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8月,加拿大在北極舉行“北極熊”演習,高調宣誓北極主權。由于極地是地球上惟一尚未被開發的地區,導致它成為近幾年各國關注的焦點和爭奪的對象,此次“北極熊”演習讓本已火爆的極地爭奪更加白熱化。
無比誘人的能源與航道
在世界能源危機的背景下,北極地區的能源自然成為各國爭奪的焦點。此外,北極的漁業資源也非常豐富,格陵蘭海、巴倫支海、挪威海都是世界海產品的重要供應地。
北極航道是北美、歐洲北部和亞洲北部之間最快捷的海上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商業價值。據統計,從中東、東北亞往返北美、南美、西歐、北歐,北極航道比途經巴拿馬運河或好望角、蘇伊士運河的航道近6000~11000海里,其中以穿越北極的歐亞航道最為快捷。就中國而言,從上海途經北極西北航線到紐約的里程,要比途經蘇伊士運河的傳統航線縮短3200多海里;從上海途經北極東北航線到鹿特丹的里程,要比途經巴拿馬運河的傳統航線縮短5300海里。北極航道的開通將給世界航運體系和環北極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變革,對全球經濟貿易格局也將產生巨大影響,甚至將影響世界軍事力量的布局和眾多國家軍事戰略的調整。
北極是北半球的戰略制高點,位于亞、歐、北美三大洲的北部頂點。因此,北極的軍事航道、導彈彈道、通信信道具有極大的軍事價值,是人類未來重要的屯兵場、試驗場和戰場,也是未來戰爭重要的保障基地,是進行軍事情報搜集、戰略預警和軍事威懾的理想地區。冷戰時期,北極就已經成為東西方軍事對抗的重要前沿,北約和華約在此部署了大量的預警系統、間諜情報站和先進武器裝備。美國從二戰結束后就開始派飛機偵察北極地區,修筑了從阿拉斯加沿加拿大北部直到冰島的軍事工事,建立了冰山浮動間諜站、監聽站等偵察設施,定期派戰略核潛艇在北極冰層下巡邏航行。蘇聯針鋒相對,也建設了數十個冰山間諜站,并在摩爾曼斯克建立了當時蘇聯最大的海軍基地。此外,加拿大、挪威、丹麥、瑞典、芬蘭、冰島等環北極國家也在積極參與北極地區的軍備競賽,漫漫冰層和密集軍備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紛繁復雜的主權爭奪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北冰洋海域屬于國際公共空間,蘊藏的資源是人類的共同財產。但是公約簽署后,蘇聯、加拿大、挪威和丹麥等國就相繼提出了北冰洋權益主張,北極爭奪開始升溫。環北極各國對北極的胃口越來越大,美國、蘇聯(俄羅斯)和加拿大三國之間的爭奪尤為激烈。
美國于1984年通過了《北極考察和政策法案》,將北極納入了其全球戰略規劃。2009年頒布的《國家安全及國土安全總統令》宣稱美國是北極國家,在北極地區有著廣泛的國家安全利益。如今,美國的導彈防御系統、戰略核潛艇和水面艦艇已經遍布北冰洋,這些軍事存在足以確保其在北冰洋的戰略威懾和航行、飛行安全。此外,美國還敦促參議院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便對北冰洋的油氣、礦產和生物資源行使“主權”。
2001年,俄羅斯向聯合國提出羅蒙諾索夫海嶺的主權要求,申請將科拉半島到楚科奇半島的120平方公里海域劃為俄專屬經濟區,但因證據不足被駁回。2008年,俄羅斯出臺了《北極戰略》,制訂了北極的戰略目標,明確了發展方向,擬定了執行方案,計劃到2016年把北極打造成戰略能源基地。2012年,俄羅斯準備再次向聯合國提出北極專屬經濟區的申請,尋求國際社會對其北極權益主張的法理支持。
加拿大在北極主權爭奪中要求最為廣泛,聲稱北極屬于加拿大,并制訂出一整套計劃以應對各國對北極的爭奪,勾畫了其在北極地區謀求國家利益的完整方案。2009年,加拿大公布了《北極政策報告》,宣布對北極離岸資源擁有主權,并將使用所有手段捍衛北極主權。
北極周邊其他國家也相繼對北極提出了主權要求,謀求北極地區的戰略利益。丹麥于2003年宣布擁有漢斯島主權,2004年宣布對北極海底山脈擁有主權,2011年發布《北極戰略》,確定了維護自然資源與地區安全之間的平衡、促進北極海事安全等目標。挪威于2006年出臺了《北部高緯度地區戰略》,強調重視巴倫支海的石油勘探開采,促進北部地區經濟發展。瑞典于2011年通過了《北極地區戰略》,將北極地區視為整體。冰島于2003年進行了北極航線論證,積極進行開發航道的各項準備。歐盟和北約也以成員國地處北極圈為由,強調對北極進行多邊管理,并試圖在北極駐軍。
目前,科學考察成為各國力爭北極主權的重要載體。美國每年投入4億美元用于北極的科考和開發,把目標瞄向阿拉斯加以北600海里的北冰洋海域,其海軍出動“鱘魚級”攻擊核潛艇,搭載民間科技人員,對北冰洋盆地進行科考和聯合巡航。俄羅斯于2007年派出科考隊,在北極點附近海底4261米處插上了俄羅斯國旗;2010年和2011年俄羅斯兩次對羅蒙諾索夫海嶺和門捷列夫山脈進行科學考察,以便獲得再次向聯合國申請主權的證據。加拿大也試圖通過大陸架理論證明其對羅蒙諾索夫海嶺的主權,與俄羅斯力爭海嶺主權,并宣稱北極西北航道是加拿大專屬經濟區的一部分。但無論是俄羅斯還是加拿大等國的主張均被美國否認,美國強烈堅持北極西北航道和東北航道的國際屬性,在北極航海自由權問題上寸步不讓。值得欣慰的是,中國于2012年8月進行了第五次北極科考,“雪龍”號首次穿越北極東北航道,在維護《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賦予我國的權利、共享人類共同財產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日趨激烈的軍事博弈
目前,北極地區的爭奪暫時還局限于政治、經濟和科學范疇,但是有關國家已經越來越重視軍事因素對于主權爭奪的支撐作用,展開了激烈的軍事博弈。
冷戰時期,美國就與加拿大聯合成立了北美防空司令部,在北極地區部署了遠程相控陣雷達和戰略核潛艇等先進裝備。進入21世紀,美國更加重視北冰洋地區的軍事存在,先后在阿拉斯加部署了戰區高空導彈反導系統,建設了埃里克森、艾爾門多夫等軍事基地,海岸警衛隊的軍艦和核潛艇定期在北冰洋游弋,以例行訓練演習其在北極的全球感知能力和海空機動等能力。2007年,在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聯合發布的《21世紀海上力量合作戰略》中,美國將維護北極海空優勢作為優先考慮的能力。2010年10月,美國海軍公布了在北極開展軍事行動的目的和步驟,開始全面加強北極作戰的裝備和部隊建設。與此同時,在如此高強度的軍事參與之下,美國國家科學院卻于2011年3月聲稱美國在北極爭奪中已經“落后”,要求提高美軍在北極氣候條件下的綜合作戰能力。于是,2011年4月奧巴馬賦予北美防空司令部和北方司令部保護北極的職責,10月美國空軍派出B-2隱形轟炸機飛往北極,測試空軍在高緯度嚴寒地區的行動能力。
俄羅斯一直將北冰洋作為重要的軍事基地,部署了海軍、空軍和精銳的地面部隊。為加強對美戰略核威懾,俄羅斯在北冰洋部署了10余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和7艘柴電潛艇,近幾年一直在北冰洋巡航。2011年7月,俄羅斯撥款90億盧布,開始在堪察加半島新建核潛艇基地。此外,俄羅斯在北冰洋還部署有“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彼得大帝”號重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無畏”級和“現代”級驅逐艦等先進水面艦艇,在奧列尼亞和貝索維茨空軍基地部署蘇-27、米格-25、米格-31戰斗機和圖-95、圖-160轟炸機,海軍航空兵也部署了艦載蘇-33戰斗機。俄羅斯目前雖然只在科拉半島駐扎第200獨立摩步旅、在卡緬卡駐扎第138警衛旅,但是其他地面部隊常年在北極受訓,都擔負著在北極受到軍事威脅時被調遣到這里遂行任務的責任,其北極安全局下屬的邊防軍,也是保衛北極安全的重要準軍事力量。
加拿大近年來在北冰洋爭權的軍事舉動頗多。2012年,加拿大撥款70億美元組建北極艦隊,計劃建造8艘具有破冰能力的巡邏艦,在北極西北航道上的雷索盧建設后勤補給中心,成立規模5000人、具備在極寒條件下作戰的步兵部隊。此外,加拿大還定期在北極舉行三軍聯合演習。2007年以來,加拿大每年舉行“北極熊”演習,演練多國聯合行動、海上攔截、反潛作戰、反恐、緝毒、油輪泄漏處理和人道主義救援等應對突發事件的相關科目??偫砉暝诮衲甑摹氨睒O熊12”演習期間第7次視察在北極地區參演的加軍部隊并講話,高調宣誓主權。
其他環北極國家也不甘人后,紛紛舉起軍事大旗。丹麥計劃在法羅群島組建多軍兵種聯合司令部,下轄北冰洋特遣部隊,擴充格陵蘭島北部的圖勒基地,加大對附近區域的控制。挪威宣布將其作戰司令部遷至北極圈內,陸??杖娊ㄔO全部圍繞北極戰略展開,計劃建造5艘大型戰艦,應對北極地區可能發生的一切沖突和危機。
意圖壟斷的區域合作
雖然環北極各國在爭奪自身利益上使出了十八般武藝,但是他們在排斥其他國家染指北極的問題上卻有著相同的立場。1996年成立的北極理事會,只包含美國、俄羅斯、加拿大、芬蘭、瑞典、丹麥、挪威和冰島8個國家,表達了環北極國家壟斷北極事務的共同意愿。俄羅斯甚至明確表示,不希望其他國家插手北極事務,北極蛋糕不容別國來分享。
北極理事會是一個政府間的高級論壇,每兩年舉行一次成員國外長會議,制定北極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政策,調解成員國之間的爭議問題。2011年5月召開的北極理事會部長會議,簽署了《努克宣言》和《北極區域航空與海事搜救協定》,要求成員國加強合作,共同提升應急行動能力。這是該組織第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定,對北極事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會議決定設立常設秘書處解決共同的問題,成立專門小組執行北極理事會的決議,要求想成為理事會觀察員的國家必須承認成員國對北極地區擁有主權,成為觀察員后的權利也只限于參與科學研究或為北極項目提供資助。這在北極理事會與國際社會之間筑起了一道壁壘,從法理上阻止了別國涉足北冰洋。
2008年,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丹麥、挪威5個在北極圈內擁有領土的國家通過了《伊魯利薩特宣言》,達成了“內部協商、外部排他”的原則,明確提出不再締結《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之外的其他國際條約,努力就北冰洋海域分割達成協議,限制其他所有國家進入北極。北極五國還妄圖通過大陸架理論將專屬經濟區擴大到海岸線200海里之外,致使北冰洋公海面積縮小到280萬平方公里,而這一區域由于海冰過厚,目前還不具備開發的條件。
在壟斷舉措之外,環北極國家還注重加強雙邊和多邊合作,維護各自利益。美國與加拿大定期在北極地區進行“納努克”聯合軍演,聯手在相關區域采集大陸架的數據,解決美加之間對有爭議海洋邊界的劃分。2011年9月,美國??松梨谑凸九c俄羅斯石油公司達成開發協議,共同投資勘探開發北極喀拉海和黑海地區的油氣資源,使美俄之間的北極合作取得實質進展。俄羅斯與挪威也在2011年通過了巴倫支海和北冰洋劃界及合作條約文件,將爭議地區中的86萬平方公里海域劃歸俄羅斯,51萬平方公里海域劃歸挪威,兩國均可在17.5萬平方公里的北極大陸架開發油氣資源。北歐五國于2009年召開北冰洋軍事安全合作機制會議,倡議通過建立北極問題解決機制來制衡美俄,從而提高北歐國家在北極事務中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