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技能”職教師資培養的必要性
為解決現代職業教育的各種問題,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無不把師資隊伍的培養、培訓視為至關重要的突破口。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和師資隊伍水平,加大“高技能”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力度,創新和構建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需要的師資培養模式,完善和健全培養培訓機制和制度,已成為世界各國職業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和顯著特征。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也應該順應這一趨勢和要求。溫家寶總理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中指出,“我們不僅要尊重那些有理論素養的教授、專家,也要尊重那些自己動手、實際操作、有發明創造的技術專家。”“要在全社會形成有利于職業教育發展的輿論氛圍,使新的求學觀、擇業觀和成才觀蔚然成風。”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加大職業院校教師培養培訓力度。”“完善培養培訓體系,做好培養培訓規劃,優化隊伍結構,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從根本上講,加強“高技能”職教師資培養是現代職業教育自身發展的要求。這首先體現在,“高技能”職教師資是職業教育的職業性的要求。職業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形態,其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體現教育的職業性。正是職業教育的職業性,要求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必須是既有理論知識又有職業實踐經驗的“高技能”人才。其次,“高技能”師資是職業教育實用性的要求。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另外一點就是要突出教育內容的實用性,要求職業教育要針對生產實際,具有現實的實用性。要做到這些,沒有一支“高技能”的師資隊伍是不可想象的。最后,“高技能”職教師資是職業教育的技術性的要求。“職業教育”的全稱是“職業技術教育”,從這個名稱中我們不難看到職業教育的技術性導向。職業教育要求學生應學會具體的一門或幾門技術,試想如果教師自身都沒有掌握一門技術,何談學生的技術。而現實的情況恰恰是相當一部分職業教育的教師缺乏生產實踐經驗,對操作技術一知半解,這個問題不解決,勢必影響整個職業教育的發展。
二、“高技能”職教師資培養中的障礙
目前,在“高技能”師資建設中存在一些障礙急需解決,其中主要體現在理念上的障礙、培訓上的障礙、用人上的障礙幾個方面。
其一,據有關研究顯示,我國目前職業院校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任教的教師69.3%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上講臺的。大多數教師的實踐工作年限偏低,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師,甚至缺乏一定的專業實踐經驗和必要的專業技能,難以勝任專業教學的要求。出現這一問題,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來自于觀念上的障礙。許多職業教師對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與考證不屑一顧,甚至認為取得技術資格證書有失教師的身份。其實,在知識飛速更新換代的今天,客觀上對職業教育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只有具備理論知識和教學經驗,同時又具備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的“高技能”教師,才能緊跟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技能”教師,轉變觀念十分重要,只有轉變觀念才能自覺地去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技術水平。
其二,“高技能”師資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通過不斷的培訓才能獲得。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高技能”教師培訓條件嚴重不足。從物質條件上看,由于經費投入有限,造成職業教師培訓硬件的匱乏與落后,使培訓難以緊跟技術發展的步伐;從時間上看,一些職業學校的大幅度擴招,使得學校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專業教師很難有時間進修提高;從培訓渠道上看,由于我國相關立法不夠完善,且柔性有余而剛性不足,使得企業等社會組織參與職業教師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導致培訓渠道的不暢。即使是已有的職業教師培訓,由于受上述困難的限制,其效果往往也難盡如人意,并不能從根本上提高職業教師實踐能力。
其三,職業教育專業門類較多,要求教師的知識技能應做到又精又尖,并且要及時緊跟社會生產發展的新要求。而專職教師由于工作的制約,在技能上很難符合這一要求,這就需要大批的兼職教師來彌補專職教師的不足。但是在職業院校“高技能”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人們對兼職教師的重要性的認識遠遠不夠。有些人甚至認為兼職教師無關緊要、可有可無,這使得師資隊伍中更具有“高技能”優勢的兼職教師沒有發揮現有的作用。在從社會上招聘“高技能”教師這一方面,世界上已有許多國家做出了很好的先例。由于我國職業教師來源的開放程度遠遠不夠,很少從社會上招聘有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教師,值得我們很好地加以反思。
三、“高技能”職教師資培養的措施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克服障礙積極推進職業教育“高技能”師資建設應從強化“高技能”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完善“高技能”師資培訓體系和注重兼職教師幾個方面來展開:
第一,強化“高技能”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在職業教育中,由于我們目前的教師評價體系與普通教育幾乎沒有什么差別,這使得努力學習技術的教師在被評價時往往處于不利的地位,從而影響到他們的地位與收入。這樣反過來又進一步打擊了他們掌握一門技術,成為“高技能”教師的積極性,如此不斷惡性循環使得“高技能”師資隊伍建設問題越來越突出。在我國,由于對“高技能”內涵認識上的差異,使得在“高技能”教師認證上標準也很不統一,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混亂。這就為一些人留下了可乘之機,他們不愿學習技術、從不參加培訓,卻能混跡于職業教師隊伍之中。強化“高技能”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世界上職業教育較發達的國家,在認證環節上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如德國就要求職業教育師資報考者必須有一年至一年半的工齡,或是在地方學院畢業后取得教育部高級技術員證書,修完大學四年的學業后通過國家組織的第一次考試,到職業學校再進行一年半至二年的教育實習,然后通過第二次國家考試,才能獲得職業教育教師證書。有了這種嚴格的“高技能”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可以使教師突破觀念上的障礙,促進他們去努力學習技能全面成為名副其實的“高技能”教師。
第二,完善“高技能”師資培訓體系。完善“高技能”師資培訓體系,需要增加教師培訓費的投入,保證教師參加培訓的時間,建立相關的法規制度,并將其歸入教師繼續教育的總體規劃之中。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非常重視對教師的培訓工作,比如,在德國要求職業教育教師需要不斷進修,其對職業教育教師的培訓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與規范,有嚴格的資格認證和配套的政策。通常由行業協會或職業協會組織的專業委員會來承擔對職業教師進行專業性培訓的責任,培訓的內容主要集中在職業教學理論與實踐方法。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問題頗多,師資培訓的數量大、任務重。然而,政府主管部門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很有限,甚至職業院校的辦學經費很大部分還要靠學校自己籌備。因此,國家應當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政策支持及資金投入力度,提高職業教師待遇。這樣,才能在嚴格的職業教師準入機制下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
第三,在加強“高技能”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需要注重從社會上選聘適應教學的兼職教師,同時允許學校教師到社會上兼職,建立開放式的用人機制。從社會上選聘適應教學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不僅能解決教學急需,保證專業水平的先進性,還可以增進學校與社會的聯系。重視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也是發達國家“高技能”師資隊伍建設的經驗之一,有學者研究在這些國家職業教育中兼職教師一般占專業教師的30%-40%。比如,OECD 各國職業院校普遍實行多種形式的工作合同制,其中兼職合同和短期合同等工作形式大量存在。通過這些不同形式的工作合同,很多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在從事本行業工作的同時,得以到職業學校兼職任教。由于這些兼職教師具有長期的工作經歷,使他們熟知本行業最前沿的知識和技能,也熟知市場的變化和需求因而他們所提供的職業技能培訓,就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在職業教育用人機制改革中,應通過師資來源的開放、資格認定的開放等方式創造一個開放型的競爭體系,為“高技能”師資隊伍建設提供人員保障。
參考文獻:
[1]宋建軍.《論職教師資培養模式》.職教探索與研究,2011.1
[2]顧鈞.《OECD各國應對職教師資缺乏的策略及啟示》.職業技術教育,2011.34
[3]張新宇.《我國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障礙與實現路徑分析》.教育發展研究,2004.7-8
[4]鄧耀彩.《高職院校師資的國際比較》.高教探索,2003.1
[5]張新宇.《我國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障礙與實現路徑分析》.教育發展研究,2004.7-8
[6]孫俊臺.《現代職教呼喚“雙師型”教師》.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21
[7]許碧娟.《高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研究——基于高職教育教師實踐技能的提升》.文教資料,2011.11
作者簡介:
黃朝陽,男,浙江杭州人,副教授,主要從事職業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