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山區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現狀
1. 英語教學方法單一化
山區中學的教學方法仍處于較落后的狀態,把成績看得太重,大多數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味地講述單詞和短語, 有的教師每碰到一個生疏的單詞,除了介紹詞義及詞性外,還要引出一些沒有學過的同義詞,介紹它的固定搭配、習慣用法,甚至給出幾個例句。以為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殊不知這種單一、枯燥的方法很快就使學生失去了對閱讀的興趣, 即便是一篇學生感興趣的文章他們也會“食之無味”了。而且,很多教師蜻蜓點水般地處理閱讀材料,把學生能在文章當中找到給出問題的答案作為閱讀課教學的目標。這種做法不僅讓學生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而且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
2. 學生的閱讀量少
當今學生的閱讀內容可謂與時俱進,帶來的影響是缺少背景知識的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消化文章中多而且繁瑣的單詞,從而難以理解文章的含義。對于有趣的閱讀, 他們接觸的也是有限的幾篇,除了課本和試卷之外,他們幾乎接觸不到其它的閱讀材料, 因而閱讀的輸入就大大減少。而在做閱讀的同時, 他們也總感覺到難度較大, 所以缺乏閱讀方法的指導也成為阻礙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一大因素。
二、山區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對策
抓基本功永遠不過時,培養英語語感。培養英語語感,一要精讀課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精心挑選和修改的英語語言的精華,是非常規范的英語。通過課文的朗讀,鞏固和記憶文章中出現的重點詞匯(包括詞形變化、一詞多義、搭配及用法)、重要短語和句型,并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同時,還要注意消化吸收,在平時的閱讀及寫作時有意識地運用。二要精讀各種體裁和題材的時文,了解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在閱讀的同時學會抓主要信息,分析句子和篇章結構,不斷增強自己的理解能力,增加閱讀速度。三要精讀范文。積累詞匯、短語、各種句式、常用連接詞過渡語,背誦名言、佳句等。只有持之以恒,多方吸取,廣泛收集,才能培養英語語感。
擴大學生知識的視野,積累相關文化背景知識。近幾年的中考非常注重測試學生的綜合素質,內容包含了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等;閱讀理解題材多樣,有故事、新聞報道、廣告、熱點討論、商品說明等,這就需要擴大學生知識的視野,積累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學生讀不懂文章,很大可能是因為缺乏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教師除多向學生講授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文化背景外,還應讓學生多渠道、多方面地挖掘閱讀材料真正做到見多識廣。
每天堅持閱讀一兩篇短文,培養重復閱讀習慣。增加學生課外閱讀量,首先選擇閱讀材料必須按照由淺人深、由簡到難的次序漸進。課外讀物的難易一方面是生詞量, 另一方面則是句型。要求初中學生過分地擴大詞匯量是不現實的,但如能多看些句型變化較多的讀物則對提高閱讀能力大有好處。因此取材應遵循由淺入深,從簡到難的原則。每天一定要堅持閱讀一兩篇文章,還要培養重復閱讀習慣。初中生剛開始練習閱讀時應該做到“讀透”每篇閱讀理解,讀透就是不放過一個單詞和句子,連猜帶蒙做閱讀是自欺欺人,它會導致學生苦學英語多年還會是“一塌糊涂”。當重復去做同一篇閱讀理解,或完形填空時,很多學生都會露出一種特不屑的表情,這題本人做過,再做沒什么意思。但是,當你靜心下來去做的時候,發現自己做過的題依然不能做到全對。這說明該掌握的知識點掌握的依然不夠牢靠。而在反復閱讀做題中,去尋找自己的漏洞,總結出題的規律,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出題人為什么會這么出題我自己都知道。到那個時候,你還有什么題會做不對呢。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