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吉林省農村低保工作穩步推進,并漸顯成效,進展情況體現為低保標準逐年提高,低保范圍逐年擴大;保障制度更加健全,保障體系更加完善;操作程序公開合法,行政審批管理嚴格;加大資金執法監察力度,加強低保金的管理。隨著保障范圍的逐步擴大和保障標準的不斷提高,各項制度建設也隨之不斷完善,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吉林省農村困難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起到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
關鍵詞:吉林省 農村 低保
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簡稱“農村低保”)。低保,即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早是國家在城鎮居民中推行的一項社會福利制度。而農村低保,就是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它是國家和社會為保障收入難以維持最基本生活的農村貧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種社會救濟制度。
一、吉林省農村低保工作進展情況
吉林省是較早建立農村低保制度的省份之一,從2005年制度建立以來,保障對象從當初的53.5萬人發展到了98.6萬人,保障標準從2005年的年人均補助180元達到了2011年的1144元。隨著保障范圍的逐步擴大和保障標準的不斷提高,各項制度建設也隨之不斷完善。
(一)低保標準逐年提高,低保范圍逐年擴大
從2005年到現在,吉林省農村低保工作大體經歷了制度探索、制度建立、發展完善三個階段。2005年保障人數為53.5萬人,占農業人口的3.9%,2011年保障人數擴大到98.6萬人,占農業人口的8.9%,提高了5個百分點,凈增45.1萬人,保障覆蓋面增加85%;年人均補助標準為最初的6.3倍,達到了全國平均水平。農村低保標準逐年提高,初步形成了農村低保標準與經濟發展水平同步增長的機制,有效緩解了農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困難。
(二)保障制度更加健全,保障體系更加完善
吉林省先后制訂下發了《吉林省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法(試行)》和《吉林省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檔案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制度。特別是2007年結合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在全國建立農村低保制度的通知》精神,經過民政、財政和統計等部門多方調研論證,修訂下發了《吉林省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法》,制訂頒布了《吉林省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和《吉林省農村貧困家庭收入核算辦法(試行)》,印發了《吉林省開展農村低保規范化建設活動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制度和辦法,并在2007年10月正式下發《吉林省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法》,基本構建起了農村低保工作的制度體系框架,并在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操作程序公開合法,行政審批管理嚴格
在保障對象的入選評定上,實行“五個公開”,即決策公開、程序公開、內容公開、標準公開、結果公開。堅持由村委會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進行評議,并將評議結果在村務公開板和村屯主要道口進行張榜公布,為期七天。凡張榜公布無異議的家庭方可上報至鄉(鎮)政府,由鄉(鎮)民政辦公室進行二次核查,情況屬實的匯總上報至區級民政部門審批。
(四)加大資金執法監察力度,加強低保金的管理
為加強農村低保資金的管理,吉林省制定并下發了《吉林省農村低保資金管理辦法》,對農村低保資金管理使用的各個環節進行了明確規定。并把農村低保金的檢查納入民政事業專項資金檢查工作之中,形成慣例。
(一)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力地保障了農村困難居民基本生活。農村低保是政府保障農村居民基本生活權益的最后一道防線。由傳統的社會救助過渡到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會救濟覆蓋面擴大到全部農村困難居民,解決了他們特別是農村困難居民的基本生活問題,加快了新農村建設和脫貧奔小康的步伐,緩解了社會矛盾,維護了社會穩定。
(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了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傳統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主要由救災救濟、臨時救濟等組成。社會救濟的難點是解決資金保障,只有與資金保障結合才能構成比較完整的生活保障。
(三)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實施,進一步密切了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關系,提高了政府的威信,是黨和政府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的“民心工程”,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正因如此,這項制度的實施從一開始就進展順利并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
(四)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對傳統社會救濟體制的改革和完善。過去,解決農村困難群眾的生活問題,主要靠救濟生活款進行安排,隨意性較大,農村困難群眾的生活未得到根本解決。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保障對象、保障標準、資金來源、審核審批、管理監督都規范化,使社會救濟工作更加科學化、程序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實施,加快了脫貧奔小康的步伐,促進了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統籌發展。通過制度有力地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使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改革開放所帶來的豐碩成果,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脫貧奔小康的積極性,改善了社會風氣,使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總之,隨著保障范圍的逐步擴大和保障標準的不斷提高,各項制度建設也隨之不斷完善,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吉林省農村困難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起到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國發〔2007〕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