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gar Shahane
Frost Sullivan亞太區宇航防務實踐顧問
歐盟的碳排放額度交易計劃(EU-ETS)在2012年1月1日起生效,所有直飛在歐盟境內的航班的航空公司,將需要按照其來回歐盟航班的總航程時間向歐盟國家繳交碳稅。亞太區航空公司將因此受嚴重影響,但擁有大量高端客源、機隊燃油效率更高的航空公司可能比廉價航空更容易消化新沖擊。
在目前,要具體分析亞太區哪家航空公司所受沖擊最大還有點困難,但在高端客源市場競爭的航空公司更能將增加的成本向乘客轉嫁,而執飛歐盟內部短途航線或者機隊較舊更耗油的廉價航空,受影響會更大。
就地區而言,由于亞太區航空公司較美洲、非洲以及中東航空公司有更大量的進出歐盟航班,受影響也最大,而EU-ETS按照總飛行時間來計價的方式也不利于亞太區航空公司,這會扭曲競爭。亦因此,大家相信中東航空公司能從EU-ETS中受惠,因為其樞紐更靠近歐洲。
盡管有上述不利因素,而且民航業的平均利潤率也會被進一步壓低,但亞太區航空公司仍會較其它地區的航空公司有更佳的市場環境。此外,雖然預計EU-ETS將在實施的頭一年為民航業帶來15億美元的額外成本,但相對波動的油價,新增成本仍顯得相對不高,亞太區的航空公司更可能選擇自身消化,而非全盤向乘客轉嫁成本。
即使在最壞圖景下,航空公司也更可能放棄部分歐洲航點,而不愿增加新的收費。話又說回來,若整個行業一致決定將新增成本轉嫁,注重高端客源的航空公司將更有余裕,因為對于商務客而言,碳稅只代表機票總價增加了微不足道的百分比罷了。整體而言,增加的機票成本或會對航空出行需求造成打擊,但正如我所說的,鑒于航空公司不愿輕易轉嫁成本,因此這種需求下降出現的可能性也很低。
另一方面,歐盟當前也由于EU-ETS承受著來自各方的壓力,一些美國航空公司已經針對英國政府征收碳稅的合法性發起訴訟,中國也聲稱將謀求歐盟的豁免,并很可能正通過將來的飛機訂單向空客施壓。不過,歐盟不大可能因此讓步,因為其不愿給外界留下在壓力前退縮的印象,而且一旦給予中國豁免,其它國家也會如法跟進。更可能的情景是歐盟在執法時與全球各航空公司逐一磋商可被接受的方法。
可以肯定的是,其它國家對此威脅將發起報復措施的舉動,為民航業在金融危機下的前景投下了新的陰影,這些措施一旦實施,只能向貿易戰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