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目前其傳播效果卻不盡如人意?,F代傳播是傳統文化傳承的雙刃劍,既有正面效應,又有負面效應。本文立足于傳統文化傳承的現狀,對其現代傳播的相關問題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傳統文化 現代傳播 困境 建議
十七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提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必須加快構建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弊鳛樯鐣髁x先進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傳統文化,也必須要借助于現代傳播的各種手段和技術條件進行傳承?!栋偌抑v壇》、《文化中國》等電視講座,《三國演義》、《赤壁》等影視作品,《新三字經》、《商道紅樓》等紙介書籍,《霸王別姬》、《菊花臺》等通俗歌曲……以傳統文化大眾化、古代典籍趣味化的路徑走進了尋常百姓的生活中。傳統文化遭遇現代傳播,有肯定者,亦有反對者??隙ㄕ哒J為現代傳播使傳統文化得以普及,反對者則認為現代媒體對傳統文化的泛娛樂化傳播,是對傳統文化的褻瀆和破壞??隙ㄒ埠茫穸ㄒ擦T,傳統文化在現代語境下的解構與重新建構已經成為事實。如何讓傳統文化健康地現代轉型,如何達到傳統文化傳承與現代傳播的互利共贏,這是每一個中國人應該考慮的問題。故此,筆者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傳統文化的傳承所面臨的困境
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史,無論是銹跡斑斑的遠古青銅器、還是色彩鮮亮的彩陶青花,無論是規模宏大的編鐘、還是古樸拙黃的竹簡,無論是嚴肅深奧的易經、還是余香滿口的詩詞曲賦,都在默默地陳述著以往的時代故事。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卻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主要表現如下:
1.對普通大眾而言,文言文本的解讀很困難
傳統文化是一個龐大復雜的體系,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諸多層次。而文言典籍是記載涵容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目前,中國人文言文閱讀能力十分薄弱。高教出版社出版南京師范大學教師編著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是針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學習用的教材,有文言文與白話文兩個版本,而白話作品選在高校中的征訂率非常高。文言文閱讀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基本素質,目前狀況尚且如此,普通大眾的文言閱讀能力可想而知。文言文的古奧難懂,使得很多現代人望而生畏,退避三舍,這無疑影響到傳統文化傳承。
2.西方文化的滲透,沖擊傳統文化傳承
上世紀初,西方的民主思想促進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個性覺醒,最終革了封建主義的命。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西方科技產品的進入,西方文化大受中國年輕人追捧,西方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對中國人產生著強烈的影響。英語作為小學到大學的必修語言,已成為中國人除普通話以外的普及語言。在中國高校里,有著一些奇怪的現象,如古典文學的賞析課上學生在進行英語四六級練習、漢語作文滿篇都是英語習慣的倒裝、漢字的錯別字白字普遍。自己祖上傳下來的不要了、外來的他人之物卻炙手可熱,漢語的文化語境、英語卻大行其道,中國教育界、社會機構必須要審視反省,我們究竟是哪里出現了問題。
3.經濟社會的現代道德轉型,對傳統的道德倫理觀念有所沖擊
道德是文化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中華民族有著重禮儀和重道德的優秀傳統,然而在經濟社會唯己尚利重錢思想的影響下,很多人的價值觀被扭曲、優良的品德喪失。道德是人際關系的一種抽象概括,需要文化的涵育與滋養?!叭酥?,性本善”,傳統道德中的仁愛思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然而在消費文化刺激下,中國現代社會的道德倫理呈現滑坡式微之勢。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折射出中國現代人人心的冷漠。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的戰略思想。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筆者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構建關鍵在于重建中華民族道德觀。
二、現代傳播是傳統文化大眾化普及的最好手段
文以化天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濃縮,可以引導現代道德的方向,幫助我們構建現代的精神家園。文化影響力不但取決于其思想內容,而且還與其傳播能力密切相連。
1.現代傳播可以提高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效果
現代傳播,是指當下時空語境下的傳播手段、媒介和方法等,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是其中最主要的兩大板塊。目前廣播、報紙、雜志、電視、網絡、手機等新老媒體互相依托、互相補充,已成為公共信息傳播的主要媒介。與其他時期相比,信息時代的公共傳播改變了單向傳播路徑,將傳播者本位轉變為接受者本位。傳統文化的傳播受眾不是部分人,而是全體中國人??贪宓?、枯燥的文化說教喪失了市場,以圖像、聲音、文字為手段的信息傳播方式顯示出無法比擬的優勢。抽象的學術知識形象生動了,嚴肅的道德倫理信條活潑可感了,古奧的理論生活化了,精英的文化平民大眾化了……現代傳播受眾廣、傳遞快、信息量大、親和力強的天性,增強了傳統文化的傳播效果。
2.現代傳播增強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效果
現代媒體對傳統文化集體記憶的激活作用非常大。比如影視版的《三國演義》(新舊兩個版本)、《赤壁》(上下),以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完成了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的掃盲,《三國殺》、《三國無雙》以網絡游戲的娛樂形式激發起玩家的熱情,《白話三國》、《三國故事》以紙介文本形式展現了三國時代的風云變幻……現代媒體全面立體地展開了大眾三國文化的圍攻戰,使婦孺老幼“逃不掉跑不出”。各媒介對三國風云的解讀不盡相同,激發起受眾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三國演義》究竟寫了什么、三國時期的歷史又是如何??梢妼ΜF代傳播中三國知識的判讀,受眾已然進行了價值的轉換,由看熱鬧變為了求真知。無獨有偶,于丹的《論語》、《莊子》心得,使中國出現了孔子熱、老莊熱,劉心武的解紅樓、新版《紅樓夢》使中國出現了紅樓熱……凡此種種,無不證明一個問題:現代傳播是催化劑,它促發了中國人對傳統的追尋。于此為契機,傳統走出了神圣殿堂,開始進駐尋常百姓的心中。
三、傳統文化現代傳播的建議
有人對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播持反對態度,認為那是一種文化的快餐消費,是對傳統的錯讀、誤讀,是對大眾的誤導,是文化的毒瘤??陀^評價,現代傳播對傳統文化的宣傳效應,應該這樣理解:現代傳播是傳統文化宣傳的雙刃劍,有正面效應,又有負面影響。正面效應是擴大了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負面影響是有偏頗的嫌疑,甚至有時宣傳了不健康的內容?!霸姛o達詁”,古人對原典的解讀尚且各有千秋,現代語境下傳統的變通亦可理解。為擴大傳統文化的現代影響力,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現代媒體要自覺履行“把關人”角色,盡量做到傳統文化的綠色傳播、科學傳播
市場經濟中的現代媒體,在很大的層面上關注傳播行為的經濟效益,而忽略了其社會效益。如果媒體變成了金錢的附庸品,媒體所傳達的文化內容就會變得低俗。事實上,現代傳播作為文化的載體,對社會起著巨大的引導和教育作用。傳統文化是現代傳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各個媒體一定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做好采、編、用、存、播工作,將健康的、有益的、精美的內容傳遞給大眾。
2.現代媒體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加強職業倫理道德的自律,以正面的姿態為大眾模范
強化職業道德倫理教育是提高現代傳播效果的一種有效路徑?,F代媒體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影響到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傳統文化“經世”“傳道”理念對現代媒體提高自身的文化品格與倫理道德水準,有鞭策和借鑒作用。各媒體要不斷提高職業修養,自覺維護傳播行為的嚴肅性,做好對大眾的垂范和引導作用。
3.政府及有關部門應該進行制度化的規范,引導現代媒體對傳統文化的策略化傳播
目前媒體正處于現代轉型期,其傳播理念、傳播方式與傳播渠道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加強現代傳播的文化傳播效用,僅僅靠媒體的自律自覺顯然不夠,政府相關部門必須通過教育和法律等手段,制定具體的監管細則,既要監督到媒體傳播的商業行為,更應重視傳播過程中的公益行為,讓媒體擔負起傳播傳統文化和社會文明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