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5;#8195;《朱镕基講話實錄》讓更多人感興趣的是他敢“講真話、講實話、做實事”的“朱氏作風”,這是中國改革開放關鍵時期的第一手核心資料;還有他那種歷經坎坷(當過21年右派)卻仍然“頭角崢嶸、敢說敢干、清正廉潔、剛毅率直、嫉惡如仇、情烈如火”的個性。而老百姓所能了解的,更多的是他的強硬、幽默和正直。他曾這樣說:“反腐敗就是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對老虎決不故息手軟;我這里準備了100口棺材,99口留給貪官,一口留給我自己,無非是一個同歸于盡,卻換來國家長治穩定發展和老百姓對我們事業的信心。”
#8195;#8195;老百姓說,只有他鎮得住貪官,因為他不怕死。只有他敢改革,因為他不怕得罪人。他力行反腐決心“一口棺材留給我自己”。人們不禁要問:朱镕基為何敢對貪官污吏窮追猛打,毫不留情?朱镕基的備棺反貪“膽”從何來?
#8195;#8195;《朱镕基講話實錄》記述:“‘公生明,廉生威。公正才能明白,廉潔才能有威信,我在上海工作時一直就信服這個道理。我一直要求自己是公正的,盡管我并沒有完全做到;我也要求自己是廉潔的,哪怕是一點小事,我都要考慮是否符合黨的規定,不能有任何大意。我對自己的身邊工作人員、家屬都是這樣要求。而且,我的秘書也經常這樣提醒我,我們互相監督。我想,只要我們大家努力,是可以改變社會上的歪風邪氣的。”
#8195;#8195;朱镕基兄弟訂下了啥“約法三章”?朱經冶族名朱镕墨,是朱镕基三伯父朱寬浚的兒子。他20歲出頭離開湖南,到上海復旦大學讀新聞,上世紀40年代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深造,回國后曾任職上海長寧區工商界政治學校教務長。雖有當總理的堂弟,朱經冶與夫人龍期仍住上海虹口區的老式石庫門樓房,在那里度過了50多個春秋。
#8195;#8195;當年,時任上海市長朱镕基當著堂兄夫婦的面,對時任上海紡織局黨委副書記的朱經冶的小兒子朱匡宇說:“我在上海一天,你就不要想升官。”朱镕基說到做到,在上海4年,朱匡宇沒有動過職位。朱經冶曾說,朱镕基正直無私,以“清正廉明”為座右銘,但絕不是六親不認。“他風趣、幽默、看重親情,會抽空與親友見面,而且輕松愉快,只是他要顧及中華民族的大家,有時就照顧不全自己的小家了。”
#8195;#8195;朱镕基當國家經委副主任時,朱經冶去北京看他,兩人在談話中訂下了君子協定:只要朱經冶知道有人要找朱镕基辦事,或是托朱經冶轉達,一律幫助擋駕。后來朱镕基到上海,兩人見面又重新約法三章。朱經冶笑言:“我不去看你,驚吵你,也不找你麻煩,別人包括我自己的兒女,也不讓他們去找你。”朱經冶兄姐問朱镕基是否將他母親的墳墓一并修整。朱镕基很快復信婉拒:“接到來信,關于為我母親修墳之事絕不可為,傳揚出去影響更壞。顧念之情,心領不盡。”
#8195;#8195;朱镕基在百忙中曾為朱經冶親撰了兩副字聯:“誠信傳家經風雨,廉潔從公冶新人”和“兒孫滿堂萬事足,夫妻偕老百年歡”。朱镕基為官清正廉明,官風務實嚴謹,襟懷坦蕩,令人敬仰。朱镕基曾說:“如果不去關心人民的疾苦,我當什么總理。”
#8195;#8195;歷史將銘記下他,人民的記憶永遠有一個這樣的總理,讓人感動和信服的是他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盡管他是共和國史上短暫的驕傲。風浪越大他的意志就更能頑強,處在風口浪尖反而更能證明他的兩袖清風,一生清白。從海瑞“備棺死諫”到朱镕基“備棺反貪”,筆者銘記《朱镕基講話實錄》里這樣的記述:“‘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下面的官并不是怕我的嚴厲,怕的是我廉潔,屁股上沒有屎。我行得正,坐得穩,我就敢于揭發你的歪風邪氣。”
(摘自:人民網強國論壇,作者:宋丞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