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話療”是高校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的重要手段。三個高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成功案例說明,“話療”有助于針對性治療,體現人性化、個性化的優勢;有助于及時、主動地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有助于引導高校學生加強心理自我保健。
關鍵詞:話療 心理危機干預 心理保健
在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話療”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方法。從以下幾個案例可看出,“話療”的恰當運用能夠有效幫助遇到心理困惑的學生走出困境。
一、“話療”在心理危機干預中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某高校模特專業大一新生張某,20歲, 2011年6月獲得省某模特大賽冠軍。后因主辦方要求支付三萬元作為學校的報喜費,學生不肯而被取消冠軍資格。張某深受打擊,并產生嚴重不信任感,精神日益萎靡,連續幾日失眠。后出現幻聽、幻覺、失憶等現象。走在路上認為所有的同學都在嘲笑她,都看不起她,對她指指點點。父親到達后去看望女兒,張某已經不認識她爸爸,說這不是她爸爸,非常害怕,抱著銀行卡等證件和貴重物品,坐在宿舍樓道里,大聲哭泣。凌晨2時,該系輔導員(具有初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與學院心理咨詢中心老師冒著瓢潑大雨前往時,張某說她只認識平時關心學生的輔導員老師。后由輔導員把她扶進房間,慢慢疏導,學生與該老師傾訴心中苦悶將近2個小時。由于輔導員老師的耐心陪伴,張某情緒漸漸平復。翌日早上8點之后照顧學生服下醫生開的處方藥,讓她睡著,最后送她到醫院進行治療。由于輔導員的及時干預,化解了學生的心理危機。
案例二:某高校政治法律專業大二學生范某,21歲,2011年4月出現從垃圾桶里撿飯盒并用手抓里面的剩飯菜吃的現象。經側面了解,該生性格清高,情緒容易激動,對待事物的看法偏激;但她學習優秀,曾獲學校、國家的獎學金(且家境豐裕,日常生活開支不成問題);擔任學生社團的主要干部且工作能力強。范某還參加校內勤工助學,頗受負責老師的好評,與該老師相處融洽。由于該生心理異常屬于輕度轉中度情況,該校心理咨詢員讓該生勤工助學崗位的負責老師(具有初級心理咨詢師資格)介入治療性干預。該老師從2011年6月5日開展第一次“話療”,巧妙地利用平時聊天的方式切入,主動與該生進行對話。談話效果非常好,學生向老師傾訴了童年時期經歷的心理創傷。張某有一個弟弟,父母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父母對女兒要求嚴格,一旦女兒成績不如人意,就將其關到黑屋子里;母親尤甚,會用手捏張某的胳膊。張某上大學前,雙臂經常布滿淤青。上大學后,父母雖支持她讀大學,但該生從不愿花父母給她寄的生活費。該老師在談話中注意安撫、關注,及時疏導,幫其釋放壓力,并鼓勵其主動尋求心理咨詢員幫助。經過多次心理咨詢兼“話療”雙管齊下,該生預后效果極佳,據其舍友、同學反映,該生心情日漸開朗,2011年10月之后,不再撿飯盒并用手抓里面的剩飯菜吃。
案例三:某高校英語教育專業大四學生祈某,23歲,家境貧寒,性格偏激,有社交恐懼癥,畏懼公開場合發言,嚴重失眠,曾產生要退學、離校的想法和行為。該生班主任老師(具有初級心理咨詢師資格)放棄休息時間,陪伴該生積極開展身體鍛煉,并在共同散步、登山的機會,與其促膝談心,掌握該生的心理動態,開導、鼓勵該生面對困惑和挫折。利用“話療”,該生狀態大為好轉,還被班上同學選舉為班長,工作積極主動,表現大膽。
以上幾個心理危機干預成功的案例都是利用“話療”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利用談話讓學生有傾訴宣泄情緒的機會,慢慢化解學生心中的戾氣,最后達到干預成功的效果。
二、“話療”在高校心理危機干預中的重要作用
“話療”,顧名思義,用談話、溝通來治療。它是高校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的重要手段,它的恰當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運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話療”有助于針對性治療,體現人性化、個性化的優勢。家庭經濟困難、父母離異、父母子女關系不和睦、學習成績不良,家庭突然變故等都可能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引發個人不以解決的心理沖突,產生心理危機。對于遭遇心理創傷、心理危機的學生來說,創傷后宣泄非常重要。而高校教師,尤其是學生生活、學習中接觸比較頻繁,感情上比較依賴、信任的輔導員、班主任及其他與學生具有充分交流基礎的老師,是開展“話療”的恰當人選。他們對每個學生個體的不同情況了解比較透徹,適合長期關心、跟蹤學生的心理恢復成效。在心理危機干預中,“話療”實施者可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對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方式。這些因素都是心理危機干預人性化、個性化的優勢。上述三個案例干預成功的一個共同因素是實施“話療”的老師均非常了解話療對象的具體情況且接受過心理咨詢的培訓。
2.“話療”有助于及時、主動地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根據危機干預的目的,心理危機干預有預防性干預、治療性干預和補救性干預三類。心理危機干預不能只關注“事后處理”,預防性和時效性是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高校的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發生幾率明顯增高,僅僅采取心理咨詢員等著有問題、有需要的學生上門咨詢的方式是遠遠不夠的。許多心理產生障礙、危機的學生由于各種原因,并不愿意主動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而這種排斥心理往往會錯失化解心理危機的最佳時機。由于實施“話療”的老師與學生接觸較多,觀察比較到位,能充分地注意、跟蹤內在個性缺陷或外在誘因的高危群體,及早發現問題、及早進行及時的疏導、調適,將其心理壓力降到最低,因而開展“話療“的基礎良好,可彌補心理咨詢被動的不足。案例二、案例三中,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之所以成功的其中一個因素是 “話療” 的時機恰當,較好地預防了心理危機的惡性發展。
3.“話療”有助于引導高校學生加強心理自我保健。要保持大學生心理穩定與健康發展,很關鍵的一點是引導學生有意識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坦然、樂觀接納自己,愛自己,維系身心健康。“話療”為學生提供了情緒合理宣泄的平臺,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放松心情,保持心態平衡,擺脫心理困境,從而促進學生進行心理自我調適。學生的不良情緒往往來源于學習、生活中的挫折,而“話療”的實施者往往是其熟悉、信任且關系密切的老師,故而,“話療”的過程也是心理素質教育、挫折教育的過程。這種教育方式立足于尊重學生的人格,鼓勵學生合理地認識、接納、提升自我,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可以說,“話療”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穎的理念和教學方式,宜推廣之。
三、開展“話療”實施心理危機干預的前提
應該說,以“話療”對學生心理危機實施干預是有前提的。1. 實施“話療”的老師應該接受心理學的專業培訓。明確基本職業規范、道德準則,避免可能產生副作用甚至造成二次心理創傷的某些語言,“話療”的作用才能得到積極的發揮。上述幾個案例中三位老師均具有初級心理咨詢師的資格,這是心理危機干預成功不可忽視的因素。目前高校學生工作隊伍中接受心理咨詢的專業培訓的輔導員和其他老師的比例并不高。2.“話療”應該更多地運用在預防性危機干預中。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應以預防性干預為主,結合治療性干預和補救性干預,保障學生心理健康。案例二中,范某的心理危機已經由輕度向中度轉化,故僅靠“話療”的力量是不夠的,只有心理咨詢和“話療”雙管齊下,才能達到較好的預后效果。3. 利用“話療”進行干預性治療的老師除了具備專業素質和資格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作為老師的愛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尊重、愛護學生,愿意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付出時間、精力。“話療”耗時長,往往同一個老師要投入較多的時間、精力和感情。案例二中,范某的負責老師經過近半年的努力,積極配合心理咨詢師,終于使學生的病情慢慢好轉;案例三中,祈某的班主任老師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不厭其煩,與學生共同鍛煉,在治療的同時還與學生增進了感情。這樣的老師,高尚的師德令人敬仰,是眾多教育者的楷模。
四、結語
綜上所述,“話療”是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比較重要的方法,能夠發揮積極作用,應該大力推廣。目前,高校應強化普及高校學生工作隊伍心理咨詢的專業培訓,進一步推動“話療”干預,將高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 陽錫洲.從四川地震災區個案看心理危機干預中“話療”的正確應用[J] .現代企業教育,2008 ( 10).
[2] 劉杰.大論大學生心理危機及干預策略[J] .山東社會科學,2005(6).
[3] 王 怡.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實效性研究[J] .河北工程大學學報,2011(12).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