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技人員作為一種戰略資源,是科學技術與產業發展連接中的重要因素,是一國生產力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對于科技人員這樣一個已經做出巨大貢獻、并且社會要求其作出更大貢獻的特殊群體,如何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性呢?經過思考,筆者認為做好科技人員的權益保障工作,是當代中國社會激勵科技人員的創新精神的關鍵點。
1974年,美國學者Reynolds P. Davidson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第18次會議提交了一篇名為:《科研工作者地位的建議》(Recommendation on the Status of Scientific Researchers)。該文件從成員國政策制定、職業權益保障等多個角度提供了較為詳盡的建議與原則性安排。就科研工作者的權益保障而言,科研工作者享有科研自由,包括自由參與和退出研究項目,選題和追求科學真理的自由,表達、發表自由等。同時,科研工作者有參與國際性科技集會,接受繼續教育的權利,恪守本職和兼業自由。國家的科技政策應充分體現出對科研工作者創新活動的尊重與創新自由的保障。注重提供精神和物質的雙重社會認可,增進該社會群體的工作滿意度。提供適當的組織機制支撐,以鼓勵并提供科研工作者參與科技制度制定的機會。借鑒上述相關規定,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我們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科技人員權益保護加以完善。
第一,進行制度創新。在現代國家創新體系中,科技因素和制度因素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科技界在談科技創新時,容易出現重技術輕制度、重專業輕管理的傾向。相對于科技創新,通過體制創新完成制度變革的變量更多,作用更大,這是高水平和深層次上的創新。具體到科技人員權益保障問題,制度因素是引發科技人員權益保障不足的深層次原因,相關制度的失靈和相關機制的缺陷是科技人員權益被侵犯的癥結所在。影響科技人員權益保護的制因素可以分成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宏觀上的制度因素主要是分析國家的相關制度和相關政策,微觀上制度因素是用人單位的激勵機制和管理機制。
第二,健全組織機制。完善的組織機制是維護科技人員權益的一項基本保證,我國目前尚沒有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科技人員維權組織體系。在組織機構方面,應建立以各級科協為核心的科技人員維權組織體系,明確維護科技人員權益是科協的基本職能之一。充分發揮各級科協網絡完善,影響面廣,傳統深厚的優勢,使之成為科技人員維權組織體系的支撐。另外,各級政府部門可以根據本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成立具有維權功能的組織機構,例如“歸國人員服務中心”等,明確這些組織針對特殊科技人員群體的維權職能。在運作機制方面,全國各地科協維權的實踐案例已經很多,這也反映出科協在維權方面的優勢。在運行中要明確科學技術協會在維權方面享有調查權、建議權、監督權等權利,各級政府和組織在保障科協上述權利時則承擔配合、支持等相應的義務。同時,鼓勵其他非政府組織發揮維護科技人員權益的作用,政府、科協與其他組織之間在維護科技人員權益方面形成穩定的聯系機制,加強對其他組織在維權方面的指導,及時通報國家科技政策和相關活動,以期發揮維護科技人員權益的最大功效。
第三,完善相關立法。現有的科技立法絕大部分僅限于規定政策和方針以及政府部門規章和暫行規定等,并沒有形成科技人員權益保護的法律體系。因此,健全以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流動、激勵、保障為內容的政策法規體系應成為科技人員權益保護工作完善的重點。具體的內容是:建立高層次人才安全保護制度,特別對承擔國家重點工程的科技人才應依法實行保護;加大科技人才在科技研發、項目承包等活動中的法律保護力度;完善科技人員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制度。除此之外,還應專門制定一部《科技人員權益保護法》,在其中對科學研究學術自由、科技人員科研成果的保護、科技人員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等事項加以明確規定。這樣就可以使廣大科技人員放下包袱,心情愉快地進行科學研究。
參考文獻:
[1]Reynolds P. Davidson, Recommendation on the Status of Scientific Researcher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1975.27
[2]中央組織部,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中國科協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動員和組織廣大科技工作者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新貢獻的若干意見》.科協論壇,2007.2
[3]楊麗娟,李偉,王佳.《論科技正義的法律化》.科技與法律,2008.6
[4]楊銘鐸.《以科技工作者為本努力推進“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設——學習胡錦濤“12.15講話”體會》.科協論壇,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