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擁有一個英國品牌,卻基本上是中資根底的酒店酒店,我們的定位在業內可謂獨一無二。”朗廷酒店集團首席執行長Brett Butcher如是表述這家小型酒店集團的優勢。作為香港老牌地產企業鷹君(41.HK)旗下的酒店板塊,朗廷酒店集團盡管無法在量級上與其它跨國酒店巨頭媲美,但其獨特定位業已為其在全球四大洲贏得了開業及興建中的31家酒店。
擴張繼續,這家因母公司而一直有較高資產沉淀的重型化酒店集團,也即將步上輕資產之路。“也許在未來兩年,我們管理的酒店數目就會超過我們擁有的酒店數目。”Butcher說。
QA
BT:你如何看待朗廷酒店集團未來的資產輕型化選擇?
Butcher:一開始我們的酒店是100%自有物業,但隨著我們尋覓得更多合作伙伴,現在我們已經轉變為兩條腿走路。舉例說,在大連和芝加哥籌建中的酒店仍然是我們的自有物業,但在海口的新酒店將是一家管理酒店。從長期看,我們管理的酒店數量將超過我們擁有的酒店數量。
BT:公司目前的三個品牌里,定位奢華與高端市場的朗廷和朗豪品牌囊括了絕大部分的酒店,面向中端市場的逸東酒店則數量較少,隨著集團宣稱要在未來5年內開設50家酒店,該比例未來會否變化?目前集團的三個品牌是否足夠?
Butcher:朗廷與朗豪作為奢華酒店品牌,它們在地點選擇上受到很多限制,例如只能進駐一線城市或門戶城市的核心地段。而逸東則要靈活得多,其可以坐落于市郊位置,也可進駐二線與三線城市。從這一角度看,我預計在未來兩三年逸東品牌的酒店數量就會超過朗廷與朗豪品牌。我們對逸東品牌非常滿意,不覺得有需要為集團引入更多非五星級品牌。我個人對特別為中國市場而設的品牌也存有疑問,當然,一些對手在這樣做,我很有興趣觀察成效。
BT:根據我們了解,2010年不含香港在內的中國業務僅為集團貢獻了12%營收,你如何看待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同樣被業界給予厚望的印度市場又如何?
Butcher:我們是一家香港公司,因此和中國伙伴一直合作暢順。在2008年以前,我們在中國內地只有四五家酒店,在從當年開始,我們在內地極為迅速,在目前的31家已開業或籌備中的酒店中,有18家位于中國內地。中國仍會是我們的重中之重,我們在印度看到很多新機會,但我們不會進行涉及資產的投資,而只會輸出品牌和管理,我們也已在印度開設了三家酒店。現在有大量的酒店集團在印度投資,這意味著機會。我們也在班加羅爾設立了辦公室,希望尋找當地的合作伙伴。總體而言,我們會將一半時間專注于中國市場,另一半留給包括印度在內的海外市場。
BT:集團眼下沒有任何度假酒店產品,是否意味著客源基本上是商務客?有無興趣開拓中國的休閑市場?
Butcher:當然,我們目前的大部分客人都是商務客,但我們即將在巴厘島開設一家酒店,我們會試驗自己的度假酒店產品。度假酒店在運營上更富挑戰性,因為有季節性因素,所以不能只有一個客源地,必須有多個客源地來平衡全年業務。普吉島以前也存在極為明顯的淡季,但隨著當地開拓了新加坡、中國和韓國等新客源地,這個情況便得到了極大改善。另一方面,那些在商務領域占據優勢的酒店市場,為什么不能考慮和那些在休閑市場有重要影響的目的地合作?我認為將香港與海南連接起來就是個好主意,這能打包為“城市一海灘”的復合商旅度假產品,向酒店住客銷售。
BT:你如何預計當下不確定的經濟環境對集團業務的影響?
Butcher:某程度上說,中國和香港是最有防御性的市場,中國的經濟增長能沖抵全球經濟衰退可能引起的任何沖擊。若是在美日歐等,在平常年份本已增長很慢甚至負增長的經濟體發生衰退,后果要嚴重得多。所以,即使中國的不少重要酒店市場不斷新增高星級酒店,但基于整體經濟增長帶來的需求支撐,令這些市場的revPAR(每客房可獲收入)仍能保持合理水平。退一步說,在過去數年中國也經受了一系列沖擊,但中國的經濟增長很快在每次危機后都回到此前的長期增長曲線上,而在美國,每次危機后的經濟增長反彈力度要弱得多,根本無法返回到此前的長期增長曲線上,這導致了這兩個市場在revPAR走勢上巨大的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