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炮兵這一“戰爭之神”在伊朗軍隊中占有重要地位,伊朗十分重視炮兵的建設,不遺余力研制各種火炮是伊朗重視炮兵建設的最直觀體現。伊朗之所以重視炮兵設,一方面是因為受蘇(俄)“大炮主義”軍事思想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兩伊戰爭讓伊朗軍方深深領會了“戰爭之神”的巨大威力。戰爭中,伊拉克炮兵讓伊朗軍隊吃了不少苦頭。1983年7月,在伊朗軍隊第二次圍攻伊拉克重鎮巴士拉的戰役中,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一個師的兵力被伊拉克軍隊兩個GCT自行榴彈炮營擊潰。整整一個師居然被2個自行榴彈炮營打敗,這一戰著實給伊朗上了一課。
戰爭結束后,伊朗國防工業組織(DIO)成立了哈迪德炮兵工廠(HAF),該工廠是集科研、生產、保障于一身的綜合性企業,也是伊朗炮兵武器研制與生產的重要兵工企業。HAF自成立以來,采用自研和引進外國火炮技術相結合的方法,研制了多型不同種類的火炮,其產品包括多種口徑的火箭炮、迫擊炮、榴彈炮、高炮,其中“雷聲”-1、“雷聲”-2、“大流士”自行榴彈炮是HAF的得意之作。
“雷聲”-1型自行榴彈炮
伊朗在2002 年初首次對外公布了由HAF 研制的“雷聲”-1型122毫米自行榴彈炮,該炮底盤由DIO下屬的沙希德·科拉杜茲工業聯合體負責,戰斗系統部分由HAF 負責。“雷聲”-1型自行榴彈炮外形與蘇聯2S1“石竹”122毫米自行榴彈炮非常相似,因此伊朗軍工人員研制該炮時應該參考了2S1型自行榴彈炮。“雷聲”-1自行榴彈炮采用了同類自行火炮普遍采用的布局,即駕駛艙和動力艙布置在車體前部,后部是戰斗艙,戰斗艙上方裝有炮塔。該炮采用了全焊接鋼結構,最大裝甲厚度為17毫米,可以抵擋輕武器和炮彈破片的攻擊。“雷聲”-1 型自行榴彈炮的底盤由伊朗“博拉格”步兵戰車的底盤改進而來,主要的變化是駕駛艙后部的車身有所加高。
“雷聲”-1型自行榴彈炮長6.65米,寬3.25米,乘員4人,戰斗全重17.5 噸,動力裝置為德國道依茨公司的風冷式BF-8L513四沖程八缸渦輪增壓柴油機,最大功率231.5千瓦。其手動擋變速器擁有2個前進擋和1個倒檔,懸掛裝置為扭桿式,車輛每側有6個掛膠負重輪,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后,中間有托帶輪。最大速度65千米/小時,最大越野速度4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400千米。
“雷聲”-1型自行榴彈炮車體上方裝有一座全封閉式3人炮塔,炮塔頂部裝有直瞄射擊和間瞄射擊的光學器材,炮塔上裝有一門HM-51型39倍口徑122毫米火炮(仿制蘇聯2A31型122毫米榴彈炮),行軍時火炮置于車體前部并由緊固器鎖定。HM-51型火炮的高低射界為-3°~+72°,炮口初速為721米/秒,在使用ZBK-13發射藥發射122毫米高爆榴彈時,其射程達15.2千米,該炮的身管壽命可達3000發。該炮裝有自動裝彈機,最大射速為4~5發/分,火炮在大仰角射擊時也可以裝彈,炮彈攜帶量為35發,炮彈種類包括榴彈、照明彈、煙幕彈等。“雷聲”-1型自行榴彈炮的輔助武器為1挺12.7毫米的高射機槍。
“雷聲”-2型自行榴彈炮
2001年,伊朗對外公布了“雷聲”-2型自行榴彈炮,照片顯示該車的外形和總體布置與美國的M109A1自行榴彈炮非常相似。聯系到在1979年之前,美國曾向伊朗提供了440門M109系列自行榴彈炮,自研能力較弱的伊朗仿制M109自行榴彈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雷聲”-2型自行榴彈炮總體布局和M109自行榴彈炮大體相同,駕駛艙位于車體前部的左側,動力艙位于車體前部右側,車體后部是可360°旋轉的電驅動炮塔。炮塔上有兩個側艙門,炮塔頂部有向后開啟的2個頂艙蓋,塔頂左側裝有直瞄射擊和間瞄射擊的光學器材。“雷聲”-2型自行火炮的車體和炮塔均采用焊接鋼結構,裝甲最厚處達20毫米。該炮底盤采用扭桿懸掛,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后,每側有6個雙橡膠負重輪,履帶外側覆蓋了橡膠裙板。“雷聲”-2型自行榴彈炮安裝了V-84MS柴油發動機,功率為617.4千瓦,最大公路速度65千米/小時,改進型“雷聲”-2自行榴彈炮(“雷聲”-2M)則安裝烏克蘭研制的5TDF柴油發動機,功率為514.5千瓦,此時速度下降到6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450千米。
“雷聲”-2型自行榴彈炮的主要武器為一門HM44型39倍口徑155毫米火炮(HM44型火炮是伊朗仿制M109A1所使用的M185火炮),火炮上裝有雙導流板炮口制退器、抽氣裝置,火炮采用螺旋式炮閂。該火炮發射M107 式高爆榴彈時最大射程為18.14 千米,發射底部排氣彈時射程為24千米,當使用2號裝藥發射底排氣彈時射程可達30千米。該火炮的高低射界為-3°~+75°。當火炮發射時,需要放下車體后部兩側的駐鋤以提高火炮發射的穩定性。火炮最大射速4發/ 分,炮彈攜帶量為30發,火炮身管壽命為5000發。據悉,“雷聲”-2自行榴彈炮還可以進行升級,可換裝更大倍徑的火炮,如45倍口徑155毫米火炮,發射底排彈時射程可增加到40千米,但至今還未有跡象顯示伊朗已成功研制了裝備155毫米45倍口徑火炮的“雷聲”-2自行榴彈炮。
“雷聲”-2研制過程中使用了其他坦克裝甲車輛的許多部件,如其發動機取自伊朗自行生產的T-72坦克上的V-84MS型柴油發動機,傳動裝置則是T54坦克上使用的SPAT1200型傳動裝置,其負重輪也來自T-72坦克上的負重輪(由于該炮采用許多坦克的分系統,致使該炮的重量攀升至36噸,而其仿制的原型M109只有25噸)。可以看出伊朗在研制“雷聲”-2型自行榴彈炮采取了非常務實的做法,盡量利用自己擁有的部件,不但縮短了研制時間,而且降低了研制的難度及成本,讓部隊盡早裝備該型火炮,提高伊朗炮兵部隊的火力打擊能力。這種做法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增加部隊裝備通用化程度,降低了采購成本和后勤負擔,真是一舉多得。
“大流士”155毫米車載式自行榴彈炮
自從法國“凱撒”155毫米車載式自行榴彈炮(下文簡稱“車載炮”)問世以后,世界上掀起一股車載炮的潮流,各國競相研制車載炮。荷蘭MOBAT、以色列ATMOS2000、南非T5-52等車載炮紛紛登臺亮相,一貫重視火炮發展的伊朗也不甘人后。2011年3月初,DIO向外界展示了其自行研制的HM-41“大流士”155毫米車載炮,伊朗成為繼法國、瑞典、以色列、荷蘭、中國、新加坡、南非等國之后世界上第九個推出車載炮的國家。
“大流士”車載炮的底盤為德國MAN 公司授權伊朗科爾公司生產的KAT16×6平頭卡車,該卡車是世界著名的軍用卡車之一,越野性能好,承載力大。從伊朗公布的圖片來看,“大流士”車載炮采用當今車載炮的主流布局,從前往后,依次是駕駛艙、彈藥艙、火炮。駕駛席位于駕駛艙的左側,其右側可以乘坐2名炮班人員。駕駛艙上方有一個向后開啟的圓形艙蓋,可在車頂加裝自衛武器。駕駛艙后部為彈藥艙,用于儲存彈頭和發射藥,彈藥艙和駕駛艙之間裝有備用輪胎。緊挨彈藥艙后部是供炮班人員乘坐的一排簡陋座椅。再往后就是一門HM41型39倍口徑155毫米火炮,火炮和底盤采用短立軸配防撬板的結合方式,在車尾裝有一個和火炮連接在一起的大型液壓駐鋤,用于在后坐時限制火炮運動,提高火炮射擊時的穩定性。
HM41型火炮也出自HAF。上世紀90年代末韓國曾私下向伊朗出售了KH179牽引式榴彈炮的生產技術,伊朗將自己生產的KH179牽引式榴彈炮命名為HM41型榴彈炮,而KH179榴彈炮則是韓國在美國M114牽引式榴彈炮基礎上發展的一型榴彈炮。HM41型牽引式榴彈炮于2001年投產,伊朗在它的基礎上發展出了現在的“大流士”車載炮。該炮身管為高強度合金鋼制成,采用了單筒自緊技術,有較高的疲勞強度和身管壽命。該炮沿用了西方制式口徑標準和內膛結構,可以發射北約制式155毫米彈藥。從伊朗公布的“大流士”車載炮的照片來看,該炮沒有裝備自動或半自動輔助裝填設備,俯仰和回轉均為人工操縱,自動化程度較低,最大射速為4發/分,持續射速為2發/分。該炮在發射普通榴彈時最大射程為22千米,發射火箭增程彈的最大射程為30千米。
可以看出,伊朗采取了國際上廣泛采用的牽引式火炮自行化改造方法:即將以前生產的裝備范圍廣、數量大的牽引式火炮安裝到戰術機動性能好的輪式卡車底盤上,縮短了研制時間,降低了研制成本,并且這種“卡車加大炮”的簡單車載炮有利于大規模裝備部隊。有利必有弊,采用簡單方法造出來的“大流士”車載炮的水平在國際上只能敬陪末座。由于該炮未裝備自動或半自動輔助裝填及瞄準等配套設備,自動化水平非常低,再加上伊朗陸軍炮兵指揮控制系統和通訊系統都非常落后,無法充分發揮“大流士”車載炮的作戰能力。另外,和許多車載炮一樣,“大流士”車載炮沒有炮塔,火炮射擊時人員暴露在車外,若遭敵反炮兵火力襲擊,人員損失高于有炮塔的車載炮。
無論是本世紀初公布的“雷聲”-2型履帶式自行榴彈炮,還是在今年露面的“大流士”車載炮,其戰技水平只達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水準,由于火炮本身性能提升空間有限,伊朗只有把目光轉向彈藥。2012年1月伊朗向外界了展示了其最新“神眼”激光制導炮彈。據悉,“神眼”制導炮彈是伊朗在俄羅斯“紅土地”152毫米激光制導炮彈基礎上逆向仿制而成的,該炮彈口徑為155毫米長約1.3米,重50~51千克,戰斗部為約20千克的殺傷爆破戰斗部,射程在20千米左右。“神眼”激光制導炮彈的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伊朗陸軍炮兵的精確打擊能力,讓這些性能較為落后的大口徑火炮“迎來自己的第二春”。該炮還可成為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又一利器,戰時伊朗成群結隊的快艇部隊可以攜帶激光目標照射器為“神眼”炮彈提供制導,精確打擊進入該海峽的艦船,起到“近程岸艦導彈”的作用。
結 語
經過20余年的發展,伊朗已成功“研制”多型自行榴彈炮,雖然這些火炮和世界先進自行榴彈炮尚有不小的差距,但對于國防工業基礎薄弱且遭國際社會制裁與封鎖的伊朗已經實屬不易。這些帶有“山寨”氣息的自行榴彈炮是伊朗追求軍工自主的最好腳注,不但滿足了國防需求,而且也為伊朗未來火炮發展奠定了基礎。勤勞頑強的波斯民族仍在實現“大國夢”的道路上艱難前行,他們深知實現軍工自主是圓“大國夢”的根基,只有“抓緊手中的劍,才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