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和生產力的高速發展,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國際競爭日益加劇,國際投機逐漸增多,對國家主權和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工業造成了嚴重沖擊。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我國企業如何進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已經成為市場營銷和對外貿易研究的重中之重。下面本文就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我國企業進占市場份額的戰略進行了選擇研究,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經濟全球化的背景
經濟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先進科技和生產力為手段,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最大利潤和經濟效益為目標,通過分工、貿易、投資、跨國公司和要素流動等,實現各國市場分工與協作,相互融合的過程。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經濟、市場、技術與通訊形式都越來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減少。為此,可從三方面理解經濟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國經濟聯系的加強和相互依賴程度日益提高; 二是各國國內經濟規則不斷趨于一致; 三是國際經濟協調機制強化,即各種多邊或區域組織對世界經濟的協調和約束作用越來越強。
二、經濟全球化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經濟全球化使各種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優化組合和資源優化配置,本質上是資本的跨國流動。新科技革命是當代經濟全球化浪潮的物質基礎和重要推動力。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推動全球生產力大發展、加速世界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各國和全球共同面臨的社會經濟問題,加劇了國際競爭,增多了國際投機,增加了國際風險,并對國家主權和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工業造成了嚴重沖擊。經濟全球化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發生和發展的,西方發達國家力圖主導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后的發展中國家,目前經濟全球化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經濟秩序,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三、我國企業的發展情況
經濟全球化大多情況是資本的全球化過程,是資本集中到有市場的國家,直接受到本國的利率和國家之間的相對匯率影響。中國政府在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浪潮中,其主要政策有:改革開放、加入世貿組織。衡量經濟全球化的利弊與得失,最關鍵的問題是要研究經濟全球化給我國企業提供了哪些機遇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資,引進世界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并實現管理的創新;
2.有利于加速中國企業工業化進程,提升產業結構;
3.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在更廣泛的領域內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機會,有利于深入地參與國際分工,發揮本國現實和潛在的比較優勢,拓展海外市場,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4.新技術革命帶來的機遇。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各國科技人才、跨國公司、國家之間以及民間的全球性科技活動日趨活躍,中國企業可以利用國外的技術或在外國產品的技術基礎上進行創新,建立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四、我國企業進占國際市場的戰略
企業戰略制訂要經過三個階段;一是確定目標優勢;二是計算成本和收益,最后評價戰略。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我國企業進占國際市場可以從以下幾個戰略進行。
1.提高企業競爭力戰略
隨著全球經濟化的日益盛行,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企業都使出渾身的招數,我國企業具有成本領先、差異市場競爭、目標聚集細分市場等優勢,相對于企業新產品的開發和服務能力比較偏弱。我國企業在進占國際市場中,可以采取成本領先戰略、差異戰略、目標聚集戰略等保持鞏固現有的企業競爭優勢,然后開發新產品和服務,拓展新市場,建立新的商業聯盟和分銷網絡等。
2.聯合戰略
總體而言,我國企業普遍規模小,實力較弱,融資渠道不暢,競爭力有待提高。因此,積極推動聯合,構建我國新的商業聯盟和集團企業勢在必行。
一是與國外大企業進行合資與合作,借助他們的資金和人才優勢,建立跨國企業,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二是國內企業聯合,可以是同行業聯合,壯大規模,增強實力;也可跨行業聯合,優勢互補,擴大領域。三是與金融機構聯合,提高融資能力。
3.“三外”結合戰略
我國企業進占國際市場必須對所在國的法律、法規、風土人情很熟悉,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如何具有一批懂外語、善經營的人才,并將這種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是我國企業進占國際市場的戰略必備。本文認為各企業應走“三外”結合之路,即將對外聯合,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有機結合起來,實行多角化經營。
4.科技創新戰略
中國企業應把科學技術當做第一生產力。一是,要加強科研工作,提高新產品的開發和服務能力,創立自己的知識產權,形成科技優勢;二是,加強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提高技術設備裝備水平和施工能力;三是,既要不拘一格招募人才,更要采取多種方式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形成一支數量足、質量高、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只有群賢畢至,企業才能興旺發達。
參考文獻;
[1]網絡營銷.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2]孫兆慧.全球化的哲學思考[D].中央民族大學,2004
作者簡介:
李穎(1980-),女,河北保定人,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市場營銷;
劉賡(1968-),男,河北保定人,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本科,研究方向:企業管理、高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