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洋水師到底缺不缺銀子?這個問題顯然能決定北洋水師覆滅的責任歸屬。因此,圍繞著這個問題的爭論也是方興未艾。
北洋水師收入盤點
“清廷三十年來投資在建設艦隊的全部經費也不過兩千萬兩,戰爭失敗后卻向日本賠償了兩億三千萬兩白銀和臺灣島,這么有錢,那一年幾十萬兩的訓練費用怎么會撥不出?而且戰前不僅自給有余,還準備撥銀三十五萬兩,暫為‘定遠’、‘鎮遠’二艦先購十二門一百二十毫米口徑的速射炮。可見,北洋水師就算不富裕,勒緊褲腰帶,還是可以維持現狀的。”
以上思維在國人的腦海中頗有分量,一句話:北洋水師不缺錢花。
不過,要弄清楚北洋水師缺不缺錢,至少要先搞清楚北洋水師到底收入多少錢。
姜鳴先生的《北洋海軍經費初探》一文研究結論是,北洋水師的經費主要來源是關稅厘金協撥,即“海防經費”,以后又包括海防捐輸、淮軍協拔等。由于北洋水師從籌辦到覆滅的時間超過二十年,為方便起見,姜鳴先生將北洋水師的經費來源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光緒元年七月至光緒三年六月(公元1875-1877年)。“總理衙門會同戶部奏定,每年由粵海、潮州、閩海、浙海、山海五關并滬尾、打狗二口各提四成洋稅,暨江海關四成內二成洋稅,合計約銀200余萬兩;蘇、浙厘金項下各提銀40萬兩,閩、贛、鄂、粵厘金項下各提銀30萬兩,共200萬兩;總計400萬兩,分解南北洋大臣李鴻章、沈葆禎兌收。”但是由于南洋大臣沈葆禎從京畿重地防務要緊的大局出發,以及對李鴻章在1874年臺灣事件中大力幫助的感激(1874年日本入侵臺灣,沈葆禎四處借調陸軍赴臺,遭各省督撫推搪,只有李鴻章下令駐扎徐州的淮系唐定奎部武毅軍6500精銳赴臺,壓倒了只有3600人的日軍,促使臺灣事件和平解決),奏請將劃歸南洋的那部分也劃歸北洋使用,所以在這一時期,北洋經費為400萬兩。
第二階段,光緒三年七月至十一年(公元1877-1885年),南洋和北洋的經費分開解送,北洋水師的經費來源只剩下了“浙江、江西、湖北三省厘金及各海關四成稅”,理論上總共為200萬兩。另外,李鴻章于光緒九年至十年間提用淮軍協撥及長蘆運庫銀116萬兩,光緒十一年又動用直隸海防捐輸112.8萬兩。
第三階段為海軍衙門階段,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北洋水師終于有了“娘家”,經費稍稍寬裕了一些。除了規定的200萬兩之外,還有粵省余存洋款42萬余兩、閩省造船余存60萬兩、部庫所存神機營息借洋款108萬兩、各省海防捐輸100余萬兩、總理衙門勻撥出使經費25萬余兩等額外進項。
但海軍衙門除了北洋水師的經費,還要關心與水師有關的煤礦、鐵路以及東北三省練軍的軍餉,所以奏請從第二年起,北洋水師的經費改由常設的“海防經費”支付。
第四階段,光緒十三年至二十年(公元1887-1894年),其中1891-1892年只撥給了基本的維持費用,購艦的預算則被戶部尚書翁同龢截留。在這個時期,北洋水師官佐兵將的工資花銷以《北洋海軍章程》的形式被確定下來,和艦隊維護經費一起由常設的“海防經費”支付。又由于南洋、福建和廣東三支水師的經費被另案撥付,獨立于“海防經費”之外。因此,定額為500萬兩的“海防經費”就都撥付給了北洋。
理論上講,二十年來北洋海防經費應該不低于6750萬兩白銀,絕對是個天文數字,那北洋水師怎么可能會沒錢呢?
對于這個疑惑,筆者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話:看上去很美!事實上,北洋海防經費從未解足份額,每年實際收入在100萬兩上下波動,二十年得到經費總共才2300萬兩,其中光緒十二年至二十年共收到1053萬兩,約占同年國庫開支的1.6%左右(同期歲入平均達到8360萬兩)。在光緒十六年可謂“最寒酸”:一共只收到海軍衙門發給“鎮遠”等八船俸餉20萬兩、長蘆運司應解海軍衙門的鐵路經費劃撥八船俸餉31914兩、直隸新海防例第九批捐款劃撥八船俸餉100702兩、直隸新海防例第十批捐款劃撥八船俸餉71394兩、海軍衙門找發八船俸餉20855兩,共收426667兩(理論上可以拿到500萬兩)。美好的理想和殘酷的現實總是差距很大……
北洋水師支出估算
每年能有100萬兩進項,應該也能過日子了吧?但殘酷的現實將證明這種思維有多么“烏托邦”。
海軍技術含量遠高于陸軍,大宗經費并不只是花在買船、買炮、買炮彈上,更容易被忽視的是“訓練、燒煤、放炮、保養和發餉”。軍艦竣工后,本身不具備戰斗力,需要給軍艦各個崗位配上艦員,絕不是當時陸軍發一桿步槍、一套號衣外加每月幾兩銀子就能打發的。
軍艦上的槍炮、輪機、信號、操舵、魚雷、航海、損管等部門,無一不需要嚴格專業訓練的官兵,絕非當時清軍陸軍只練隊列和放槍打靶,最多來幾次大操演所能比擬的。專業的官兵自然需要專業的訓練,其費用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北洋水師招募水兵的條件并不高,只要“身家清白,會書寫自己的名字”即可,但是經過一年左右的嚴格訓練后,就能熟練運用各種儀器測算和炮械機器操作,能熟練地用英語進行口令傳遞。除了讓人感嘆這些水兵們驚人的學習能力,也應該注意到,這恰恰是高投入下的嚴格訓練的成果。
對于軍官晉升,北洋水師有一套非常嚴格的考試制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從水兵開始考級,逐級升到幫帶(大副),最終成為“鎮遠”艦管帶的楊用霖。而維持這種嚴格的軍官選拔機制同樣需要持續的高投入,為此光訓練官兵形成戰斗力的花費就已非常可觀了。
高技術崗位如果沒有相應的高薪俸,顯然是無法大量吸引人才前來投效的。《北洋海軍章程》對于俸餉(官弁俸銀、兵匠錢糧、船上差缺薪糧、各船俸餉總數、官弁傷廢俸、兵丁加賞、行船公費、醫藥費、酬應公費)等有非常詳細的規定,現節選關鍵如下:
提督:官俸三千三百六十兩;船俸五千四十兩。
總兵:官俸一千五百八十四兩;船俸二千三百七十六兩。
副將:官俸一千二百九十六兩;船俸一千九百四十四兩。
參將:官俸一千五十六兩;船俸一千五百八十四兩。
游擊:官俸九百六十兩;船俸一千四百四十兩。
都司:官俸六百二十四兩;船俸九百三十六兩。
守備:官俸三百八十四兩;船俸五百七十六兩。
千總:官俸二百八十八兩;船俸四百三十二兩。
把總:官俸一百九十二兩;船俸二百八十八兩。
經制外委:官俸九十六兩;船俸一百四十四兩。
兵匠錢糧:正炮目月餉二十兩;副炮目月餉十五兩;水手正頭目月餉十四兩;水手副頭目月餉十二兩;一等水手月餉十兩;二等水手月餉八兩;三等水手月餉七兩……一等練勇月餉六兩……管旗頭目月餉十六兩……魚雷匠月餉二十四兩;魚雷頭目月餉十六兩……一等升火頭目月餉十六兩……一等管艙月餉二十兩……一等管油月餉二十兩……一等管汽月餉十八兩……管家具月餉十五兩;電燈匠月餉三十兩;鍋爐匠月餉二十二兩;鐵匠、銅匠、洋槍匠月餉二十兩;帆匠、油漆匠、木匠頭目月餉十六兩……
書識:在船當差者月餉十二兩;在岸當差者月餉九兩。
親兵:在船當差者月餉六兩;在岸當差者月餉四兩五錢。
夫役:在船當差者月餉六兩;在岸當差者月餉三兩。
船上差缺薪糧:一等文案兼管支應委宮月支銀三十六兩……翻譯官月支銀三十六兩。
司事:在船當差者月支銀十六兩;在岸當差者月支銀十二兩;總醫官月支銀六十兩……一等學生月支銀十八兩;二等學生月支銀十六兩;三等學生月支銀十四兩。
……
“鎮遠”“定遠”鐵甲艦每月支銀五千三百八十七兩;“濟遠”“致遠”“靖遠”“經遠”“來遠”鋼甲快船每月支銀三千二百四十六兩;“超勇”“揚威”快船每月支銀二千六十四兩;
“鎮中”“鎮東”“鎮北”炮船每月支銀八百六十六兩;“鎮邊”“鎮西”“鎮南”炮船每月支銀八百四十六兩;
“威遠”“康濟”練船每月支銀一千七百五十六兩;“敏捷”練船每月支銀九百九十四兩;“利運”運船每月支銀一千七十八兩。
左隊一號魚雷艇每月支銀五百八十二兩;左隊二號三號、右隊一號二號三號魚雷艇每月支銀四百八十四兩。
練勇學堂每月支銀一千九百八十兩。
……
以上共月支銀四萬八千七百三十三兩。
初步估算一下,一年的俸餉將接近60萬兩!僅僅償付艦隊官佐水勇的“工資”就占了北洋水師名義經費的四分之一強,而且這筆費用關系到官兵隊伍的穩定,萬萬不能克扣。
軍艦形成戰斗力后,需要時常保養。按規定,北洋各艦每隔半年就要拉進船塢大修,主要是刮洗船底附著的影響軍艦航行的海洋生物。在旅順大船塢竣工之前,北洋水師的大修維護工作一般都是在日本或香港進行,由于船塢所有權在洋商手中,所以維護費用往往非常高昂:排水量不過1500噸的巡洋艦“超勇”和“揚威”在光緒十年南下援臺,在上海入塢修理,費用達7000多兩;六艘蚊子船和“威遠”、“海鏡”這八艘在北洋水師地位并不高的軍艦在大沽入塢,成本也高達18133兩。小船尚且如此,那作為主力的“八大遠”——兩艘“定遠”級鐵甲艦、兩艘“經遠”級裝甲巡洋艦、兩艘“致遠”級防護巡洋艦外加“濟遠”號、“平遠”號,其花費也就可想而知了。根據“超勇”、“揚威”兩艘巡洋艦以及六“鎮”、“威遠”、“海鏡”的入塢費用,筆者大膽推算,北洋水師如果真的一年兩次入塢大修,需要的費用將不低于十五萬兩。
以上只列出了北洋水師日常開銷的一部分,諸多“雞毛蒜皮”的小開支還未計入,但就算這樣,與日常花費相比,反而是軍艦本身的采購費用顯得“便宜”了。
況且,即便是每年能拿到的100萬兩白銀,也不是全都可以撥給水師(或者按照朝廷的雄心壯志,稱“海軍”)。所謂名目是“海防經費”,水師不過是海防當中的一環——渤海灣沿線炮臺(主要在旅順、威海和大沽三處)的修繕、維護經費都要從這每年100萬兩中支取,留給水師的錢自然還要被“砍”。
七扣八扣下來,就算是每年北洋“海防經費”能夠足額發放,也僅能勉強維持而已,更別說二十年來從沒有足額發放了。
左右挪騰
如果一支艦隊上上下下要靠“好年景一百來萬兩、差年景幾十萬兩”的“海防經費”過日子,北洋水師的數千官兵早就把軍艦拆掉賣廢鐵,換窩窩頭了,這巨大的資金缺口該怎么去填補呢?只能靠北洋水師的締造者左右挪騰了。
購買軍艦向來是建設水師的“重頭戲”,軍艦作為人類工業文明的集大成者,其價格理所當然不是一般國家能負擔得起的。因此,國庫慘淡的清政府在軍艦購買時曾挪用其他名目的經費。以下筆者將北洋水師軍艦的購買費用稍作盤點,以饗讀者。
在第一次海防大籌議后的1875年,北洋開始通過赫德和金登干向英國訂購第一批四艘蚊子船(即后來的“龍驤”、“虎威”、“飛霆”、“策電”),總共耗銀45萬兩,經費的來源是江漢、九江、江海、浙海、粵海五口海關關稅。之后的1878年,北洋再次向英國訂購第二批四艘蚊子船(即后來的“鎮北”、“鎮南”、“鎮西”、“鎮東”),總價和經費來源相同。而后追加訂購的第三批兩艘蚊子船(即后來的“鎮中”、“鎮邊”),27萬兩左右則完全由山東巡撫周恒琪出資。
1880年,兩艘撞擊巡洋艦(即后來的“超勇”、“揚威”)訂單下達,其16萬英鎊(合54萬兩白銀)造價也出自那五口海關的關稅。
同年年底,向德國訂購的兩艘鐵甲艦(即后來的“定遠”、“鎮遠”)經費折合白銀3646515.13295兩,其中福建關藩鹽三庫撥款60萬兩,福建省奏借出使經費20萬兩,總理衙門撥南洋購船經費及出使經費40萬兩,提用兩淮商捐100萬兩,提留招商局及漕運費846515.13295兩,四川官鹽局稅厘30萬兩,戶部劃撥30萬兩。收支相抵后,結余247274.2344285兩,全部歸入1883年敲定的一艘防護巡洋艦(即后來的“濟遠”)購造項目,而“濟遠”項目余下的438930.0787674兩則出自淮軍協撥款。
1885年,作為中法戰爭結束后的第二次海防大籌議的結果,清政府決定分別向英國和德國訂購兩艘巡洋艦(即后來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前兩艘向英國訂購,總價364110英鎊(加上雜項費用,合白銀1697454兩);后兩艘向德國訂購,總價594萬馬克(算上雜項,合白銀1739761兩)。因為受了馬江海戰慘敗的刺激,朝廷體現出了難得的“勵精圖治”——兩筆總計3437214兩的船款都由戶部出錢,同時“買單”的還有北洋向英國訂購的一艘頭等出海魚雷艇(即后來的左隊一號),所耗185998兩。
這次戶部經費來源是什么呢?有提用神機營借英商怡和洋行洋款248萬兩,海軍衙門轉商戶部的指撥各省海防捐751117兩以及江海、閩海、浙海三關洋藥稅厘266187兩,總計3497305兩。扣去購艦費用,尚余約6萬兩,被李鴻章挪用于旅順船塢工程。左隊一號魚雷艇的費用還取自神機營那筆英商借款存銀行的利息7.8萬兩。
可見北洋各艦的經費來源各異,從國家撥付(戶部)到攤派(商捐)無所不用其極,基本上能挪騰的都挪騰了。那么軍艦買來后,維持費用缺口該怎么填呢?
筆者算過,光艦隊官兵薪俸、行船公費、醫藥費、酬應公費一年就要花掉40萬兩(光緒十二年至二十年,這筆費用共達370萬兩)。如果沒有任何其他進項,整支北洋艦隊連發工資的錢都不夠,更別說替軍艦哪怕刷一層油漆的費用了。而這個缺額,中央政府是不會補貼一個子兒的,李鴻章只能用他的人脈四處想辦法了。
首先通過與光緒皇帝的生父醇親王那非同一般的關系,北洋水師主力軍艦“八大遠”的日常費用由海軍事務衙門專款撥付,不占“海防經費”,算是減輕一大負擔,不過其余各艦的每年平均二三十萬兩日常費用要由“海防經費”扣除,這樣還算能有些許結余,應付每年15萬兩的基地人員(包括水師營務處、港塢、炮臺、學堂、醫院人員)薪俸及日常辦公費。
至于旅順和威海的軍港和炮臺建設,不論是軍港還是炮臺,花費均不是一筆小數目。所以李鴻章在“海防經費”之外,還在直隸省境內四處籌措,總共挪用直隸海防展捐項下撥銀62.1萬余兩、奏請戶部撥銀53.9萬余兩、購買“致遠”等四艦余款6.9萬余兩。剩下的240萬兩就在“海防經費”框架內分期支付。除此之外,李鴻章還不止一次挪借駐扎在直隸的淮軍經費和報銷款來填補這些工程,甚至不惜得罪其他督撫,拿別省督撫的銀票為北洋添船買炮,可謂用心良苦,要是經費充足,犯得著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么?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海防經費”還成了某些小額的非海防事務的“提款機”——光緒元年至六年從中挪用“滇案恤款”20.3萬余兩,“借撥河南買米銀”4萬兩,“山西河南兩省賑款”20萬兩,“京師平糶不敷價銀”7.4萬余兩,“河間等處井工”花費4萬兩,“惠陵工程”耗費4萬兩等。今天的人們肯定想不到,撫恤非海軍死者的、買米的、賑災的、修河的、挖井的甚至修墳的,都來找海軍要錢,直應該感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了!此外,還有不少瑣碎的零星支出,雖然細細碎碎,但是二十年加起來也有數十萬兩白銀,足夠全艦隊人員一年工資了。
結論
本文寫到這里,北洋水師的銀子到底夠不夠花,已經一目了然。
筆者可以拿北洋水師一年的經費,按照英國皇家海軍的標準來做一個衡量。就算北洋水師一年的經費發放足額,那么500萬兩白銀折合當時就是150多萬英鎊,而英國劃時代的“無畏”號戰列艦的造價高達1785683英鎊,即便是排水量超過一萬噸的舊式鐵甲艦和前無畏艦,造價也超過了100萬英鎊!也就是說,北洋水師就算是得到足額的一年費用,還不夠建造一條無畏艦,或者剛剛能造一條前無畏艦外加幾艘小型艦艇。更何況費用從不足額。
但凡有經費,北洋水師能放著本國開灤煤礦的優質“五槽”塊煤不用,而用燃燒不充分以致老遠就能看見濃煙滾滾的劣質“八槽”碎煤嗎?這種碎煤能被北洋水師買到,一個原因是太過劣質,無人愿買……
但凡有經費,北洋水師能一連好幾年沒能添置一條新船、一門大口徑速射炮嗎?
但凡有經費,北洋水師會可憐到連軍艦損管的水密橡皮都沒錢更換嗎?
可以說,沒有錢,是根本玩不起海軍的!那些認為北洋水師“不差錢”的人們又情何以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