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以 “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身體鍛煉為重要手段,體育教師通過科學合理的體育教學,幫助學生加強體育鍛煉,最終實現增強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目的,最終實現身心共同發展的目的。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體育教學實踐相結合,能夠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增強政治覺悟,使學生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做好充分準備,同時這也是高校進行體育教學的目標與任務。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大學展開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為教育的對象,目的是使大學生能夠全面發展。一個人的發展主要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先天因素,二是后天社會對其性格的影響。大學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從后天方面入手,對大學生展開教育。從價值觀念的理論出發,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過對人展開思想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以期使大學生能夠為社會做出巨大的貢獻,實現大學生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統一,也就是在實現其個人價值的同時,也能夠實現其社會價值。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的動力價值,其實就是將教育目標與大學生的個人目標有機的結合起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利益觀念越加強烈,所以各高校有必要采取有效手段,把思想政治的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教育層面中去,使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這樣更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對體育教學的影響
(一)提高了體育教學的實踐能力
理論來自于實踐,又反作用于實踐,這種反作用主要表現為對實踐的指導。正確的理論對實踐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人們能夠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成果;相反,錯誤的理論則對實踐產生破壞,或者是阻礙的作用,最終會導致實踐的失敗。所以,體育教學通過展開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不斷豐富體育教學的理論,積極探尋全面、正確、積極的認知與理論,從而指導體育教師科學的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進而規范自己的行動方向,科學、系統地展開教學工作,從而降低教學實踐的盲目性。提高實踐能力,是理論研究的終極目標,理論以實踐為基礎,實踐又決定著理論的產生與發展,但是理論形成并不是最終目的,人們認識世界,最終是為了改造世界,理論無法脫離實踐,也必須為實踐服務。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對體育教學的意義,能夠發現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進而指導體育教學工作,最終會提高體育教學的實踐能力。
(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我們知道,體育運動是一項對抗性、競技性很強的活動,大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必須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才能夠最終獲得成功,也就是說只有一個具有良好體育道德修養的人,才能獲得最后的勝利。大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所培養出的堅韌的特性,更有利于指導學生在學習、工作中戰勝困難,果敢決策。學生在體育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學習體育相關知識、技能,需要學生克服來自于心理與生理上的不適應,再加上環境與器械的刺激作用,需要學生具有堅忍不拔的品質,才能夠完成這些枯燥的動作。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以教材為基礎,以學生身體與心理實際為出發點,創設一種環境讓學生來體驗,從始至終貫穿思想政治教育,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體育運動的這種運動特性,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而體育運動中的競爭意識,對于學生未來融入社會,提高競爭意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大學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優先。體育教學必須要以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為前提,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保障,一旦輕視了思想政治教育,將會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同時這一影響也是深遠的,甚至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人生軌跡。因此,廣大體育教師,必須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身體力行,言傳身教,以較高的道德品質對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必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體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深入挖掘體育教學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傳授體育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同時,自覺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從而使大學生能夠全面、健康的發展。
(四)能夠強化體育精神
體育活動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智力、體力與能力之間的競爭,這也是體育運動的魅力所在,展開思想教育工作,能夠將個人價值、社會價值與體育價值聯系在一起,使學生能夠公平競爭,不斷進取。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強化體育精神,主要表現為:一是能夠培養公平競爭意識,多數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在體育競技的過程中,為了成功有些同學勢必會不擇手段,這顯然不利于大學生公平競爭意識的形成,而加強思想道德教育,能夠使學生了解結果并不重要,過程才是重要,公平、公正的競爭,才能體現出自身的價值。二是思想道德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不斷超越自我,在進行團體競技時,能夠提高團隊精神,增強學生之間的感情,同時也能夠增加學生的責任感,促進個體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以及個體與社會之間的交流與聯系。
參考文獻:
[1]宋慶豐.體育課堂教學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J].貴州教育, 2011.13
[2]黃力艷.論高校體育與健康教育改革的新思路[J].大眾科技, 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