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真正的價值在于表達自己的情感,流露自己的思想,讓自己的個性得到張揚。一篇優秀的作文要么說理透徹見解獨到,要么情感豐富感悟深刻。但現在學生的作文大多停留在原有的共識上,缺乏創新和與時代相關的觀點,缺乏對問題和現象的分析感悟。
一、感悟自然
大自然是美文的搖籃,大自然有多美,文章就可以有多美。是的,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借花草樹木等自然中事物來抒發人生的感慨,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抒發了自然規律的不可抗拒。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竹林七賢在竹林中寫出了不少的優秀篇章,借一片竹林來表達他們“棄經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態度。慢慢地培養學生去感受自然,借自然感悟人生,再把感悟寫入文章,賦予文章更高層次的意義。
二、感悟親情
親情是世界上最真誠、最溫暖、最珍貴的情感,它伴隨著我們的生命歷程,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像陽光一樣照耀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我讓學生每周回一次家,與家長共同去完成某項任務,并且記錄下這次活動的過程與心理歷程,尤其是要把自己認為最感人的細節描寫出來,把所有記錄整理出來給自己回味。因為細節的描寫最能體現親情的感人。教師也可以把最感人的文章讀給所有的同學聽,讓優秀的學生作文影響其他的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學生自覺的就會在寫作中特別關注對親情的描寫,從而讓文章多一些對親情的感悟。有一次一位同學在家與父母一起過完生日之后寫下了這樣的一段話:“無論是記憶中最珍貴的童年歡笑,還是風雨中父母最溫暖的懷抱;無論是送別時的句句叮嚀,還是考場外父母望穿秋水的企盼。總有那么一個個瞬間,我不能忘懷;總有那么一份份感動,滌蕩在我的心間。‘母愛似水,父愛如山。’父親和母親,就像大地上的長江與黃河,是我們生命中的動脈和靜脈。我們的每一口呼吸,都來自他們的肺部;我們的每一滴鮮血,都來自他們的心靈深處。他們所承受的,絕不僅僅是我們降生時的那一份痛苦與歡樂。他們的肩上,擔著自己的苦楚,擔著我們的生命,擔著為我們付出的一切。”看完這段話后我覺得這是對父母的愛的深刻體會,寫得非常的精彩。于是讓全班同學齊讀了一遍,并且在學生中展開議論。結果后來的寫作中許多同學都受到了這段文字的影響,對父母的愛體會得更為真切與深刻了,文章也更有了感染力。
三、感悟生活
生活有多精彩,文章就可以寫得多精彩。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許多美好的空間,鼓勵大家去發現其中的美。如見到校園中有同學幫助其他同學時,可以及時的讓學生對這一現象給予贊美。見到同學們自覺排隊買飯打水,可以引導學生談談現代人的文明意識。看到花的盛開,可以引導學生認識生活就應該像花兒一樣盛開,從而激發學生生活的熱情。看到葉兒掉落,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想到來年春天的勃勃生機等等。有些同學也許會認為生活中也有很多苦的時候,我又怎么能感受到她的美呢?其實我們要告訴學生,生活中的苦是美的前身,只有在嚴酷的環境中體驗過,才會覺得生存的實在意義,生命本身才會顯得格外美麗。
四、感悟社會
社會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寫作的題材,我們要讓學生盡可能地關注社會,關注現實。那么,學生應該怎樣學會感悟社會呢?關鍵要讓學生多接觸社會。接觸社會的方式可以是社會實踐,如到農村去參加一次勞動,切身感受一下農民的辛苦;也可以利用假期到工廠去做一次工,體會工人的不易。關鍵要及時真切地記錄下實踐歷程,寫下切身體會和認識。也可以讓學生給某某領導寫信詢問一些想要了解的政治或發表對當前社會某方面的看法等,如果領導能回信最好,不能回信也可以培養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的參與意識。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