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至26日。香港Interasia Auctions的郵票拍賣專場上人頭攢動。
1980年猴年紀念郵票80枚大全張,以149.5萬港元成交,打破世界拍賣紀錄;已蓋銷的兩枚1958年世界學生代表大會錯體票,以109.25萬港元落槌而藏郵者皆知的1968年“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則以74.75萬港元(95800萬美元)成交而另一件1962年梅蘭芳小型張新票,則以36.8萬港元成交,刷新該類世界拍賣紀錄。相比兩年多前,這款梅蘭芳紀念張的成交價僅為6.325萬港元。
8月15日,在亞洲郵票拍賣市場中的知名蘇黎世亞洲(Zudch Asia)舉辦的“中國、香港、印度及其他國家郵票和郵政史”拍賣會上,一件1980年發行的庚申8分“猴年”全新原膠版票被一位現場亞洲藏家以143.75萬港元投得,超越原先高估價120萬港元。而同場推出的另一張猴年版票,也在經過近10口叫價后,最終由電話買家以132.25萬港元投得。
“除了拍品突破記錄,本場拍賣讓我頗感驚喜之處還在于,有不少新晉藏家積極參與競投,他們在現場競投踴躍。”蘇黎世亞洲董事Louis Mangin先生說。
新晉藏家炒熱了郵品市場,尤其是在香港和中國內地。“這些郵品的估價往往動輒數百萬。過去10年,中國精品郵票在市場上經歷了身價翻數倍的‘傳奇’。那些曾在1990年代以數十萬身價獲得滿堂彩而落槌的郵票,現在估價往往數百萬。可以這么說,現在是‘郵百萬’的年代。”臺灣收藏家、企業家陳羽(諧音化名)從1988年涉足拍賣,2000年左右開始自己的收藏,至今仍堅持“只做小門類”。但他同時也指出,“隨著內地藏家熱炒藝術品市場的勁頭越來越足,我們也要冷眼旁觀,嚴選門類和藏品,以防市場重演1991年突然轉冷的情形重現。”
“文五珍”與錯票很“紅”
“物以稀為貴,因而錯票總是很受追捧。”陳羽說。
錯體郵票或錯色郵票因為在印刷或者設計過程中的出現了錯誤,而在發行前未被及時發現,因而也被俗稱為錯票。
1968年的一張“全國山河一片紅”8分票在8月的這場拍賣中最終以690萬港元成交。在新中國郵票歷史上的錯票大幅升值的例子很多,代表郵品就是剛一發行便被叫停回收的錯票“全國山河一片紅”等。該票簡稱“大一片紅”,因當時有國家領導人覺得票幅太大而在印刷后沒有批準發行,亦因此這批郵票印樣極少、存世量更。“大一片紅”不被批準發行,后改為發行較細尺寸的“全國山河一片紅”(小一片紅)。1968年11月25日,“小一片紅”郵票在北京發行后,不到半天,一位地圖出版社的編輯發現郵票上的中國地圖缺少了西沙群島及南沙群島,并向郵電部反映,于是當局又急令全國停售及退回,但已有個別郵局售出了少量郵票,因此這款郵票亦成為新中國郵票中的著名郵珍。
“以‘一片紅’為首的‘文五珍’系列近年來漲勢驚人。2009年秋,一枚面值僅8分的大幅‘全國山河一片紅’以368萬港元成交,當時被收藏界認為是天價。但不到2年,這類郵票已經攀升至600多萬,其拍價已然翻倍。”郵票收藏專家舒耐特博士(Jelfrey Schneider)說,“目前的拍賣形式顯示出,只要是中國古典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珍品,無論其是稀有郵品或深受歡迎的郵票套票,過去數年價格均大幅飆升,于近幾年升值三倍的郵品也并非罕見。”“文五珍”郵票即“文革”時期郵珍,分別是“全面勝利”、“大藍天”、“大一片紅”、“小一片紅”及“黑題詞”。創立于1666年的拍賣行、斯賓克集團主席及首席執行官Olivier Stocker說。
“但并非所有錯票都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間,郵票市場上也有許多‘漲不起來’的錯票。關鍵要看它的‘錯’點在哪里,這些‘錯’是否能夠成為話題,或者這些錯票的發行數量是否得到了控制。”陳羽認為,“只有那些由國家郵政明令回收,或外流數量極少、同時成色很好的錯體或者錯色郵票就有可能在拍場上破紀錄。”陳羽認為。早期票依然堅挺
清時期和民國時期郵票同樣是國內郵票收藏市場中的重點。1897年紅印花小字加蓋1分于3分原票,全格25枚,帶紙號2754及原膠,在8月中旬也由亞洲買家以40.25萬港元投得。
而在9月底的拍賣中,1897年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小字4分復蓋票新票(同版只有25件已加蓋),成交價則高達218.5萬港元,超越拍賣前預期的140萬至180萬港元。
“早期票”通常是指舊時發行的郵票,例如清朝、民國時期發行的郵品。作為早期郵票中最受追捧的門類之一,“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實際上是在海關使用的印花稅票上加蓋郵資面值的一種臨時代用郵票。1896年之前,中國的郵政服務由海關郵政提供。1897年清代國家郵政開辦之初,因為專用郵票來不及印好,只好采用這一權宜之舉,百年之后它的身價已然暴漲。
在9月底香港的那場拍賣中,一件誕生于近百年前的三連票一“1915年北京一版帆船郵票加蓋‘限省新貼用’錯體1圓新票”以299萬港元成交。這件被稱為“民國四珍”之一的早期票當年只在新疆地區發行,存世僅知15枚。而此三連票其中兩枚為正常郵票。去年,同樣是在Interasia的拍場上,它僅以57.5萬港元落槌。一年過去,它的身價已然上漲近4倍。
“2年前,一版俗稱‘小壹圓’的‘紅印花加蓋暫作小字當壹圓郵票則在香港以500多萬港幣落槌成交。無論是西方藏家,還是中國藏家,他們對早期票的收藏興趣形成得最早,致使它成為郵票收藏種相對而言比較穩定的門類。”在Oliver看來,“隨著內地收藏家的表現越來越踴躍,早期票作為郵票收藏中的經典藏品,也開始受到他們的追捧,價格穩健上升。目前不少國際知名郵票收藏家均來自中國國內。”
相對市場上目前最火的猴票和“文五珍”等系列郵票,陳羽則更看好早期票的長期市場。“早期票屢次以超過百萬元的價格成功拍出,除了早期郵票的歷史價值逐漸被認識外,還因為清、民早期票相對更具有國際化的收藏背景。人們收集中國郵票的雅興可追溯至1878年。當時中國官方發行了第一枚郵票。創立了現代郵政體系的西方人,是首批中國郵票的收藏家。隨后國外華人逐漸富足,華裔收藏家開始關注早期中國郵票。早期票在收藏市場上已經流通了很多年,它們擁有更廣闊的收藏人群,‘爆炒’或者‘暴跌’對這個門類的收藏來說,可能性更小一些。”
郵票市場談不上熱炒
BT:郵票拍賣過去是整個拍賣市場中的一個很小的門類,如今總是以大規模專場的方式出現。同時,同類郵票價格在過去幾年中也成倍上漲,這種量價齊漲是否說明這個門類已經被熱炒?如今郵票價格相比5年前,各種門類都已成倍翻漲過,那么對于投資者而言,它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投資獲利空間是否已經變得很有限?不再適合大資金投資呢?
舒耐特(以下簡稱“舒”):我不認為這個市場已經被熱炒。相比那些曾經被熱炒過的收藏門類(恕我不直接指明),郵票市場上擁有更穩定和更多元化的買家和藏家,而不僅僅來自中國大陸和大中華地區,更包括了世界各地的華裔和非華裔人士。
而談起增值空間,我感到有趣的一點是,資深收藏家挑選的郵票藏品一般都更有保留價值。這些他們不愿輕易再次出手的郵票反而擁有更多的增值空間,清晚期中國郵票的價值更是顯著上升。正如人們可想象得到,在歷史上,某些時期會偶爾會出現郵票價值下跌,但相對于金融資產的價值跌宕來說,這樣的情形可以用“罕見”來形容。也就是說郵票市場相對于金融市場來說,那可是穩定得多。盡管它在過去幾年漲價不少。
為什么會這樣呢?郵票市場的整體規模是比較小的。尤其是罕有的郵珍,它不屬于一般投資者的投資范圍,因而在市場中的交易換手率很低。相反地,我們發現資深收藏家會將郵票藏品視為財務資產中非常中用的一部分。
只有一次郵票收集背景的買家往往都會成為“投資者”,但只有真正熱衷于郵票藏品本身的收藏者才會更希望獲得罕見的郵珍。但這些真正的收藏家,當中也不乏那些當時踏入郵票市場的首要原因是與金錢掛鉤的。但他們從收藏中得到了真正的滿足感和快感,并在這個領域內認真學習與思考,最終成為真正的收藏家,而不再是投資者。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只有真正的收藏家才是收藏市場中的“定海神針”。因而跟他們的興趣相對應的罕見郵票珍品,其市場價值也將更將穩定,更談不上“熱炒”。
BT:對于收藏者而言,你認為,當下最適合他們長久珍藏的郵票門類是什么?
舒:收藏家,尤其是新晉收藏家,應該收集切合他們興趣的郵票。許多人選擇從自己已經有些了解的領域或者跟自己相關的領域開始收藏。大多數人開始時搜集本國郵票,如歷史和國家郵票,這些都較易取得。因此,對中國的新晉收藏家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自然是其首選主題。他們可以把自己、這些郵票的發行時期和描繪的主題聯系起來,很多人的家庭成員,甚至其自己也與郵珍發行或使用的時間處于同一時空。這些藏品亦可在第一時間使其回憶起某些歷史主題和時期,從而在賞鑒時取得共鳴,如文化大革命題材的郵票。而且,現代郵票通常包含大膽的色彩和優美的設計,并不時展示受歡迎的主題,如風景、藝術、鳥類、動物,或歷史主題,或重要建筑作品,令其更吸引到新晉收藏家。此外,它們亦可能是中國收藏家最易收集到的郵票。
有些人可能希望收集1949年以前的中國郵票,但由于部分郵品十分復雜,因此對新手來說相當具挑戰性。
BT:而對于那些只收藏頂級精品的資深藏家而言,有哪些門類的郵票是他們收藏名單上最想得到的,是所有資深人士都垂涎的精品?
舒:令資深收藏家可能感興趣的中國古典郵票包括:1878至1885年大龍郵票,為中國第一批郵票:1897年大清郵政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以及晚清時期的蟠龍系列(1897至1912年發行,包括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字套印的郵票)。
一如任何收集領域,資深頂級收藏家會尋覓他們的特別喜好的稀有和重要郵品,并視平其財政上的考慮和限制。在每個中國集郵范疇,都有一些罕有而重要的項目,特別吸引主要收藏家的興趣,例如:1897年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系列是公認的清代珍品。
至于1911至1949年民國時期主要的罕有郵珍,則包括被集郵愛好者譽為“民國四珍”的四款印刷及加蓋錯體票,分別為俗稱“宮門倒”的1914至1919年北京一版帆船郵票2圓中心倒印新票、1923年北京一版帆船郵票3分暫作2分(紅字)倒蓋新票、1925年北京二版帆船郵票4分暫作3分(紅字)倒蓋新票,以及當時僅于新疆通用的1915年北京一版帆船郵票加蓋“限省新貼用”錯體1圓新票(其中兩個加蓋字次序調轉了)。
另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文五珍”系列也堪稱為稀世珍郵,該系列中的第五珍“全國山河一片紅”地位尤為卓然。
BT:你有哪些建議可以給到新晉藏家,可以讓他們盡快熟悉這個門類?
舒:對擁有財政資源的新收藏家來說,知識應該是最重要的。擁有專業知識,才能確保購買的郵品物有所值,搜集到真品。此外,其它形式的收藏品和藝術品,稀有性和質量均為首要因素,而擁有知識就能夠識別和充分了解藏品背后的真正價值,不僅是看賣家的標價。這種知識往往需要數年時間,而收藏家在學習路途上,應與值得信任的集郵頤問合作,從中得到指導、檢視購入的郵珍,以及學習集郵數據。此外,收藏家應考慮加入集郵組織,從而得到更多學問,而經發表的文章和期刊也往往可以提升收藏者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