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欄跑是在跑進中以不同的方式通過障礙物欄架的運動,是一項高強度的跑與跨相結合的徑賽項目。因技術本身固有的復雜性和對身體素質特殊的要求,在客觀上給跨欄跑教學增加了不少難度,不但要求學生有較好的身體素質,而且對心理素質要求較高。為此, 調節和控制學生在學習跨欄跑時的心理活動,克服其心理障礙,實施心理訓練已成為體育教師必須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一、在跨欄跑過程中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
1. 跨欄跑技術動作比較復雜,因此,學生在初學時會對此引起外抑制的強烈刺激。這種刺激在大腦皮層的某個區域中達到一定強度時,即引起恐懼的有關神經中樞相對抑制,從而導致大腦工作紊亂,出現過高的焦慮水平,而過高的焦慮水平會引起反射活動的抑制,成為一種情緒障礙,使人感到恐懼不安,影響正常的心理活動和主觀體驗。
2. 跨欄跑項目對練習者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如果身體素質差、身體矮小、過于肥胖或體單力薄,那么學習技術動作就會非常困難,在學習時極易產生恐懼心理,在心理上造成了壓力。同時會引大腦皮層發生保護性抑制,產生強烈的恐懼感,從而影響正確動作的完成。
二、練習跨欄跑時進行心理訓練的作用
1. 提高控制心理活動的水平。優異運動成績的創造有多個因素的影響,其中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保證承受大運動量的生理物質基礎,然而心理素質是身體素質、技術水平發揮的內部動力,是內因。實踐證明,跨欄跑練習者在心理活動水平太低時,很難對生理活動和技術動作進行有效的調節、控制,盡管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較高的技術,也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心理活動水平過度時,易出現心理緊張、肌肉收縮失調、動作變形,造成失誤。為此,教師應該重視心理訓練,提高、控制練習者適宜的心理活動水平,保持身心力量的平衡,減少每次練習時的失誤。
2. 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心理障礙,尤其是過度緊張,對練習十分有害。由于心理過度緊張,練習者的大腦皮層始終處于極度的興奮狀態,無效地消耗神經能量,當刺激強度超過大腦皮層工作能力的范圍時,就導致了神經活動失調,產生機能性紊亂,內臟器官、感覺器官、運動器官的機能都會相應地發生失調。例如,會引起肌肉的多余緊張,破壞正常的技術結構,影響自身實際水平的發揮。因此,就有必要運用心理訓練來調節和控制練習者的心理活動,克服心理障礙。
三、克服學生膽怯、恐懼心理的方法
恐懼心理在跨欄教學中普遍存在,不少初學者,特別是膽小的學生對欄架望而卻步,甚至產生畏難情緒和恐懼心理,給教學工作帶來不少困難。因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通過一些方法幫助學生克服恐懼心理。
1. 講解生動,示范正確。講解是教師運用語言向學生說明教學目標、動作名稱、要領做法及其要求,以指導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進行練習的一種方法。講解的內容要目的明確、突出重點、簡明扼要、通俗易懂。教師正確、優美的動作示范,可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從心理上消除膽怯心理。兩者有機結合起來,能正確引導學生學習,通過看、聽、練三者結合,使學生在視覺表象、聽覺表象和記憶表象的參與下,迅速學會單個過欄動作。
2. 降低練習難度,增強學生信心。由于跨欄技術較復雜,學生沒有熟練掌握技術動作前對欄架有膽怯、恐懼的心理,這是十分正常的。因此,有目的地降低練習難度,如降低跨欄架高度、用橡皮筋代替欄架橫板、縮短欄間距離等幫助學生克服膽怯心理,培養學生勇敢的意志品質,增強學生完成練習任務的信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3. 要培養學生的“跨欄意識”。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跨欄意識”,正如球類運動員要有“球感”,游泳運動員要有“水感”一樣,跨欄練習者應有良好的“跨欄意識”。這種適應專項特點的專門感覺,就是一種增力情緒,它能使學生感到得心應手,充分發揮技術水平,可以減少對于欄高、欄遠和碰欄的精神恐懼。
4. 正確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掌握正確的過欄動作,能提高學生在練習中的過欄信心。在一般性的柔韌練習和確定“擺動腿”后,加強做“跨欄步”并結合擺臂練習和上體前傾的動作,來體會上體與“跨欄步”協調配合。這樣既發展了學生的專項柔韌素質,又可通過本體感受器官使受到刺激后的反射活動建立正確的過欄的“動作表象”,有利于動作技能的形成。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