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解放北路,南越王博物館邊的象崗山三號,120平米的三居室里,梁鐵和她的老伴黃友涯接受了筆者的采訪。
主人的家具看似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產(chǎn)物。幾乎沒有什么擺設,只有茶幾上那盆巴西鐵和客廳博古架上陳列著的一些獎杯證件,可以象征這對革命老人的性格人品。我采訪過不少“老革命”,家庭擺設幾乎大同小異。
一、她的原名叫\(zhòng)"慕文\"——羨慕作個文人,很想當名記者
梁鐵1919年生于香港,成長于澳門。澳門炮兵馬路二號的梁園,當時是頗有名氣的大家族,作為名門望族的閨女,父母當然希望她舞文弄墨,不愿她抄槍弄炮,所以給她起名“慕文”。她從小能歌善舞,最大的愿望是當作家做記者。
她在澳門圣羅剎教會學校畢業(yè)不久,“九·一八”事件爆發(fā)。生長在殖民地里的她,讀書時就有著強烈的民族意識,于是,在進步老師的引帶下,梁鐵成為救亡運動的積極分子。她和同學們宣傳抗日思想,鬧學潮,講愛國,號召大家不當亡國奴。當時,澳門成立了許多救亡團體,梁鐵參加了“四界(教育界、體育界、音樂界和新聞界)救災會”,積極開展回國服務救亡活動。
1937年初,梁鐵才18歲,便在進步老師的介紹下,只身返回湛江廣僑學校,從事抗日救亡的革命活動。1938年,經(jīng)東南特委批準,澳門選派四人參加在香港成立的“四(會)、廣(寧)同學會回國服務團”,梁鐵是其中之一。不久,作為“四界救災會”第四分隊隊長的她,率隊赴順德,加入部隊抗日。在第四分隊唯一保存下來的合照中,中間那位英姿颯爽的女子,便是隊長梁鐵。
1938年10月,梁鐵被吸收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她放棄了去延安魯藝學院學習等機會,二話不說,投身到澳門、中山、番禺、芳村等地方,成立婦女組織,搞學運、工運、農(nóng)運。在這些隱蔽或半公開的抗日救國革命活動中,她不斷變換名字,一次還把姓也改了。但是,老人最喜歡的名字就是“梁鐵”,從參加革命之始一直沿用至今。
是啊,從“慕文”到愛“鐵”,這是歷史給予這位革命老人的印記?,F(xiàn)年八十有六的老人,雙腿布滿了300多個發(fā)白或留著黑印的傷疤,這是日軍的彈片、土匪的鐵砂留下的罪證。解放后,醫(yī)院曾為她手術取彈片,但至今仍有少許留在體內(nèi)。
二、在抗日烽火中“涅磐”,她具有了名副其實的“鐵性”
大凡革命老人,都有許多出生入死的壯烈故事。老紅軍梁鐵,也不例外。限于篇幅,筆者只錄其三:
(一)長崗嶺突圍,她是唯一的幸存者
梁鐵清楚地記得,那是1944年她加入廣州市區(qū)游擊第二支隊新編二大隊不久。當時,大隊準備7月25日攻占番禺市橋,因風雨所逼,被困在番禺南部的植地莊休整。
第二天,哨兵在朦朧的晨曦中發(fā)現(xiàn)了敵情——有700多名日本鬼子包圍了植地莊!部隊火速分路突圍。梁鐵和另外14名隊員被沖散了,“落下”的隊員主要是交通員、文藝兵等非武裝隊員。大隊組織員馬上把他們集中起來,準備越過村后的制高點長崗嶺,跳出敵人的包圍圈。不幸的是,沒等沖到半山腰,便受到早已搶占崗頂?shù)娜哲姷拿土覓呱洹?/p>
15名隊員受困在半山腰,憑著山凹與日軍“拉鋸”。突然,一個炸藥包扔在她和戰(zhàn)友黃平之間,直冒白煙。梁鐵說,這一幕至今想來后怕,她當時和黃平互看了一眼,只能閉眼等“死”,因為周圍全匍滿著戰(zhàn)友,將炸藥包扔開會炸傷其他戰(zhàn)友。不一會兒,一聲巨響之后,梁鐵睜開眼睛,發(fā)現(xiàn)自己腹部和手腳全是鮮血,身旁的黃平右腳板被削去一大片。梁鐵撕下衣布拋給黃平,要他把腳扎好,戰(zhàn)友擺了擺手,卻把隨身掛包里的文件和沒有子彈的短槍拋給梁鐵,梁鐵會意地把它們藏在身后的小洞里。
好容易熬到傍晚。日軍最害怕的就是天黑,一般戰(zhàn)斗,日落之前肯定要撤退。等日軍撤走之后,梁鐵發(fā)現(xiàn)只有自己還活著,其他14名隊員血染長崗嶺。采訪中,梁婆婆動情地說:“植地莊血戰(zhàn)非常慘烈,好多朝夕相處的戰(zhàn)友犧牲了,突圍的15人只有我還活著,我身上的不少彈片就是這次戰(zhàn)斗的見證?!?/p>
(二)番禺教書抗日,群眾舍命相救
梁鐵老人的革命活動,很長一段時間是以教師的身份,在珠江三角洲一帶宣傳發(fā)動群眾,開展抗日救國工作。于是,經(jīng)常受到日軍、漢奸和偽軍的追捕。與她同齡并共事的巾幗英烈,比如陳紹卿、梁綺卿烈士,被日、偽軍殺害時均才27歲。老人說,我之所以能夠活到今天,人民群眾是我的再生父母。
1942年3月間,有40多名日本鬼子包圍了梁鐵工作的那個村。漢奸翻譯吆喝著,將全村人驅(qū)趕到村里的柳源祠堂集合,逐排站好,說要逮捕抗日分子。當時,梁鐵正在一個老姑婆家,來不及撤走。老姑婆對梁鐵說:“別怕,鬼子問了,你就說是我媳婦,其他你就不用多說了,我來對付”。說完,找來一塊頭巾,蒙在她頭上。
來到祠堂,村民百姓黑壓壓站了一片。進去時,一些熟悉的群眾都朝梁鐵使眼色,提醒她注意。因進去較遲,梁鐵站在很靠前那排,目標明顯。突然,梁鐵感覺后面有人在拉她的衣角,旁邊的阿婆也在捅她。原來,村民知道鬼子漢奸要抓她,將她從前排挪到后面,方便隱蔽。
這時,祠堂內(nèi)外都是荷槍實彈的日軍,門口還架著兩挺機槍。漢奸喊話說:“皇軍要抓36分社主任的老婆,還有那宣傳抗日的老師。你們知道的趕快說了,皇軍有獎;明知不說,皇軍的機槍就不客氣了!”
人群中,有點蠕動,但沒有人指認梁鐵,反而把她掩得更嚴實。一個老姑婆被拉出去了,拷打之后,老姑婆說:“主任的老婆回娘家了,那位老師嫌這工資少,不干返廣州啦?!惫碜影胄虐胍桑掷藥讉€人問話,仍無所獲。
折騰了兩個多小時之后,眼看太陽就要落山了,日軍才撤退走人。終于,在村民的掩護下,梁鐵逃過了一劫。
(三)叛徒告密抓人,三嬸處變不驚
上次事件之后兩個多月,因叛徒告密,“黃袍崽”(偽軍)再次到村里抓梁鐵。因消息知道得晚,她剛要出村子,就被包圍了。梁鐵被迫躲進房東三嬸在村口開的一個士多店里。
店小無處藏身,情急生智,三嬸把柜臺里的雜物掏空,讓梁鐵鉆了進去,可柜小人大,無法藏嚴實。三嬸便讓帶梁鐵出村的學生等三人,圍坐在柜子旁遮掩,并對她說:“不管遇到什么情況,你都不出聲、不出來”。
不一會,偽軍帶著叛徒進店了。叛徒說,你們把梁鐵藏哪了?剛才還看她在外面跑。三嬸說:“大少,有么搞錯?我從來就膽小怕事的,哪敢收藏她啊!”一番盤問,急壞了柜中的梁鐵,三嬸用腳死死頂住,不讓她動。同時,叫人取了些煙酒花生,讓“黃袍崽”吃喝……
省去的情節(jié),幾乎就是《沙家浜》再版。阿慶嫂的原形似是三嬸。
騙走了“黃袍崽”,梁鐵才又躲過大難一場。
三、珠江滾滾訴當年,鐵色晚霞更爛漫
1984年,梁鐵從廣州港口機械廠離休了。這位享受副廳局級干部待遇的“鐵娘子”,開始了“離而不休”的生活。
她與老伴一起,組織參加老戰(zhàn)士聯(lián)誼活動。在廣州市區(qū)游擊第二支隊、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珠江縱隊等聯(lián)誼活動中,他們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串聯(lián)戰(zhàn)友,撰寫文章,總結戰(zhàn)例。2005年1月,由廣州地區(qū)老游擊戰(zhàn)士聯(lián)誼會珠江縱隊分會編印的《珠江滾滾》一書出版了。這部約45萬字的史料書籍,凝聚著梁鐵和她老伴及許多抗日老游擊戰(zhàn)士們的心血。那年正是珠江縱隊成立、紀念中國抗戰(zhàn)勝利和紀念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珠江滾滾》的出版意義非同一般。珠江滾滾訴當年,幕幕往事在心坎,這對于幫助人們回顧歷史,緬懷先烈,發(fā)揚革命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今人和啟迪后人,都是功不可沒的。
她經(jīng)常回到革命老區(qū),在她以前從事革命活動的番禺、順德、芳村等地,探望老戰(zhàn)士,向當?shù)厝罕姾颓嗄陮W生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就在記者采訪的前一天,梁鐵還回芳村參加活動,看望了她當年教過的學生。試想,當86歲高齡的老師,握著81歲學生的手之時,是何種的心情、何等的境界!
她積極為刊物撰寫文章,編寫隊史,激勵后人。她還參加了《珠江怒潮》等電視記錄片的策劃和拍攝。梁老是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她與廣州中山醫(yī)科大學眼科中心簽訂了身后捐獻眼膜的協(xié)議,體現(xiàn)出了一位老革命家奉獻社會的無私情懷。
了解她的人都說,梁老太太的晚節(jié)高尚,“鐵性”未改。離休之后,她先后兩次被評為廣州市先進黨員,并被評為優(yōu)秀離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