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臨郟縣
1947年10月初,晉冀魯豫野戰軍陳(賡)謝(富治)集團勝利結束了隴海路潼關、洛陽間往返作戰。
國民黨軍為了打通隴海路,遂在洛陽集中了整編第3師、第20師等10個師,由李鐵軍指揮,在潼關集中了整編第1師、第36師等8個師,由裴昌會指揮,企圖東西對進合擊。不過這樣一來,在伏牛山以東、平漢路以西、隴海路以南、南陽以北的廣大地區內,國民黨軍的兵力就比較空虛了。10月20日,中央軍委指示陳謝集團留一部在隴海路牽制敵人,一部向陜南發展,主力則越隴海路南下,向南召、方城、舞陽以北之線展開,創建根據地。如敵人跟蹤南下,則尋機分別殲滅之,但要打有把握之仗。中央軍委特別指出,不要怕敵人占領隴海路—— 只要向南打開局面,大量殲滅敵人,敵雖占隴海路,但兵力分散,我即能再殲敵軍,重占隴海路。
據此,陳謝集團主力向隴海路以南展開,在伏牛山東麓、平漢路西側、北起登封、南至南召之間的廣大地區發動攻勢,殲滅國民黨地方武裝,發動群眾,創建豫西解放區,爾后再視情況發展,相機破襲平漢鐵路,或尋殲李鐵軍第5兵團主力一部。具體部署是:以38軍55師在隴海路牽制敵人,以22旅和38軍主力向陜南展開,集團主力4縱、9縱于10月下旬向豫西開展攻勢。國民黨軍以整3師、整20師及整41師124旅共5個旅的兵力南下追擊,同時急調許昌地區的整15師武庭麟殘部到臨汝、郟縣地區負責阻擊。
根據集團部署,我軍4 縱準備建立伏牛山根據地,開辟豫西,策應大別山作戰。周希漢率10旅為左縱隊(4縱)前衛,向臨汝、郟縣方向推進,尋殲敵人。部隊于29日由柳泉出發,南渡洛河、伊河,31日進至臨汝以西的溫泉街,沿途組織了民運工作隊,橫掃土頑武裝,摧毀敵基層政權,開倉濟貧,而且據偵察得知:臨汝城內有整15師殘部防守。于是,周希漢決心以29團、30團從南、北兩門攻城。
當晚23時,部隊發起攻擊,一舉登上城垣,守軍稍作抵抗即棄城東逃,被28團2營和29團3營在東關和城北方向截殲一部。28團2營打得尤為積極,一直追到三十里外的米集,順便殲滅保安團一部。此戰俘敵特務營、保安團共626人,繳獲機槍4挺、步槍640支以及大批軍用物資。據俘虜供稱,整15師師部前一天已經撤往郟縣,周希漢遂派出偵察組攜帶電話機前往,同時部署由旅部率30團、29團向東南直逼郟縣,旅政委廖冠賢率28團向東尋殲敵人,保障左翼安全。這兩路并進,對郟縣守軍形成了鉗形包圍。不久,28團經紙坊街奔襲禹城神垕鎮,途中殲滅敵地方武裝近百人。
當旅主力于11月2日推進到郟縣城郊時,從老百姓口中得知,昨天下午從許昌開來80輛滿載軍隊的汽車,揚言是15師前來堵擊解放軍的。偵察組也成功竊聽國民黨軍的長途電話,獲知了禹城、許昌的詳細情況:郟縣守軍包括剛由許昌開來的整15師64旅兩個團(190團、191團)、47師12 5旅一個營及保安團隊,共3000余人,企圖阻擊解放軍南下。
郟縣地處河南省中西部,屬豫西山區向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東接襄城縣,西鄰臨汝縣(今汝州市),南依平頂山市郊區及寶豐縣,北連禹縣。敵整15師長官武庭麟起初未打算固守這個彈丸小城,但當時平漢線沿途的縣城都“風聲鶴唳”,解放軍又緊跟而來。既然已經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他也只好在這里孤注一擲了。國民黨軍進城之后,勘察地形,構筑工事,按慣例分派縣長征夫征料,把老百姓的門板拆下來做蓋溝,青石臺階則搬去堵塞城門,為了掃清射界,還拆了部分民房。偵察組監聽到,武庭麟打電報求援,敵第5兵團李鐵軍回電:“將親率整3 師來援,3號就能趕到。”武有些不信,李又回電:“你不相信,就可以自由行動。”果不其然,沒過幾天,武庭麟就“自由”了。
在10旅出發南下之前,陳賡司令員即指出:10旅奔襲臨汝、郟縣,威逼許昌,意在造成聲勢,引誘李鐵軍兵團東進,掩護縱隊主力秘密轉移到魯山、南召、方城一帶深入發動群眾,創建根據地。但如果不能在5天內殲滅敵整15師,則有受到數倍敵人夾擊的危險。
前有堅城,后有追兵,這么大風險的仗能不能打?周希漢等10旅首長根據掌握的情報,對敵我情況進行了仔細分析:從當面之敵來看,整1 5師主力已在潼洛戰役中遭到重創,據守郟縣之敵顯然是殘部,雖然經過補充休整,但戰斗力不強;郟縣長期設防,但守軍剛從許昌調來,士氣不振,情況不熟,是倉促防御之敵,防御談不上堅固;武庭麟系鎮嵩軍出身,是豫西的“地頭蛇”、“土霸王”,打掉他,對于爭取群眾和開辟豫西根據地有重要意義,這次就是“一網打盡”的最好時機。從可能敵援來看,由電話竊聽中得知,平漢線沿途國民黨軍的兵力不足,快速增援的可能性不大,哪怕從洛陽尾隨南下的五個旅也有縱隊主力牽制,需要兩三天才能到達,期間10旅可以爭取結束戰斗。從我軍自身來看,自南渡黃河以來,10旅大多擔任牽制任務或作為預備隊,同時友鄰部隊捷報頻傳,10旅官兵倍受鼓舞,求戰心理非常迫切,士氣極為高昂。綜上,敵我雖然都是一個旅,但實際上我大大優于敵人。
盡管無法與縱隊取得聯系(4縱在轉移途中保持無線電靜默),周希漢等10旅首長還是果斷下了殲敵決心,確定了攻城部署:30團首先殲滅西關之敵,而后主攻西門,同時以一個營佯攻南門,阻敵南逃;29團主力埋伏于城東,阻敵東逃,以一個營秘密占領東關,向東警戒;28團在城北作預備隊,派一個連監視北門;旅偵察排進至城西北的二十里鋪地區,騎兵排進至十五里鋪地區,監視臨汝方向的國民黨軍兩個整編師,并與友鄰保持聯系。
突破外圍
11月3日凌晨,30團向郟縣西關發起攻擊。在火力掩護下,工兵將圍墻炸開一個缺口,1營首先突入,3營同時沿干河溝向側后迂回,奪占了西關西半部。午后,又趁守軍正在吃飯而疏于戒備,突然對西關東半部陣地發起攻擊,將西關全部占領,逼近城垣。守軍125旅1團2營大部被殲滅,少數逃往城內。
此時,敵李鐵軍第5兵團已越過伊水,至伊川城南,距郟縣僅60公里,儼然已對10旅形成前堵后追的態勢,雙方兵力對比更達到5:1。整15師也有一定的防御戰經驗,郟縣筑城堅固,一旦不能迅速攻克,10旅必然危險。周希漢旅長果斷決定:只要我以快制敵,殲15師于李鐵軍到來之前,就可以實現上級決策。30團經過一天的戰斗,數次攻擊西門,未能得手,雖然突擊隊傷亡較大,但也吸引了守軍的注意力,認為10旅的主力就位于城西,于是將大部兵力部署在這個方向。周希漢根據這一情況,斷然改變了主攻方向:以29團配屬山炮4門、旅工兵連,主攻東門;30團配屬山炮2門,佯攻西門,并派一個營設伏南門,防敵逃跑;28團集結于城東北作為預備隊,隨時準備在29團翼側登城。
各團抓緊時間,連夜做好攻城的各項物資準備,進行了“消滅15師,活捉武庭麟”的戰斗動員。擔任主攻的29團以2營為突擊營,從東門突破,1營從東門南側同時登城,3營為預備隊。4日0 時2 0 分,在山炮、迫擊炮和數十挺機槍掩護下,工兵以150 公斤炸藥爆破成功,東門南側碉堡被摧毀。突擊分隊立即豎梯登城,首先搶上城門的是5連3班長張天同和他的突擊組。戰士方國柱第一個爬上城頭,繳獲了一挺機槍。張天同帶領方國柱、劉忠才、王福勝堅守在城門上,直到后面的隊伍沖上來,將整個東城門全部控制。沖鋒號聲和喊殺聲響徹云霄,守軍被迫向城內潰退,僅15分鐘,向來以“善守”自詡的整15師郟縣前沿工事即被突破。
2營沿東西大街北側和北馬道向西發展,擊毀一輛指揮車,將前來督戰的城防副司令等四人擊斃。位于2營左翼的1營也順利登上城墻,突入城內后,兵分兩路,一路沿南馬道向西進攻,另一路順著城墻向南發展,奪取南門。后續部隊繼向南半城發展,席卷大街小巷,攻占縣政府。同時,28團也分別從東門和城東北角加入戰斗。1營從29團2營打開的突破口跟進,然后沿東街向西發展。整15師副師長楊天明帶著五六個衛士到南門督戰,返回途中于十字街口正好撞上1營1連指導員王吉友率領的2排,稀里糊涂地當了俘虜。3營則從東門北側豎梯登城,沿著城墻向北進攻。
凌晨2時,30團也有兩個連登上西門并控制了附近城墻,至此10旅已有超過四個營突入城內,國民黨軍防御體系全面崩潰,但仍然扼守街巷要點抵抗。解放軍在山炮直接瞄準射擊的支援下,大膽穿插,鑿墻打洞,將敵割裂后各個殲滅。各部隊奮勇猛攻,戰斗至9時許,已控制了郟縣大部分城區,俘虜50 0余人,從東、南、西三面將守軍壓縮到城北高寺核心陣地。
高寺建于郟縣城北一塊面積約7畝的突出高地,四周陡峭,高出周圍數丈,只有南面修有丈余寬的20余級石階。寺院院墻外又筑有護墻,猶如城中之城,護墻周圍留有射孔,建有碉堡,東、南兩面則是數百米的開闊地,射界極佳,北面幾米處為一個大水坑,只有西面不遠處有幾間民房。
整15師副師長楊天明被俘后,按照解放軍的要求,給武庭麟寫了一封勸降信,大意是:局面已經難以挽回,希望武能夠“當機立斷”,最好放下武器,以免軍民做無謂犧牲。武庭麟見信后,大為不滿,竟然將送信人處死。隨著激烈巷戰持續進行,整15師原本堆了兩大間屋子的彈藥一箱箱地消耗掉,參謀人員在報話機上喊破了嗓子,照樣無法和援軍取得聯系。外無救兵,內無糧彈,整15師的覆滅只在旦夕之間了。
殲敵克城
10時許,據西北方向偵察警戒分隊報告,李鐵軍第5兵團整3師、整2 0師已接近城西北的三十里鋪(薛店)地區,正在休息,相距不過15公里;城內守軍繼續負隅頑抗,如果不能迅速解決之,那么城外援敵一旦趕到,10旅恐怕岌岌可危。擺在10旅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停止攻擊,撤出戰斗,要么速戰速決,全殲殘敵。
周希漢、廖冠賢召集各團主官研究,冷靜分析了戰局:30團雖然有些傷亡,但28團、29團剛剛投入戰斗,還有強大的突擊力量,只要能夠集中優勢兵力火力,進行有重點的突擊,是有把握在短時間內把敵人消滅的;守軍數量不少,但總體戰斗力已是相當有限,倉皇退守一個狹小地區,施展不開,有利于我速決全殲;敵援雖然有好幾個旅,但是分屬不同派系,增援不太積極,行動謹慎,只要我軍能夠沿途牽制在城郊做好阻擊準備,應該可以爭取到至少三個小時時間。
在此千鈞一發之際,周希漢果斷采取后一種選擇,將戰斗決心貫徹到底,把整15師消滅了再走——要是吃不掉這股敵人,走也走不利索,唯有堅決迅速殲滅武庭麟,方能爭取主動。10旅重新調整部署:28團12連向許昌方向警戒,2營在城北為旅預備隊;30團3營到十五里鋪,29團3營到十里鋪,29團1營到西關外構筑陣地,保證阻敵援兵三個小時內不得入城;28團2營為旅預備隊,在城北機動;28團1營、3營和29團2營在旅山炮大隊和旅工兵連配合下,主攻敵師部核心陣地高寺,務必在兩個小時內解決戰斗;旅直向西南方向轉移。周希漢此舉當然有相當大的冒險性,但任何戰斗都免不了一定程度的冒險,戰機轉瞬即逝,若一味求穩,就會喪失寶貴的戰機,什么仗也打不好。
各主攻部隊也加緊準備,旅、團火炮陣地的指揮員將守軍碉堡、火力點統一進行編號,以便逐個分工摧毀。炮2連配屬28團3營,在高寺東北角占領陣地,炮3連配屬29團2營,在高寺南墻外占領陣地,準備執行“消滅敵碉堡火力點,摧毀敵師指揮所,掩護步兵總攻”的任務,期間在觀察敵情、勘察地形時,28團3營營長、紅軍老戰士紀光春中彈犧牲。政工干部下到連隊,穿行于陣地進行動員。12時許,10旅開始炮火準備,旅工兵連和各營連的爆破隊對敵地堡連續爆破。霎時間,濃煙滾滾,地動屋搖,山炮接連摧毀三個碉堡,把圍墻轟開一個大缺口,又掀掉了寺廟大殿的房頂,給守軍以極大的精神震撼。接著,所有司號員一起吹響沖鋒號,29團2營從正南,28團1營、3營從東南和正東,對高寺發起總攻。期間,29團4連戰斗英雄時來亮所在的排通過百余米開闊地時,冒著密集彈雨,奮不顧身向前沖,傷亡18人。全排高呼“消滅15師,活捉武庭麟,為烈士報仇”的口號,沖進高寺,與敵短兵相接,竟俘敵344人。
28團1營遇敵頑強抵抗,2連通信員衛小堂在連排干部相繼負傷、爆破組戰士接連傷亡的情況下,先是搶救了負重傷的連長,然后主動帶頭沖擊,用炸藥包炸塌了高寺東墻,嚇得敵300余人投降,戰后榮立特等功。1連1排長劉同牛指揮本排和3排沖進高寺整15師師部,接著10連3排副排長孟繁友和8班長金栓子、7班副譚振祥首先躍入廟墻,又把第二道圍墻炸開。各突擊部隊如潮水般涌進廟內,“繳槍不殺”的呼聲連成一片。至此,戰斗進行異常順利,總攻僅20分鐘,守軍即被全殲。
28團1連3排的機槍手常明禮提著機槍沖進西北角一個廟堂,從60多名敵人里抓住了副師長姚北辰,交給1排長劉同牛。常明禮繼續往屋里走,看見幾個人扶著一個胖軍官,猜想他就是敵師長武庭麟,便走上前去,說:“武師長,我把你解放了,你跟我走吧。”武庭麟嚇得渾身發抖,站不穩也說不出話。常明禮便又說:“師長,你不要怕,我們又不殺你又不打你。你不信?我就是從中央軍第1軍過來的,我們軍長叫董釗!跟我走吧!”說罷,把武庭麟扯住,一手提著機槍,一手拉著武庭麟的胳膊,走出了廟。常明禮戰后榮立特等功,該連也榮獲旅黨委授予的“生擒敵酋”錦旗一面。與此同時,迂回到城北門西南面的29團5連和北門西面的30團1營共同攻占北門,5連在戰后評模會上榮獲“攻城破壘,無堅不摧”錦旗一面。
15 時許,敵援軍整2 0 師在郟縣西北發動進攻,10旅30團3營、2營分別在薛店和十里鋪二虎橋接火,擊退其多次進攻。從17時30分開始,29團3營在十里鋪阻敵兩個小時。黃昏后,10旅留一個營在城內掩護主力撤退,其余向城西南15公里的大石橋撤退。由于傷員、俘虜、武器、彈藥尚未及時運走,當晚就在大石橋一線宿營。國民黨軍乘夜跟進,5日拂曉展開三個旅,在飛機掩護下,大舉進攻。10旅28團在魯山東北山地構筑工事,頑強抗擊,激戰終日,掩護了主力調動。黃昏后,10旅主力向魯山以南轉移,國民黨軍跟蹤追擊,結果6日拂曉后在小店西北高地三次被挫。經過兩天兩夜的與數倍于己之敵的運動防御戰,10旅在11旅掩護下,南渡沙河,安全退出戰場。
結語
郟縣戰斗,10 旅于“ 大踏步運動”中積極捕捉戰機,以300余人傷亡的代價,殲滅了整1 5師殘部,俘虜中將師長武庭麟、中將副師長姚北辰、少將副師長楊天明等2000 余人,斃傷500 余人。可以說,此役是貫徹毛澤東軍事思想,積極機動殲敵的杰作,被陳賡譽為“創機動殲敵的范例”。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也曾在寶豐表揚周希漢旅長:“你們剛過黃河就捉到敵師長武庭麟,這對敵人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對開辟豫西有重大意義。”
及時掌握情況,正確判斷情況,積極明確定下殲敵決心;戰術靈活機動,乘敵不備,果斷改變主攻方向;指揮沉著,決心堅定,不輕易放棄最后解決戰斗的機會,發揚堅持“最后五分鐘”的頑強性。這些當屬郟縣戰斗勝利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