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鏡人:于曉,1980年生,外企行政部經理
于曉剛跳到現在的公司任行政部經理時,公司副總帶著她去見人事部的經理。那位經理姓王,英文名戴維。于曉說:“王經理好!”王經理眼皮也不抬:“叫我戴維?!?/p>
于曉了解他的底細,1984年生,合肥本地人,在上海工作過一年,現在又回到家鄉工作。年紀輕輕,就坐上公司中層的位子,應該算是年輕有為吧,有些傲氣也是可以理解的。于曉當場一笑,立即改口道:“戴維你好!”
他才回應道:“于經理你好!”
真正開始同事了,于曉才感到,原來王經理就是不鳥她,他認為人事部是公司最牛的部門,根本沒有必要再設立行政部,還要任命一個什么行政部經理。所以,在平常的工作中,他處處跟于曉作對,只要于曉說“是”的地方,他一定要說“不”。
于曉開始也很煩惱,本來跳槽到一個新公司就是要開辟一番新天地,有一番新作為的,沒想到,剛起步,就遇到了這么“夾生”的同事,她又惱又怒卻又惱不得怒不得,因為她知道惱怒不能解決問題。要在從前,她還裹著那層職場胎衣時,她可能會很痛快地找戴維吵一架,罵罵他,撒撒氣,然后大不了就一走了之??墒乾F在,經過幾年的歷練,她早已脫了那層胎衣。她想,只要讓他明白,她無意跟他爭權奪利,他應該就放心了吧,不會再針對她了吧?
于是,平常見到他,于曉都恭恭敬敬地叫聲“戴維好”,遇到涉及人事方面的工作絕不插手,需要跟他協調什么事情時都放到會議上說,絕不在私下請教他。就這樣過了一陣子,突然有一天,于曉下班到停車場拿車,卻被戴維攔住了。
戴維說:“我們必須聯手,才能在公司有地位,不受其他部門欺負。如果我們不聯手,以后就沒有好日子過了?!?/p>
于曉微微一笑,一邊打開車門一邊說:“謝謝你的信任,可是我不太會這樣的事情哎!”然后表示歉意地開車離去,后視鏡里看見戴維一個人傻站在那里。
跟戴維挑明立場之后,他們的矛盾也公開了,或者更準確地說,戴維更加公開地跟于曉唱對臺戲了,兩個原本密切合作的部門變成了兩個水火不容的部門。公司副總找到他們,警告他們如果再不搞好關系,必定有一個要走人。于曉當即表態她是愿意的,戴維卻滿臉不在乎地一聲不吭。
事情鬧到副總那里,是于曉也不想的,她想她應該更加忍耐一些才好。偏偏戴維不省事,時不時地拉于曉的下屬去吹風,說,總有一天行政部門會被合并,到時于曉走人,他做經理,所以大家要支持他。當下屬們將這些話學舌給于曉聽時,于曉都是微微一笑,不置一詞。有同事看不下去,覺得于曉太軟弱,但于曉知道自己只想息事寧人,不想掀起更大的風浪。
突然有一天,大老板也找于曉和戴維談話了。大老板開門見山地說:“聽說你們兩個部門處得很不好……”大老板的話還沒說完,戴維就插話道:“于曉做人很成問題。”大老板說:“你們倆要想辦法,緩和一下兩個部門的現狀……”戴維說:“于曉根本沒有能力管理好一個獨立部門?!贝罄习遄層跁哉務勏敕?,于曉說:“我很想兩個部門好好合作……”于曉聽見戴維在旁邊輕哼了一聲,大老板讓于曉出去了。
于曉不知道大老板跟戴維談了什么,只是第二天,戴維就再沒在公司里出現了。大老板又找到于曉說:“其實我給過戴維很多次機會……好了,下面兩個部門合并,你就好好做事吧?!?/p>
記者手記:身在職場,難免涉及利益紛爭,升遷是否公平,獎金是否公正,出國的機會是否合理等等。想要完全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但完全沉迷其中也是痛苦的。作為一名職場人,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目標是什么,所求在哪里。當你明了自己的追求,把主要精力投注于此,就可以與那些紛爭保持安全的距離了。到達這樣一個認識的過程,就是我們漸漸褪去那層胎衣的過程。過程中,可能會猶豫,會矛盾,會不甘,會受委屈,但最終,當你完全褪去那層胎衣,你迎來的將是職場艷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