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8年以來財政政策支持經濟發展的內容
近幾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中央財政支持中小企業的資金規模逐年較大幅度增長。今年,廣東省政府出臺了《2012年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旨在推動中小微企業平穩健康發展2008-2011年以來廣東財政政策的具體內容有:
2008年廣東省在財政上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具體情況如下:為應對國際國內不利的經濟形勢,將完成圍繞“三促進一保持”的目標任務,研究制定了我省采用財政手段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十項措施,集中投入財政性資金近1000億元,撥付中小企業發展專項、民貿企業貸款貼息等資金2.31億元;支持實施出口帶動戰略,撥付出口退稅“以獎代補”專項資金等3.18億元,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2009年,在全球經濟放緩、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環境資源瓶頸約束日益突出的壓力下,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實施積極財政政策。
2010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經濟核心競爭力。大力扶持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1.8億元、民貿企業貸款貼息資金0.2億元。加快推進產學研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和重大科研項目實施。
2011年廣東省在財政上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具體情況如下: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進一步推進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3.3億元、地方特色產業中小企業發展補助資金1.19億元、民貿企業貸款貼息0.2億元。支持擴大進出口貿易,推動外經貿轉型。支持擴大進出口貿易,安排鼓勵進口專項2.5億元、出口信用險專項1億元,安排“走出去”、出口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等專項0.72億元,支持企業開拓新興市場,支持企業有效應對國際貿易風險。
二、2008年的財政政策對廣東中小企業影響
1.有較好的外圍環境
2008年后財政政策的實施,著力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使中小企業的發展獲得較好的外圍環境。由于中小企業規模較小,在進行產品開發、人才培訓、獲取各類信息、人才和適用技術開展進出口業務等方面面臨著不少困難。而財政政策的有力實施正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引導。
第一,通過信息咨詢。中小企業可利用金融部門接觸面廣、財政信息快捷、全面的優勢,為自己提供有關市場供應狀況、人才、財務、銷售、管理、生產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等多方面信息服務,完善中小企業信息接收和傳達不暢的狀態,降低中小企業獲取信息的成本。第二,完善管理。將有關部門中涉及到中小企業的管理職能歸并在一起,組建中小企業管理局,簡化其財務會計報表、納稅申報表和盤存規則,簡化中小企業的注冊登記程序、財產評估手續,;幫助中小企業建制建賬,稅務代理、提供財務咨詢等項服務。第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為廣大中小企業生長與發展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也是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和基礎性措施,也是扶持中小企業的最有效的做法。
2.融資有更加多渠道
此前,我國很多省市區尚無專門為中小企業貸款的金融機構,貸款供應缺口巨大。由于中小企業缺乏保證,無資產抵押,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又少,因而擔保品種單一,尋保難。此外,中小企業借貸成本高,直接融資無渠道等,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瓶頸。而2008年財政政策的實施后,拓寬了企業的融資渠道,為中小企業發展融資難解除困境。
3.負稅擔子減輕
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政府部門常把中小企業作為攤派各種費用的對象,或者在財政收支難以平衡時,就增設名目繁多的費用,以用作解決財政困難的重要方法。所以,減輕中小企業負稅是財政政策一項重要的指標。
第一,支持中小企業的財政政策普遍存在針對性不強和效果不明顯的問題,以及不同企業的特點施以不同的政策支持,再者以政策為出發點轉換為以企業為核心實行稅收優惠。根據中小企業發展總體目標及稅負實際,對特定行業、性質、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給予稅惠。例如2008年,對納入全國試點范圍的非營利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再擔保機構,對其從事擔保業務取得的收入,3年內免征營業稅。因為稅收優惠是財政政策中幫助中小企業的最直接、最有力的方法。
第二,財政補貼。財政補貼可較快減輕企業資金壓力,特別是在解決資金周轉的問題上得到改善。其具體用法主要有兩方面,設立企業貸款貼息資金和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前者直接給到企業,后者則給銀行或者擔保公司。例如珠海市在2009年下半年出臺措施: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年擔保日均余額5000萬-1億元的部分給予0.5%的補貼:1億-2億元的部分給予1%的補貼;2億元以上部分給予2%的補貼。同時規定,對于擔保機構實際發生擔保損失,由政府給予實際損失額10%的補貼;凡通過擔保機構發放的小額貸款,若發生風險,金融機構實際承擔風險的50%由市財政給予補助,單筆最高補助額為100萬元,每年每家機構的累計最高補助額為500萬元。
第三,退稅。退稅就是直接激勵企業從事某種經濟活動的有效方法,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相關的主要是出1∶3退稅。為應對金融危機,國家于2008年11月1日起提高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產品清單包括紡織品、服裝、玩具、家塑料制品等。
參考文獻:
[1]白景明.充分運用財稅手段支持中小企業發展[J].中國金融,2009.21
[2]楊林,彭彥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財政政策選擇[J].工業技術經濟,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