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那些直接私有化的國有企業,也需要進行恰當的改革,使產權制度的效率與優越性得到組織上的保證。
在新的形勢下,我國國有企業的現有效率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對國有企業實行根本性的制度創新,以適應未來經濟發展的需求。首先,在優化股權結構設置方面,決不能人為地操縱,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其次,建立有競爭的職業經理人市場,要改變國有企業作為官僚附屬物的地位,將管理人員同政府行政人員區分開,使管理人員職業化并能夠自由流動。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提高國有企業運行效率。
針對我國國有企業的人力管理機制,我們還可以做進一步的改進。首先,我們可以建立和實施多方位的激勵機制,要實行物質激勵和非物質激勵相結合的模式。物質激勵是現今國有企業內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種激勵模式。但是員工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企業單用物質激勵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須把物質激勵和非物質激勵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地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其次,我們還可以推行更貼心的員工福利計劃,針對員工特點提供具有不同特色的培養計劃,將企業人才流失與企業高層管理的績效考核掛鉤等等。通過這些措施企業可以更有信心地實現請到人才、留住人才。人才的合理利用必將大大提高企業的效率。
產權界定不清和殘缺不全的問題要解決。首先要明確的是,對國有企業的產權進行重新界定并不等于“私有化”;可以逐步采取市場化的措施來解決老國有企業的產權問題;可以由向公可制過度的方式來對國有企業產權進行重新調整。其次,要建立有效的企業治理結構,對于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下的國有企業,其治理結構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等人員組成。為此,需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治理方向,并結合中國國情,恰當地在這種新的治理結構中調整企業的產權。對于那些直接私有化的國有企業,也需要進行恰當的改革,使產權制度的效率與優越性得到組織上的保證。可以將國有企業的產權盡可能地通過租賃契約實現私人經營,并在國有企業經營的領域允許并鼓勵競爭,不僅可以減少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不便和不快,還可以提高中國國有經濟的整體運行效率。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