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調整,交通運輸行業始終圍繞著消除國民經濟發展瓶頸、適應并促進國民經濟發展這一目標,加快自身發展和結構調整。尤其國家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深化,更為交通行業注入新的活力,推動交通行業實現跨越性發展。交通運輸行業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服務能力和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一、會計管理的內涵
美國管理會計公告中將管理會計定義為“向管理當局提供用于企業內部計劃、評價、控制以及確保企業資源的合理使用和經營責任的履行所需財務信息的確認、計量、歸集、分析、編報、解釋和傳遞的過程”。而我國教材中一般認為管理會計是指以強化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實現最佳經濟效益為目的,以現代企業經營活動為對象,通過對財務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實現對經濟過程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責任考核評價等職能的一個分支。將以上兩個定義進行對比,我們不難發現,前者強調了管理會計是對所需會計信息的確認、計量、歸集、分析、編報、解釋和傳遞的過程,后者只認為管理會計就是對財務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很明顯,后者相對縮小管理會計的研究范圍,限制了管理會計的深層次發展。
二、交通運輸業會計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行業內一些單位因為內部管理松懈而削弱的會計基礎工作,賬目混亂,財產不實,數據失真。
2.行業內一些單位、部門會計人員數量不足,素質不高,造成記賬隨意,手續不清,差錯嚴重,會計檔案失散。
3.單位負責人會計法制觀念淡薄,違法干預會計工作。
4.會計審計人員執法環境查,會計監督嚴重淡化。單位會計基礎工作和內部控制制度薄弱,內部審計部門形同虛設甚至沒有。
5.財務、業務、經營一體化管理實現困難,集中管控能力差。
這些問題不僅削弱了會計基礎工作,也影響了會計工作程序的正常運行和會計職能的有效發揮。更對本單位的管理和運行產生了極為消極的影響。
三、建議與對策
1.加強宣傳,提高重視
進一步加大宣傳、貫徹、落實《會計法》等相關政策的力度,特別是要提高單位負責人對《會計法》、《會計基礎規范》重要性的再認識,通過講座、培訓、研討等多種形式,增強對財務會計工作的法制意識和責任意識,并充分認識到,執行會計制度,對規范財務會計核算行為,真實、完整地反映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提高單位會計信息質量具有深遠的意義。
2.加強會計人員的學習, 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較強的市場經濟意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一是會計人員要具有優良的政治品質和職業道德。要求會計人員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樹立為國家理好財,為單位服好務思想,主動學習,領會會計職業道德內涵, 自覺遵守會計職業道德,樹立愛崗敬業、依法辦事的意識,努力提高自身職業道德水準,使維護會計職業道德成為財會人員的自覺行動。二是要不斷加強專業理論學習,更新業務知識,提高業務素質,只有通過不斷地通過參加培訓班、研討會等學習方式,才能不斷提高會計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素質,不斷豐富會計知識,才能適應新世紀的要求。
3.堅持會計人員持證上崗
會計人員是市場經濟活動的特殊從業群體,不僅要有良好的業務素質,還應有較強的政策觀念和較好的職業道德。要嚴格按照《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認真做好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試和考核工作。在崗會計人員必須持有會計資格證書,憑證上崗。凡是沒有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一律不得從事會計工作,各單位也一律不得允許沒有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參加會計系列的評先活動。
強化責任追究,嚴肅財經紀律,堅決打擊經濟領域中的犯罪活動,這是黨風廉政建設、反腐倡廉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一項長期任務
增強單位領導和財會人員的法制觀念,真正做到知法、用法、守法,一切依法辦事。加強法制教育,提高人們尤其是單位負責人的法制觀念;建立健全會計職業團體,對會計人員的工作進行規范、評價和指導。
4.加強會計賬目的核對工作
建立定期的賬物、賬款及有關資料相互核對制度,確保賬實、賬證、賬賬、賬表相符。事實上, 目前存在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與一些單位賬目核對不及時或根本不進行賬目核對有著直接聯系,而加強這一項工作,無疑會對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提供必要的保證。
5.建立健全內部財務控制制度
按照《會計基礎規范》和單位實際情況, 建立健全內部會計制度, 明確會計人員的職責和權限。建立完善的崗位責任制、內部牽制制度和稽核制度。會計監督要由事后監督轉向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從單位的內部會計監督到上級主管部門監督,再到財政、審計部門以及社會等的監督,為確保會計信息質量,認真履行《會計法》等相關政策的要求,加強會計工作的管理和監督。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并加以改進,使單位財務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劉麗娜.加強基層人行會計管理工作[J].金融電子化,2007.2
[2]彭廣林.淺談基層行處會計人員管理工作[J].金融理論與實踐,1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