往泰國清盛。據袁先生說,常年在瀾滄江湄公河這條航線上做水果貿易的公司有兩家,每年單7月至來年1月份這幾個月的水果運輸量便有6萬噸左右。
第二批商船也很快啟航,中貿、紅星、弘陽、源豐號等商船,裝好貨物,隨后啟程去往泰國。
官方表示,這將開創一種湄公河航運的國際合作新模式,即中國與周邊國家執法安全合作的新模式。而對于湄公河兩岸多國的人們來說,平靜、富足、充滿希望的生活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