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12月初,伊朗宣布其俘獲一架代號為RQ-170“哨兵”美國無人機。這是美國空軍特種部隊執行秘密偵察任務的無人機。美國肆意使用特種部隊侵犯其它國家主權的做法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嚴重關切,同時也讓人們開始關注美國特種部隊的活動。今年2月美國宣布,其特種部隊已從2001年的3.3萬人增長到了6.6萬人,經費也相應從33億美元增長到今年的105億美元。同時,美國的特種部隊已經部署到了75個國家,今年還有望部署到120個國家。
全世界國家總數也只有200個左右,而美國特種部隊卻在約三分之二的國家內活動。這使美國特種部隊再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眼球。正當美國積極參與世界各地的局部戰爭和軍事沖突之時,美國特種作戰部隊卻在隱蔽戰線行動著,干著各種見不得人的勾當。愛好和平的人們應該注意到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就是:美國特種作戰部隊在行動!
戰略級特種作戰司令部組建最久
目前,全球擁有特種作戰部隊的國家有近百個,各個國家組建特種作戰部隊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僅就特種部隊的作戰而言,世界許多國家都擁有特種作戰的各種不同的成功戰例。但是,成建制地組建特種部隊、賦予特種部隊戰略任務并在戰略級司令部的統一控制與指揮之下,美國是第一個國家。實際上,美國戰略級的特種部隊司令部和特種作戰部隊是在特種作戰的失利,及一系列阻礙特種作戰部隊的“工作”等因素推動下組建的。
1979年2月,流亡國外的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回國,領導一場伊斯蘭革命。4月1日,“伊斯蘭共和國”宣告成立,美國支持的巴列維王朝被推翻。美國不顧伊朗當局的抗議,準許巴列維到美國治病,實為避難。美國這一行動激起了伊朗人對美國政府的不滿。11月4日,伊朗首都德黑蘭的4000余學生在霍梅尼的支持下,占領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并將66名美國外交官扣押起來。美伊兩國關系隨即惡化。1980年4月7日,美國宣布同伊朗斷絕外交關系。隨后,美國決定采取軍事手段解決人質問題。4月2日,美國對伊朗采取了代號為“鷹爪”的特種行動以解救人質。但是,由于各個特種力量之間不能進行有效的“工作”,這次行動歸于失敗。美國對這次失敗進行分析后認為,雖然各軍種都組建了特種作戰力量,但特種力量的指揮和控制結構不能有效工作是這次失敗的主要原因;有必要在國防部內部進行改革和開展組織重組工作。美國陸軍參謀長也號召對特種作戰能力進行重構。此后,雖然各軍種特種作戰力量的聯合不盡人意,甚至可以說是不成功的,但美國陸軍的特種力量還是在1982年歸轄于第一特種作戰司令部之下,為提高特種力量的作戰能力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到1983年,美國議會開始對軍事改革有了重視。同年6月,美國參議院武裝力量委員會開始對國防部的改革問題進行研究,其中就包括對特種作戰力量的研究。在國會的重視之下,國防部于1984年1月1日組建了聯合特種作戰局。但是,這個局既沒有對聯合特種力量指揮的權力,也沒有對聯合特種作戰力量行政領導的權力。一言蔽之,這個局對提高特種作戰力量的能力沒有發揮出任何作用。鑒于此,1985年10月,美國參議院武裝力量委員會發布了為期兩年的對美國武裝力量結構評估的報告,其中就有對過去兩年內美國特種作戰力量能力的評估,提出了特種作戰力量可能面對的威脅。1986年春季,國會中特種作戰力量建設的倡議者們提出了改革法案,要求對美國的特種作戰力量進行改革,組建聯合特種作戰力量。1986年10月,著名的國防部改組法《哥德華特-尼科爾斯法案》獲得通過。這一法案推動了聯合特種作戰力量的組建。1987年1月23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向總統提交了組建特種作戰司令部的構想,美國總統里根批準了這一構建。1987年4月16日,美國國防部提名林德塞將軍為第一位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美國參議院全票通過。這標志著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正式成立,使美國成為第一個組建戰略級特種作戰司令部的國家。
美國的特種作戰司令部是美國聯合作戰司令部之一,是與當時的大西洋總部、太平洋總部、歐洲總部、南方總部、中央總部、航天司令部、戰略司令部和軍事運輸司令部并列的一個戰略級總部。目前,美國聯合作戰司令部改組后,特種作戰司令部仍然保持著戰略級司令部的地位。
對特種作戰部隊最為重視
當今,美國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其一方面通過正規部隊參與戰爭和軍事沖突來推行其霸權政策,另一方面也通過非正規手段來推動其霸權政策的實施。美國非正規手段的主要實施者就是特種部隊。美國的特種作戰部隊是美軍專門用于遂行非正規作戰任務的部隊,是經過特殊訓練并配備特種裝備的戰斗兵種。在和平時期,他們的任務是:協同美國政府機構或外國政府展開工作;訓練外國軍事或準軍事部隊;搜集戰略情報;反恐怖;回收敏感物品;對其它行動進行秘密支援等。在戰爭時期,他們主要任務是:參與外國內部防衛;非正規作戰;戰略偵察;打擊行動;戰略心理戰;對正規部隊的行動進行支援等。其主要特點是:在敵對的、禁止的或政治上敏感的地區,運用非正規手段達成政治、軍事、經濟以及心理上的目的。美國對特種作戰部隊的重視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各軍種都組建特種作戰力量。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的司令由陸軍、海軍、空軍和海軍陸戰隊的將級軍官輪流擔任,統一指揮全軍下轄的特種作戰部隊。美國特種部隊司令部下轄陸軍、海軍、空軍和海軍陸戰隊四個軍種的特種作戰司令部。美國陸軍的特種作戰部隊是陸軍遂行特種作戰任務的精銳力量。據美國資料介紹,其陸軍每天都有1400多名從事特種作戰的人員,活動在世界4 0多個國家執行特種任務。陸軍特種作戰力量歸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指揮與管理。美國空軍的特種作戰力量被賦予三大任務:一是利用專門設計的飛機在指定時間內將特種作戰部隊秘密送到世界各地遂行特種作戰任務;二是向特種作戰部隊提供需要的空中支援;三是將派出的特種作戰力量撤運出任務地區。美國空軍的特種作戰力量是由1990年5月22日成立的空軍特種作戰司令部指揮與管理。同樣,海軍特種作戰部隊也是海軍專門用于遂行非正規作戰任務的精銳部隊,由海軍特種作戰司令部領導與指揮。此外,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還指揮海軍陸戰隊的特種作戰部隊。美國其它軍種的特種作戰部隊形成作戰能力是非常早的,而海軍陸戰隊的特種作戰部隊至2008年10月才形成全面的作戰力量。
二是全球存在。當今,美國是惟一的超級大國。目前,美國將除南極大陸之外的全球所有地區都劃入了戰區,分別組成了北方戰區、南方戰區、歐洲戰區、非洲戰區、太平洋戰區和中央戰區等六大戰區。美國140萬左右的軍隊分布于這六大戰區。但是,美國軍隊并不是在全球的每一個角落都存在的,而其特種作戰力量卻分布于世界各地。2009年初,美國特種部隊在60個國家出沒。到了2010年,美國特種部隊就部署到了75個國家。隨著美國海外軍事力量的收縮,美國特種部隊的海外存在則不斷擴張。預計,今年美國特種部隊將分布到120個國家。這表明,美國不僅對特種部隊的建設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同時在維護其全球霸權的過程中對特種部隊的運用也足夠的重視。明年,美國特種部隊存在的國家數量還可能擴大。
特種作戰力量最為繁多
美國擁有許多特種部隊組織,但主要是軍事上的特種作戰部隊,代表性的有“海豹”突擊隊、“德爾塔”突擊隊等。此外,還有一些不在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領導下的特種作戰力量。
在美國特種作戰力量中,四支力量是其主要作戰力量:陸軍的第一特種作戰部隊分遣隊,即“德爾塔”部隊;陸軍的情報支持行動部隊;海軍的特種作戰發展小組;空軍的第24特種戰術分隊。此外,各軍種還擁有其它的特種作戰力量。
陸軍有陸軍特種部隊、第75別動團和第160特種作戰飛行團。1989年12月1日,美國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成為第16主要陸軍司令部。它指揮的作戰部隊擔負陸軍非常規作戰任務達40年之久,所屬的特種部隊、別動隊、心理戰部隊和民事旅等都是陸軍特種作戰的主要力量,其意義在于弱化常規的沖突和阻止游擊戰的增多。美國陸軍特種部隊俗稱“綠色貝雷帽”部隊,主要擔負非常規作戰、外國內部的防御、特種偵察、直接行動、反恐和反擴散等行動。這些任務使該部隊成為美國軍隊中最為特殊的部隊。這主要是因為其在作戰程序的三個階段部署:維和、沖突和戰爭。外國防御作戰是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的主要維和任務。在執行這一任務過程中,該部隊將幫助那些友好的發展中國家軍隊或警察力量提高技術技能、理解人權、幫助人道主義項目等。這支部隊也是美國軍隊進行非常規作戰的主要力量。第75別動團的使命主要是計劃和實施特種作戰,支持美國的政策和目標。這支別動隊是一支靈活、易于部署的力量,每個營可以在18小時內部署到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它擁有進行常規作戰和進行絕大部分類型特種作戰的能力。該別動隊擁有能夠通過陸上、海上和空中進行滲透的能力,還具有諸如進行襲擊、攻擊建筑物或機場等直接作戰的能力。這支部隊是美國特種作戰力量的中堅。第160特種作戰飛行團主要是給其它特種作戰力量提供空中支持。該團主要裝備MH-6和AH-6輕型直升機,MH-60直升機和MH-47重型攻擊直升機,主要支持夜間作戰。陸軍還有第4心理作戰小組和第95民事旅等特種作戰力量。
海軍特種作戰司令部是1987年4月16日組建的。當今的美國海軍特種作戰司令部擁有“海豹”突擊隊、海豹運輸艦艇隊、特種船只小組等精英力量。它們能夠為各種非常規的特種作戰提供支持或直接參戰,從事特種偵察、外國內部的防御、反恐或支持心理戰行動以及民事作戰行動。海軍特種作戰司令部領導下的經過特殊訓練的專家分布于世界各地,支持美國最高指揮當局賦予的任務,與其它常規或非常規的部隊一起進行作戰。海軍陸戰隊有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團、海軍陸戰隊偵察部隊。海軍有“海豹”突擊隊、特種作戰舟艇分隊、海軍爆炸物處置分隊和救援“蛙人”分隊。許多軍事專家認為,美國“海豹”突擊隊是世界上訓練最為嚴格的一支突擊隊。
空軍有空軍作戰控制小組、空軍救援隊、空軍特種作戰氣象技術分隊和空軍戰術空中控制隊以及空軍爆炸物處置隊等。
美國海岸警衛隊也有特種作戰力量,包括可部署的作戰小組和救援“蛙人”。美國的各情報機構也有聯合的特種作戰力量,即特種行動師。
此外,美國還有擔負特種作戰人員培訓任務的聯合特種作戰大學、別動隊學校、小型別動隊戰術培訓基地、肯尼迪特種作戰中心與學校、海軍特種戰中心、“海豹”突擊隊和兩棲作戰訓練基地、海軍特種作戰高級訓練指揮中心、空軍特種作戰學校、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學校、海軍陸戰隊救援蛙人學校、海岸陸衛隊航空生存技術人員學校等。
從美國特種作戰力量的組成看,美國特種作戰力量的種類最為齊全,功能最為繁雜。同時,美國的特種作戰部隊也是威懾力最大的一支部隊。
使用特種部隊最為頻繁
美國使用特種力量具有悠久的歷史。不管是在獨立戰爭時期還是在內戰時期,或者是走向海外從事稱霸戰爭時期,美國都十分喜歡使用特種力量來支持戰爭或其它軍事行動。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組建后,其特種作戰力量得到了整合,形成了一個特種作戰力量統一體。這使美國運用特種作戰力量擁有了更堅實的基礎。縱觀世界特種作戰力量的使用,人們不難發現,美國是世界上,使用特種作戰力量最為頻繁的國家是最為青睞使用特種作戰力量的國家。
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組建不到五個月,就將其特種作戰力量投入了實戰。1987年9月,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將其所屬部隊投放到“真誠意志”作戰行動中,包括海軍的“海豹”突擊隊、特種船小組和第160特種作戰航空團的人員。該次行動的目的是確保在兩伊戰爭期間,運送原油的船只和其它商船能夠安全通過波斯灣。1986年12月,科威特在美國注冊了11艘油船。這些船只可以得到美國海軍的護航以提供安全保護。雖然這些船在美國注冊,但并沒有阻止伊朗艦艇對進出科威特的商船發動襲擊。為保護這些進出科威特的油船。美國出動了特種作戰部隊。1988年8月20日,兩伊戰爭結束,擔負護航任務的美國特種作戰力量的船只返回美國。
接著,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又組織力量參與了美國在索馬里進行的“提供救援”行動。美國特種部隊是先于擔負“恢復希望”的美軍在索馬里行動的。這些特種部隊在索馬里進行了高風險行動,為后續主力進入索馬里做了“基礎性”的工作。1992年12月7日,美國“海豹”突擊隊潛入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港口,確定了適合登陸的地點和威脅所在。在后來布什總統訪問索馬里時,“海豹”突擊隊還擔負了保護總統的任務。1992年12月,在肯尼亞的美國特種作戰部隊也揮師東進,移師索馬里,參加了“恢復希望”的行動。1993年1月,一位特種作戰司令部的高級指揮人員駐摩加迪沙來指揮“恢復希望”行動。至4月,美國特種部隊行動距離達26000多英里,繳獲277件武器,銷毀45320磅爆炸物。此后,美國特種作戰部隊一直參與了美國在索馬里的作戰行動。1994年3月,美軍大部分部隊都從索馬里撤出,而特種部隊還仍然在索馬里堅持作戰。直到1995年3月,美軍特種作戰部隊才從索馬里完全撤出。可以看出,美軍在索馬里的整個作戰行動中,特種作戰部隊一直在發揮著作用。
此后,美國的特種作戰力量在美軍歷次海外作戰中都發揮出不俗的作用。當前,美國特種作戰力量仍然在多個地區活躍。在阿富汗打擊塔利班的作戰行動中,美國特種作戰力量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同樣,在打擊薩達姆殘余勢力的過程中,美國的特種作戰力量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04年,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提出了一份在全球反恐作戰中使其部隊發揮更大的、更加復雜作用的計劃。這種作用一直保持到2011年在巴基斯坦境內打擊本·拉登之前。至2010年,美國大約有13000名特種作戰部隊的人員部署到海外各地,其中有9000人部署到了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地。
建設和使用特種部隊力度將增大
自美國對阿富汗采取行動以來,國際社會一直對美國使用特種作戰部隊的情況給予了密切的關注。幾年來,人們發現,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地使用特種部隊的力度越來越大。同時,美國對特種部隊的建設力度也在增大。一是人員規模在擴大,如人員已從2001年的3.3萬人增長到目前的6.6萬人;二是投入也在增多,其經費由2001年的33億美元增長到今年的105億美元;三是部署的國家不斷擴大,從2009年部署到60個國家,今年可擴至120個國家。人們從這些數字中不難發現,美國越來越“喜歡”特種作戰部隊了。這種“喜歡”將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將特種部隊放在優先使用的地位上。隨著美國要對付的國家實力不斷上升,美國將優先考慮使用特種作戰力量進行隱蔽戰線的較量,而非直接使用正規軍事力量進行對抗。這將是美國在利比亞戰略中退居幕后、在敘利亞內戰中為反對派提供非作戰用武器裝備做法的延續。
二是繼續擴大特種部隊的規模。隨著美國在海外特種作戰需要的不斷增大,美國特種作戰部隊的人員將越來越緊張,不足以滿足其戰略需求。根據過去10余年的發展進程可以推斷,美國在未來擴大特種作戰部隊的速度將加快。
三是美國在和平時期使用特種作戰力量的頻率會加大。隨著美國相對實力的下降,美國遏制其它國家,尤其是新興國家,將越來越求助于特種作戰力量,以掌握這些國家的發展動向和削弱這些國家的實力,達到拉大這些國家與自己實力間差距的目的,以維護其世界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