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能力是語文素養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關系到學生能否有效地獲取信息、積極參與未來社會生活。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有關學生閱讀能力的評價則是語文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之一。教育者對于閱讀能力或素養的不同看法決定了不同目的、內容和形式的閱讀評價。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Assessment,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是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起的,它以各國即將完成義務教育的學生為測查對象,以閱讀、數學、科學三方面學習素養為測評內容。2000年和2009年度側重考察閱讀素養。本文通過介紹PISA閱讀素養內涵及其測評框架,結合我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中有關閱讀教學的要求,談談PISA對我國閱讀素養評價的啟示。
一、PISA閱讀素養的內涵
“素養”(Literacy)這一概念是PISA測試的一個重要前提。PISA認為,“素養”是指個體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在日常生活情景下做出正確判斷和決策的能力。閱讀素養(Reading Literacy)主要是指個體為了實現個人發展目標,增長知識、發展潛力,以及為了參與社會生活而有效地尋求信息、理解使用和反思書面文本的能力。2009年提出的“閱讀參與度(Engagement in Reading)”包括閱讀動機、態度和行為等因素,涉及閱讀的興趣、習慣、時間、廣度、方法以及閱讀的條件和環境等具體內容。由此可見,PISA對閱讀素養的認識已超出了對測查對象的拼寫識字水平以及對書面文本的字面理解和解釋等語文教學中的基本要求,它注重學生運用相關知識和閱讀能力去完成某些應用型的閱讀任務。
二、PISA閱讀素養測評框架的構成
閱讀素養測評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體現閱讀范圍和內容的文本。PISA閱讀范圍可以分為:文本形式、類型、媒介和環境。其中,文本形式分成兩類:連續文本和非連續文本。連續文本一般由句子構成,句子又組成段落、章節甚至是書等更大的結構,出題形式有: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指示等;非連續文本的組織結構不同于連續文本,它不以句子為最小單位,主要是由表單構成的文本,出題形式包括圖表、列表、圖解、地圖、表格、廣告等,閱讀時需要使用不同于連續文本的閱讀方法。2009年提到的“書面文本”不僅包括手寫的、印刷的書面材料,還包括電子媒體中的文字材料和附有文字說明的圖片等內容。
(二)閱讀過程中反映認知方面的任務類型,主要指測量讀者對文本的理解,包括檢索相關信息,概括、理解并闡釋文本,反思和評價文本內容,以及反思和評價文本的形式等類型。這些任務類型相互聯系,體現了閱讀測試中不同的能力要求。其中,檢索、概括、理解和闡釋這幾個任務需要應試人運用來自文本的資料,后兩個類型即反思、評價文本的形式和內容則主要運用文本以外的知識。
(三)反映閱讀用途的情境,主要指與文本內容相聯系的、與閱讀用途有關的情境。這四種情境分別是:1.個人情境——指為了滿足個人興趣而閱讀,如閱讀小說、傳記等;2.公共情境——指為了獲取公共信息或參加大型社會活動而閱讀,如閱讀官方文件、公告等;3.職業情境——指為了完成工作或完成某項任務而閱讀,如閱讀說明書、招工廣告等;4.教育情境——指為了學習新知識而閱讀,如閱讀學科教材等。
(四)PISA2000閱讀素養評價標準。PISA將閱讀素養分為以下5個等級:
5級水平(625分以上,總分為700分):能夠勝任精讀任務。例如,在不熟悉的文章中把握隱藏的信息,對任務有細致的理解并能推斷出和任務相關的信息,能夠精確地評價和建立假設,能運用專門知識,能提供反例。
4級水平(553~625分):能勝任較難的閱讀任務。例如,發現隱含的信息,把握語言的細微差別,精確地評價一篇文章。
3級水平(481~552分):能完成中等難度的閱讀任務。例如,發現多個信息,在文章的不同部分之間建立聯系,并同日常知識建立聯系。
2級水平(408~480分):能完成基本的閱讀任務,例如,發現最明顯的信息,在文章的不同部分之間建立低水平的聯系,知道文章特定部分的意思,能運用相關知識幫助理解。
1級水平(335~407分):只能完成最簡單的閱讀任務,例如,發現一個信息,識別文章的大意,或者和日常知識建立簡單聯系。
1級水平以下(335分以下):不能穩定地表現出PISA要評估的最基礎的知識和技能。這個水平的學生在運用閱讀素養作為在其他領域加深和拓展知識和技能的手段時,可能會遇到一系列困難。
在PISA閱讀測評中,處于某個等級,不僅表示某學生掌握了相應等級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還具備以下其他等級的要求;沒有達到1級水平,并不意味該學生不具有任何閱讀素養方面的技能,只是表明該生沒有顯示出能夠在學校課程外的其他領域運用閱讀素養的技能。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閱讀素養測評包括試題本和問卷兩個部分,閱讀試題本主要評價學生對不同情境、不同形式的文本的認知能力,問卷則主要了解閱讀參與度和學習策略,有關閱讀電子媒體文本的能力則通過“電子閱讀能力測評”選項來評價。
三、對我國閱讀評價的啟示
(一)閱讀是學習其他內容、為未來生活做準備以及參與公共活動的工具。
從PISA閱讀素養測評框架不難看出:該測試在文本方面結合了實際生活情景;在閱讀任務類型和用途情境方面,把閱讀看作與語言能力相關的一系列認知過程,以及滿足學生在實際生活的需要和參與未來社會活動的一種工具。因此,PISA測評的重點在于應用閱讀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或學習新知識的能力,而不是閱讀技巧本身;它所界定的是一種在內涵和用途上都更為寬廣的“閱讀素養”,所要體現的是“為了學習而閱讀”,而不是僅僅“學會閱讀”。這種注重閱讀的社會功能的觀念超越了傳統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在拼寫識字水平和解釋文學作品等方面的重視,同時也有別于從語言教育的角度對閱讀的一般認識,這種頗為新穎的閱讀理念是PISA閱讀素養的評價基礎。與之相對照,我國《課標》在“第二部分課程目標與內容”中“一、總體目標與內容”部分有關閱讀的總要求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庇纱丝梢姡墩n標》也非常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在闡述總體目標時涉及認知過程中解釋和評價等因素,但對文本在閱讀范圍和內容方面的要求和在閱讀用途上則比較偏重“品德修養”“思想與感情表達”等精神世界的個體發展和其他人文因素,此外,《課標》還特別提出:“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背誦優秀詩文240篇(段)。”這反映出《課標》對傳統語文教學觀念的繼承,仍然強調語文能力與文學方面的密切關系。因此,我們不難看出PISA是從滿足社會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來考慮閱讀的功用,從而賦予它社會功能,而《課標》對閱讀能力的認識卻并不強調PISA所注重的那種社會功能。PISA與《課標》對閱讀能力的認識差異反映了兩種語文教育理念的差異,前者突出了語文素養在日常溝通交流方面的作用以及為今后社會生活做準備的教育理念,而后者則強調了語文教學中文學欣賞的教育作用。不同的閱讀理念決定了不同的評價目的、形式及閱讀材料、題目形式和答題要求。
(二)明確劃分閱讀素養的能力等級
PISA將閱讀素養劃分為5個能力等級,確定了每個等級的分數范圍,還具體描述了每個等級對學生所需知識和技能的要求;閱讀素養能力等級與題目難度相聯系,在“評價建議”中,等級越高,相應的題目越難。明確的評價標準使PISA閱讀素養得以科學的量化,同時測評結果能夠提供具有描述性和針對性的成績反饋?!墩n標》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閱讀教學提出了“總體目標和內容”,對于閱讀的評價也給予明確的要求,但尚未形成具有量化標準的等級評定體系,這不利于教師通過評價手段檢驗閱讀教學質量、科學地測量學生的閱讀能力。由于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內容,有關學生閱讀能力的評價是語文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之一,而《課標》又是教材編寫和實施教學的基礎和依據,建議今后在設立課程標準時考慮進一步明確閱讀的評價指標和能力等級標準,以利于教師在教學中進行科學的閱讀評價,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教師的閱讀教學水平和評價水平逐步提升。
(三)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評價學生的閱讀能力
PISA在閱讀文本的內容選材方面注重接近社會生活情境,使學生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中運用有關知識和閱讀能力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目前我國中小學的閱讀評價作為學生學業成績考核內容的一部分,在題目的文本形式和內容選材上大多同課本保持一致,注重選取文學作品,在出題方式和答題要求方面偏重于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分析,這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考查學生通過閱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測評內容脫離真實的生活情境。此外,PISA對于閱讀能力的多方面考查和對學生在閱讀興趣和態度等方面的問卷調查方式也值得我們加以借鑒,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拓展閱讀能力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之,PISA所評估的閱讀素養與我國《課標》中所提到的閱讀能力在概念和范疇方面不盡相同,這說明不同的評估者可以依據不同的語文教育理念從不同的方面對閱讀能力進行評估。通過對《課標》“總體目標與內容”和“評價建議”中閱讀部分的檢視,可以看出,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閱讀教學要求體現了“態度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并行的觀念,《課標》中的“閱讀能力”并非等同于PISA所評估的帶有社會功能觀念的“閱讀素養”,它注重學生在“品德修養”“思想與感情表達”方面的因素以及文化和民族認同等方面的社會意義,這也反映了我國中小學語文教育的傳統理念。在今天信息化時代,我國語文教育在保持傳統語文教育特點的同時,還應加強對語文教學的社會功能的認識,在課程、教學和評估中體現出把閱讀視為一種學習其他內容、參與公共活動的重要工具的觀念,促進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全方位提高閱讀能力,為今后有效地參與社會生活做好準備,這也是PISA閱讀素養評價對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