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人菲利普·德巴蓋最初與中國收藏結緣,并非豸家具。
他從18歲開始有了自己的第一件東方藝術藏品,那是一幅日本的繪畫。從這個起點,他開始接觸越來越多的東方藝術,尤其是古典藝術。“從東方書法到宋代瓷器,我之前曾經嘗試過很多種不同門類的收藏。但是兜兜轉轉,它們陪伴我的時間總是有限。”菲利普說,“但是當我第一次看到明式家具時,我就知道,我再也不會更換其他的收藏門類了”
現在,菲利普甚至還擁有屬于自己的收藏齋——侶明室,曾經一度,他收藏的黃花梨家具多達100多件。
“收藏明式家具不僅是對歷史的一種保存,還是對古代學者表達崇高敬意的方式。”菲利普說,“而從解讀明式家具所代表的中國文化來說,它的內斂而優雅正好反映出學者階層的道德價值觀,因為他們才是黃花梨家具的創造者和使用者。明代家具的設計不僅包含了那個年代中國能工巧匠的創新精神,還展示了當時的文化傳統,反映了學者階層的儒家思想。”
BT:1989年起您就開始收藏中國明代家具,是什么激發了您的這個愛好?
菲利普:當年我在香港第一次看到明代黃花梨家具,就被它所展現出優雅的線條、簡潔的風格、高超的手工工藝和獨具匠心的設計所震撼了。那—天,我購買了一件明代儲物柜,并決定要開始建立屬于自己的中國明代家具收藏。在我看來,明式家具獨特的美感影響了整個世界,而且已經證明了明式家具對西方家具的傳統和設計師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在這種影響之下'西方世界從工藝學向早期現代設計發展,例如現代設計師密斯·凡德羅等人,他們的作品都有明式家具的元素。
BT:據說走訪過30多個中國城市,足跡遍布27個省,卻沒有一件藏品是在中國成交的。這是為什么?
菲利普:我不是商人或者藝術投資者’我看重的是中國明代家具的審美價值,而不是它們的價格。所以,我的數十次中國行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走街巷收購古董,而是為了了解當地的民俗和文化,使得我更好地理解明代家具的風格特點和它背后代表的文化、歷史內涵。我在中國中西部走訪時,遇到一位學者,他笑稱我“上輩子是明代人”,我喜歡這種說法,也許我前世就生活在中國明代。我的藏品都是通過倫敦和紐約等地的中允在海外的文物市場上購得。我想要的藏品是品相良好,有特別之處的。
BT:您的藏品中,有哪幾件特別讓自己引以為豪?
菲利普:它們都是我的驕傲。在我看來,明式家具是古典家具的美學高峰,它得益于獨具匠心的設計和優質的木材。尤其是黃花梨木材獨特的特性,使藝術家能夠雕刻優美的線條。我的百余件中國明代家具藏品中,絕大部分質地為黃花梨和紫檀等珍貴硬木,其中百分之九十為明代珍品,僅有一兩件產于清朝初期。例如,這件黃花梨木交杌就十分特別。它的座面橫材鎪出壟門曲線并沿邊起陽線,立面浮雕卷草紋。特別的是,它所有的圓材杌足都是以透榫納入的,軸釘貫穿前后兩足,出卯處還墊有黃銅菊花紋和如意頭飾件。踏床正中鑲方勝黃銅飾件,四角鑲如意頭。這樣的設計不僅美觀,而且讓它變得非常堅固,到今天仍然結實如初。這樣品相完好、且有特別設計的木交杌在市場上很難尋見。
近兩年,我已經很少人手新的藏品,明代硬木家具在拍賣市場中節節攀高,這幾乎已經超出了我的購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