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油田改革開放的深入,企業基層文化建設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石油企業的基層文化建設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對車輛管理中心基層文化建設進行探討。
一、車輛管理中心基層文化的內涵及基本特征
傳統石油企業文化可以概括為: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核心的企業精神,艱苦創業的企業形象,科技先行的經營戰略,自覺奉獻的價值觀念,出手過硬的素質,嚴明細致的作風。其中,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企業精神是傳統石油企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一是準軍事組織文化。石油文化的形成是軍隊文化與產業文化的需求相結合而產生的,很多軍人轉型為石油人。二是混合文化。這是構成獨特油城文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幾乎每一個油田之中,全國各省市區的人幾乎都能找到,而油田人轉戰南北,在形成“逐油藏而居的石油部落”的同時,所吸收、攜帶的不同工作區域的文化與本身的文化又進行碰撞、共生。三是石油一直帶有濃重的政治色彩,故而中國的石油又有“志氣油”的稱謂。四是榜樣文化。這是石油文化中十分耀眼的部分。其中,鐵人王進喜與其他的工人英雄一道,登上天安門接受了共和國最高領導人的接見成為石油工人的驕傲。
二、車輛管理中心基層文化存在問題
1.企業文化政治化、完全以貫徹上級的指示精神為主,過于注重政治思想,帶有明顯的時代烙印,又疏于對其賦予新內涵,做出新闡釋,對員工的教化力不夠,導致風險意識差、競爭意識差、效益觀念差。
2.企業文化膚淺化。建設企業基層文化的熱情很高,但不能引起員工共鳴。企業基層文化建設宣傳口號化,員工僅僅是喊口號卻不理解其深刻含義,導致企業基層文化成為形同虛設的泛泛理論。僅僅當成企業環境的優美悅目,花草樹木的整齊茂盛,衣冠服飾的整潔大方等等,重形式而輕實質現象嚴重,使企業文化在一個淺層次和有形的區域內動作,偏離了企業文化的本質,無法產生真正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3.企業文化建設缺少整體戰略意識。不少石油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處于無序化、盲目發展的局面,沒有相應的組織和必要的制度,沒有與石油企業戰略相匹配。
4.缺乏個性化。 有些石油單位并沒有根據企業的具體環境和員工的個性發展情況來建設單位的企業基層文化。同時,基于企業基層文化表象化的誤區,車輛管理中心基層文化建設多是短暫的,沒有相應的組織和制度來與長期的企業基層文化戰略相匹配,缺乏持續發展的機制。不從實際出發,隨意嫁接,盲目效法或照搬其他企業的企業文化內容,造成脫離實際,內容空泛,流于形式,沒有反映出石油企業的獨特經營理念。
三、以車廂文化為重點建設車輛管理中心基層文化
1.推行細節服務,情滿旅途筑和諧。首先是圍繞細致規范,向同行業服務最高標準邁進。出臺了《駕駛員行為規范》,完善了《車廂文化手冊》,努力深化和踐行“乘客第一、服務至上”的工作宗旨。推廣實施了“四不、四心”服務法,即:不落一站,不甩一客,不說一句粗話,不留一點垃圾;安全準點放心,迎來送往熱心,進車廂同進家門舒心,關愛特殊乘客細心。在廠有關部門指導下,為部分老款大客車安裝了空調,為職工營造了良好的乘車環境。
2.開設車廂講壇,學在車廂大作為。將原有的錄制材料、進行車廂廣播宣傳,改為配置車載硬盤式、存儲卡式播放器,進行視頻宣傳,進一步提升了播放效果。成立了“車廂文化”服務站,專人收集拷貝各種材料,負責運作“車廂講壇”。一是講清形勢任務。《勝利新聞》、《河采新聞》一周兩次下載,每天首播和必播;承攬了前線隊、站《勝利日報》、《石化報》等報刊的專遞任務,確保一線職工盡快了解企業發展形勢;定期在車內發放《河采要訊》和形勢任務教育材料,把上級信號毫不衰減地傳達到基層。《打好上產攻堅仗,誓奪生產主動權》、《黨員先鋒在行動》等專題視頻新聞的播放,極大地鼓舞了職工的干勁,激發了上產熱情。二是講透政策知識。制作了《公積金提取規定》、《勞動家屬養老金繳納說明》等宣傳材料在車上滾動播出,定期播放《采油工標準化技能操作》等培訓內容,以及普法專題、廉政專題、中石化十大禁令及生活知識等,內容豐富多彩。三是講實傳統典型。將《慶祝勝利油田發現50周年》、《喜迎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等專題教育視頻搬上講壇,流動的車廂成為百里油區主題活動精神傳遞的新平臺,4000多名前線職工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影響和教育,職工的乘車之旅真正成為了學習之旅和受教育之旅。
3.利用車廂宣傳先進典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好的典型是企業文化的“形象大使”,它給職工提供的不僅僅是學習的目標,也給職工的思想和行為樹立了標準的、規范的、符合企業形象的典范。在出車廂文化建設過程中,利用車廂宣傳先進典型,在乘坐班車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車廂文化進行典型人物的宣傳,努力營造溫馨和諧的乘車環境。并配合全采油廠各個階段的中心工作,不定期地開展形式任務、安全文化教育、法制常識教育等。先進典型用自己的精神、事跡和行為,教育、引導、規范身邊職工的行為,成為廣大職工爭相效仿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