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這個世界,會有什么不一樣?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1月1日起,半島在香港、北京、上海、東京及紐約的九間酒店全面停售魚翅菜式。此舉在業內的標桿意義非同小可。
事實上,假設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家酒店最適合賣魚翅,它就應該是香港的半島。在這家酒店,其歷史悠久的中式奢華,跟魚翅在人們心目中的傳統形象高度契合。更何況,香港本來就是全球魚翅之都,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據調查39%的港人認為婚宴中應該有魚翅。
在華人的飲食文化中,魚翅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向貴客表達敬意。十多年前,剛參加工作的我作為小跟班陪同美籍董事長去成都出差。有好事者打聽當地的接待規格,我以下不知該如何描述,想了想很認真地說:“連米飯都是魚翅撈飯。”當然也有不少老饕獨愛魚翅腴滑軟糯的口感。有一次在曼谷,我們讓一位在泰資企業工作多年的廣東人幫忙推薦特色餐厄萬萬沒想到他的第一反應是伸出大拇指:“唐人街的魚翅真是平靚正。”
魚翅歷來被推崇為進補佳品。今時今日專家已證明它的營養價值跟魚凍或肉凍相當,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雖然號稱蛋白質含量高達84%,那也只是不完全蛋白質而已,幾乎無法被人類吸收。非但如此,在海洋嚴重污染的當下食用魚翅還很可能對身體有害。邏輯很簡單:工業廢水不斷被排入海洋,海水中水銀和其他重金屬含量日益增加。因為鯊魚恰好處于海洋食物鏈的頂端,它們體內的水銀成分越積越多,導致魚翅被水銀污染的程度高達700/0,食用后可能會導致胎兒畸形、男性不育及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和腎臟。在這樣的背景下,“海上切鰭”的殘忍行徑則顯得甚為荒謬。
曾看過一個名為《“美味”背后的代價》的圖片展,展示魚翅獲取過程的種種血腥情景。因為鯊魚肉沒什么經濟價值,許多鯊魚被活生生地割掉僅占魚體5%的魚鰭后又被扔回大海流血或溺水而死。還記得一張圖片,一位菲律賓婦女抱著被割了鰭的鯨鯊痛心哭泣,畫面非常震撼。據稱,現在高達三分之一的遠洋鯊魚種類正面臨滅絕的危險。而作為海洋中頂級捕食者的鯊魚一旦被消滅或者數量銳減,將對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產生巨大影響。
即便了解這一切,在特定的場合下要堅持環保主義者的操守也是一件相當艱難的事。一個人即使從不主動點魚翅,有時也不得不成為被動的翅客。例如商務宴席上面對主人已事先安排好的魚翅,作為陪客或者下屬的你應該怎么做,難道還能起身勸阻抑或拂袖而去?曾有一位朋友把不碰自己面前的那一碗作為沉默的抗議,結果是老板的臉當場就黑了。
抵制魚翅,還真是有漫長的路要走。最典型的例子,前段時間多倫多市議會決定從2012年9月1日起全市禁止藏有、售賣和食用魚翅制品,此舉直接導致魚翅銷量上升1倍。當地華人擔心日后缺貨而匆忙囤積,甚至因此而引發了牽涉種族主義的恐嚇案件。
正因為如此,半島酒店主動停售魚翅的姿態愈發可敬。期待愈來愈多的餐廳加入到停翅行動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