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島海戰是二戰以后最大規模的海戰,同時也開創了世界海戰史上的眾多第一。航母、兩棲登陸艦、核潛艇、“鷂”式戰機,和從未被擊落過的“超軍旗”戰機一起構成了世界上最現代化的海戰。讓我們回到1982年,再次去感受戰機在僅距海面5米的高度,高速沖向戰艦的激動一刻。
驚心動魄的海戰被推遲
馬島海戰開戰之初,英國和阿根廷海軍差點上演了海上艦隊對攻這驚心動魄的一幕。
1982年4月7日,英國在馬島周邊200海里實施海空禁區,一切進入該區域的阿軍艦艇、飛機都將遭到打擊。4月25日,英軍1架艦載直升機在南島附近海域發現了阿軍的“圣菲”號潛艇。英軍直升機立刻使用深水炸彈和機槍對該潛艇進行攻擊,隨后趕來的“山貓”式直升機用一枚反艦導彈將其擊沉。
阿根廷海軍并沒有為此感到恐懼,因為他們的陣容也不錯:1艘由2艘驅逐艦護航的航母,上面搭載有許多戰機,后面還跟隨著1艘巡洋艦、艘驅逐艦和3艘護衛艦。在紙面實力上,阿軍具備與英軍一戰的能力
但深入分析,這支阿根廷艦隊最大的弱點就是反潛能力差,而此時馬島外圍有3艘英國核潛艇正在進行偵察封鎖任務。4月30日,英軍核潛艇發現了阿根廷艦隊的蹤跡,但由于英國內閣命令不準攻擊阿軍航母,所以英軍核潛艇并沒有發起攻擊。
5月1日,阿根廷航母上的S-2反潛機在距本方300海里外發現了英國艦隊。阿軍司令決定再靠近些,待到第2天黎明時分對英軍發起艦載機空襲。5月2日凌晨,阿軍航母上的8架A-4攻擊機已經開始掛彈準備隨時起飛。但是阿軍P-2偵察機發現英國海軍已經轉向拉開距離,并且天空中有2架“海鷂”戰機在進行警戒。原來,美國已經通過偵察衛星發現了阿軍艦隊,并及時通報給了英軍,一場驚心動魄的海戰被推遲了。
阿海軍龜縮軍港
行蹤暴露,戰機已失,阿軍艦隊開始返回港口等待機會再戰。此時,阿軍“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等3艘艦艇正在馬島以南的海域準備北上返回港口,殊不知在幽深的大海中,一艘嗜血的幽靈正在不懷好意地緊隨其后。
英軍統帥擔心阿軍的巡洋艦占據戰位,對英軍發射“飛魚”反艦導彈威脅軍隊安全,遂請求發起攻擊。他們的請求得到了首相撒切爾夫人的同意,并親自簽署了可以對阿軍巡洋艦發起攻擊的命令。
萬事俱備,只待開戰。英軍“征服者”號潛艇行進到阿軍沒有驅逐艦護航的巡洋艦左側。15點,“征服者”號核潛艇行進到攻擊陣位。茫茫的大海深處,一場激烈的戰斗即將打破這死一般的沉寂。16 時,“征服者”號核潛艇齊射3枚MK-8型魚雷,2發魚雷瞬間命中阿軍“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該艦4臺主機全部停運,通訊、照明全部癱瘓。海水從大裂洞中洶涌地進入艦體,吞噬著里面的一切。16點45分,滿載排水量1.2萬噸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沉入了大海。
在英軍大規模部隊尚未到來時,阿根廷海軍曾意氣風發地準備和英國特遣艦隊進行一次波瀾壯闊的海戰,以阻止英軍在馬島登陸。但經此一戰,被英軍核潛艇震懾的阿根廷海軍從此龜縮港口,再也不敢出來作戰或者襲擊英軍補給船了。唯一敢于出航的只有潛艇,阿軍一共有4艘潛艇,2艘老式美國潛艇,2艘比較先進的209型潛艇,但其中一艘聲納出現了故障。
阿軍航空兵開創海戰新時代
隨著阿根廷海軍艦隊士氣消沉地龜縮在港口內,打擊英國艦隊的重任就都落在了航空兵身上。阿根廷空軍的打擊主力是75架A-4攻擊機和5架“超軍旗”攻擊機。飛機雖然不少,但是反艦導彈卻只有5枚“飛魚”導彈。
戰機終于在5月4日出現了。早晨8點43分,1架P-2巡邏機確認了英國艦隊的位置,隨后假裝在附近搜索“貝爾格拉諾”巡洋艦的殘骸以麻痹英軍。
9點45分,2架“超軍旗”戰機從機場起飛,并在途中進行了空中加油,隨后以 30米超低空飛行。此時海況惡劣,能見度只有100米,浪花可以飛濺到時速900公里的戰機擋風玻璃上。在臨近目標時,2架“超軍旗”躍起,打開雷達掃描確定目標位置,隨后再次降低到30米高度。11點04分,在距離目標30公里處,戰機再次躍起至150米,打開雷達鎖定目標,發射2枚“飛魚”導彈。其中一枚直接命中了“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并導致其最終沉沒。“超軍旗”戰機開創了使用反艦導彈擊沉軍艦的新歷史。
事實上,由于航程限制,阿軍飛機只有2分鐘的攻擊時間。阿軍主要空軍基地距離目標有650公里,所以他們必須飛到最大半徑的盡頭才可到達目標區,在英軍艦隊上空只能停留2-3分鐘就要立刻返航,否則剩余的機載油料將無法支持他們安全返航。
傳統炸彈攻擊效果欠佳
5月12日,阿根廷8架A-4攻擊機空襲英國艦隊。為了保證命中率,阿軍超低空投下了炸彈,其中一枚250公斤的炸彈直接扔到了英國“格拉斯哥”號驅逐艦上。但是由于高度太低,炸彈引信沒有及時觸發,炸彈穿透艦體墜入大海。同樣,另外1艘驅逐艦和1艘護衛艦雖也被炸彈擊中,但炸彈也都沒有爆炸。
在5月21日的圣卡洛斯反登陸作戰中,阿軍出動了11批戰機空襲英軍艦隊。阿軍A-4攻擊機以15米高度突防,英軍“亞古爾”號護衛艦被2枚炸彈命中,“熱心”號護衛艦被1枚炸彈命中,所幸炸彈都沒有爆炸。之后,“熱心”號護衛艦再次被炸彈命中,這次終于爆炸了。
5月24日,阿軍的炸彈命中了英軍2艘登陸艦,但都沒有爆炸。5月25日,阿軍集合所有的空中力量發起了國慶節攻勢。冒著被“海標槍”防空導彈、“吹管”防空導彈以及“海鷂”戰機攔截擊落的危險,阿軍不顧損失地以超低空突入戰場。在這次戰斗中,直接命中英軍“考文垂”號護衛艦的3枚1000磅炸彈發生爆炸,但命中“大刀”號護衛艦的炸彈并未爆炸。
據戰后統計,阿軍命中英艦的炸彈80%都未爆炸。其原因就是阿軍平時都是訓練攻擊地面目標,他們使用的延遲引信炸彈并不適合打擊海軍軍艦。
英軍改裝民船出征
遠洋出征,以航母為核心的特遣艦隊和以直升機母艦為核心的登陸艦隊是同等重要的。由于缺乏直升機母艦,所以英軍“競技神”號航母兼任了支持兩棲登陸作戰的角色,負責搭載陸戰隊員和運輸用的“海王”直升機。
為解決這一難題,英國海軍除了將臨時征用的“競爭者貝贊特”號集裝箱船改裝為直升機母艦,還動員了58艘民船加入海軍,并在48小時之內就完成了對這58艘民船的改裝。效率之高,讓人瞠目結舌。
在這58艘民船中,既有排水量5萬噸的“伊麗莎白二世”號客輪,也有700噸的拖船。英國各個船廠根據軍方的要求,在48小時內快速有效地對所征用的民船進行了改造:幾乎所有的船只都安裝了海上加油裝置,在19艘輪船上安裝了直升機平臺,有的還裝配了海軍通信系統、衛星通信系統和小口徑火炮。正是有了這些被改造的民船,才有效保障了英軍在馬島的連續作戰。
英軍可以快速及時地完成對民船的改造,是因為他們與海運總會和船主們有密切的聯系,他們有號稱“第2海軍”的皇家艦隊輔助船隊。當然,主要原因還是英國海軍平時豐富的工作經驗,他們原本就有相應的戰時應急計劃。
英軍和阿軍的失誤
1、英國海軍過分注重反潛
現代海軍是一支戰略打擊兵種,需要應對各種危機,并以最快的速度在危機中取得主動權。因此,現代海軍必須要建立一支以航母,最好是以大甲板航母為核心的海軍機動艦隊,這樣才能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才可以前沿部署,及時打擊。
英國海軍在預想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只是承擔在北大西洋東側、在美國和北約空中力量的支持下進行護航反潛的任務,因而將“皇家方舟”號大型航母裁掉。正是因為英國海軍沒有大型航母,也不重防空,只專注于反潛。所以在馬島海戰中被阿根延飛機屢屢突破,甚至就連螺旋槳飛機也可以沖進來,因而遭到了重大損失。
直到今天,雖然英國海軍重新重視大甲板航母,但是對區域防空還是比較淡漠,在馬島海戰中英軍的21型護衛艦2沉2傷,但是英國海軍最新的26型護衛艦防空
能力依然柔弱,英國依然輕視對海打擊。
2、英國艦隊的有限防空顧頭不顧腳
雖然英軍軍艦的防空導彈取得了擊落13架阿軍戰機的戰績,但還是被阿軍戰機屢屢突破防護,直接把無制導炸彈扔在軍艦的甲板上。其主要原因就是英軍缺乏對低空目標的探測和打擊手段。如果英軍有大甲板航母,就可以使用預警機在遠距離發現從低空突襲的戰機。此外,英國軍艦也缺乏威力更大、速射更高、可以在幾秒內形成大威力彈幕的近防炮系統和高效率的近防導彈。正因如此,區區阿軍幾架戰機就可以從低空輕易地突破龐大的英軍艦隊。
馬島海戰暴露出了英軍低空探測和近程防御上的漏洞。戰后,英國海軍吸取教訓,迅速從美國訂購了密集陣6管速射炮,積極改進“海狼式”防空導彈,使其能夠進行垂直發射。同時還裝備了新式錫箔發射裝置,以提升海軍全方位防御的能力。
3、阿根廷海軍的坐等戰敗
英軍在圣卡洛斯港登陸時,阿根廷海軍出于對英軍核潛艇的恐懼,緊緊地收縮在軍港內,并沒有配合航空兵部隊一起出擊英軍登陸場。其實,以阿根廷海軍的實力,組織策劃一次對登陸場的反擊是可以的。僅此一次的潛艇打擊,就讓阿海軍艦隊失去了斗志,如同黃海海戰后再也不敢出港的北洋艦隊一樣,開始躲在港口里坐等戰敗,還美其名曰為保護國家的重要財產—— 軍艦。
此外,阿根廷軍政府缺乏對時機的把握。如果阿根廷再晚一點開戰,那么14架“超軍旗”戰機和15枚“飛魚”導彈就會全部到貨,陸軍年初征集的新兵也會完成訓練;如果再推遲9個月開戰,英國將無力派出一支特混艦隊,因為英軍的大部分軍艦和登陸艇將根據1981年的約翰?諾特國防評估報告而報廢和退役。
結語
如果阿根廷在圣卡洛斯港外布設大量水雷,如果阿根廷在斯坦利港建設機場,如果阿根廷艦隊可以更加積極一點,也許馬島海戰的結果就會不同。馬島戰爭告訴我們,海軍是進攻型軍種,如果因為害怕損失而把軍艦藏在軍港里,那么國家戰敗了,那還留著那些完好的軍艦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