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不僅將面向中小企業的結構性減稅作為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的重要方法,而且將其視為改進經濟結構與稅制結構之所需。本文分析了結構性減稅的基本含義,闡述了中小企業進行結構性減稅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了中小企業進行結構性減稅的具體設想。
關鍵詞:中小企業 結構性減稅 設想
實現中小企業的又好又快發展,這是確保我國國民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事關民生與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決策。在幫扶中小企業的各項政策中,實施結構性減稅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鑒于此,筆者試從中小企業的視角,對如何實施結構性減稅加以探究。
一、結構性減稅的基本含義
結構性減稅有別于全面性減稅,是一種既有增又有減的稅種調整形式,是面向特定稅種和特定目的而實施的降低稅負水平的方式。其主要特點如下:其一,這是一種既有增又有減的稅收調節機制,并非是單純性地減免稅收。其二,結構性減稅和一般性的有增有減的稅收調節形式有所差異,其目的性相當強。結構性減稅主要是為了一些特定群體或數個特定稅種以削減稅收的方法。結構性減稅所選擇的群體與稅種一般是和當時的國家政策存在關聯的。比如,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曾出臺過“擴內需,保增長”的調控目標,結構性減稅的政策傾向自然也應當符合這一政策的要求。其中增長的一面主要是面向污染與破壞環境行業等方面的稅收,比如環境稅、資源稅等。而減的一面則主要是面向個人所得稅、儲蓄以及證券交易等部分進行減免的,同時,還推出了增值稅轉型及出口退稅等有利于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
二、中小企業進行結構性減稅的重要意義
結構性減稅中的減稅政策之所以主要面向中小企業,其原因在哪里?因為經濟危機所造成的影響。為切實克服困難,國務院已經調整了宏觀經濟方面的政策,出臺了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寬松的貨幣政策,以保障我國經濟能夠得到平穩快速的發展,而結構性減稅是重要的政策之一。在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時要對中小企業進行大力扶植,主要原因為:
一是中小企業所具有的特點確定了其在國民經濟體系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三十多年的開放,中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一大批中小企業已經發展起來,為當地財政與國家財政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據統計,中國目前的中小企業數量已達到了四千多萬戶,占全國企業總數量的99.8%以上,且許多地方的中小企業在發展進程中解決了大量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因而發展成為擴大就業和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重要力量,從而極大地緩解了勞動力的供求矛盾,確保了社會穩定以及經濟的發展。同時,大量中小企業已成為中國創新的主要驅動力,一部分中小企業所發明的專利與所開發的產品深受市場歡迎。在一些地方,中小企業已經形成了產業群,成為產業鏈當中的基礎成分和大型企業的供貨商。二是因為大量農民工在回到家鄉之后開始自主創業,從而解決了當地農民的打工問題,同時也緩解了當地農業勞動力匱乏的問題,有利于中國城鄉經濟的良性發展,而且還對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據一項統計,我國的鄉鎮中小企業在服裝、紡織品以及玩具等家居用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之中也具有相當大的比例。所以,國家對于這部分企業實施力扶持時所出臺的結構性減稅政策之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為了中小企業提供了足夠多優惠的稅收服務。
二是我國的中小企業雖然得到了長足發展,但仍面臨著大量的問題。比如,每年都有大量的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宣告倒閉。盡管已經倒閉的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主要屬于外向型中小企業。但中小企業的倒閉之風在不斷蔓延,究其原因在于國際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影響,由此來看,盡管我國的大量中小企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然而中小企業的發展依然顯得不夠成熟,機制也不夠健全。面對著越來越激烈的國內與國際市場競爭,尚有大量需要國家加以扶持之處。唯有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植,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才能更為欣欣向榮,而稅收政策的扶持則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三、中小企業進行結構性減稅的具體設想
(一)健全完善增值稅制度
增值稅是我國目前的最大稅種,每年國內增值稅的收入達到了全國總體稅收的30%左右。所以說,增值稅轉型不但能夠控制企業的生產成本,極大地激勵投資與促進技術的進步,調整與促進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而且對于整體稅收來說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一步,增值稅制度要進一步完善的方向主要是不斷擴大增值稅征稅的范圍,在最大限度上將商品、勞務服務等納入到增值稅的增稅范圍之內。比如,可以把采礦業、制造業、建筑業以及房地產業、與工業生產具有密切聯系的服務性行業納入到增值稅的范圍之內,變目前現行的增值稅、營業稅、城市建設維護稅和教育費附加等各個稅種為統一的增值稅,這樣就能徹底地改變當前商品勞務稅具有多個稅種的現狀,以實施稅制簡化政策。同時,要進一步降低商業行業中小規模納稅人所具有的征收率,并且適當地提高增值稅的起征點。
(二)大力改革資源稅制度
目前征收資源稅的主要目的在于運用征收資源稅以調節資源的級差收入,從而讓各資源開發企業能夠在比較合理的盈利基礎之上進行公開、公平的競爭,讓企業能夠不斷改善經營管理,從而能夠提升經濟效益。然而,單一的政策目標限制了資源稅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無法表達出政府對于資源所具有的所有權以及管理權,所以也就難以通過征收資源稅以表示保護資源與限制資源的開采之目標。單純性級差性質的資源價值與不同的資源在經濟發展中具有不一樣的作用,且不能把資源開采的社會成本加以內在化,這就無助于企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更不能把資源開采的成本加以內在化,從而不利于資源進行可持續利用,自然也就難以保障經濟的不斷發展。所以,這就需要對資源稅實施更大幅度的調整以及改革。其主要內容包括了擴大征稅的范圍、提高稅率以及改進稅率的結構,將定額稅率改為比例稅率和定額稅率相互結合、不斷細化稅目的設置、調整計稅的依據等等。立足于改革對于資源的節約以及可持續利用,這對于轉變增長方式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三)合理改進消費稅制度
在國外,消費稅和其他稅種比較起來,一直是個不值一提的小角色,其在稅收之中的比例不斷下降。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環境與生態保護意識開始在西方發達國家逐步盛行,人們這才發覺消費稅具有十分獨特的作用,因此,發達國家的消費稅征收范圍顯示出不斷擴大之趨勢。依據當前我國消費稅發展之現狀,結合目前的形勢,消費稅的改革應當有利于提高財政收入和宏觀調控能力,進一步促進社會公平與抑制生態環境的惡化。其改進主要涵蓋了以下三個方面:其一,不斷調整消費稅的征收范圍。可以減征或者停征一部分已經成為或者正在成為生活必需品的那部分征稅,比如,工業酒精、醫用酒精以及汽車輪胎等等;其二,合理調整消費稅的稅率。對于一般性的生活用品和具備節能、環保等特征的產品應當實行較低的稅率,而對于不可再生資源所進行的消費及對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的消費行為,則可以實施較高的稅率;其三,合理擴大征稅的范圍,把一些高檔消費品和奢侈品,資源供給較為缺乏和不適合于大規模消費的商品,一些高消費行為以及對環境將產生污染的行為納入到消費稅征收范圍之列。
(四)積極完善出口退稅制度
就近期而言,積極完善目前的企業出口退稅制度,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考慮:一是不斷減少增值稅的優惠政策,從而擴大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以求解決當前增值稅的優惠政策比較多,而征收的范圍又較為窄的問題。二是不斷提高出口退稅的稅率,應當依據出口退稅率的不同檔次,平衡各種不同貿易方式的不同出口退稅水平,從而建立起更加規范和穩定的出口退稅方面的政策;三是實施改進出口退稅負擔的新機制,中央政府要做到全額承擔出口退稅。就長遠而言,強化稅收征管與金稅、金關等各個部門數據進行聯網的及時性,而理想的出口退稅機制不僅穩定,而且可以加以預期,不應頻繁地調整,而是應當征多少就退多少,從而讓企業能合理地預測退稅的時間、范圍以及金額等,并且據此確定產品的品種以及定價。
結構性減稅有可能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讓國家財政稅收收入出現大幅度的減少。為切實減輕由于增值稅、所得稅和其他稅種稅負實施調整而可能對國家財政所造成的沉重負擔,建議在實施結構性減稅的基礎上采用以下對策:一是要在實施稅制改革的基礎上加大征管的力度。因為稅收征管方法與手段、納稅人納稅意識不強等諸多因素,大量的稅收應收卻未收,由此而造成了稅款的大量流失。所以,稅務部門應當嚴格抓好稅收征管,特別是要強化對于主稅種所實施的征管,二是通過提高征管的效率以降低征收的成本。由于我國規模龐大的稅務機構所提供的稅收征管效率相當低下,稅收行政成本也相當高,大量財政資金被消耗,所以有必要在實施稅制改革的基礎上強化稅務部門的人事制度改革,以提升稅收所具有的行政效率,從而節省相當大數量的財政支出。三是降低財政支出以避免或者減少財政赤字。應當運用繼續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實施精簡的辦法來提高其工作效率,降低財政經常性支出。同時,要強化人們的納稅意識,并且關注國家投資的去向。讓人們知道怎樣履行自身義務、行使自身權利。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中小企業結構性減稅政策的施行,能夠讓愈來愈多的中小企業享受到政策優惠。對中小企業實施結構性減稅,不僅能增進其活力,促進國民的就業,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能夠積極引導中小企業投入到升級改造之中,從而使其朝著高附加值、高創新與低污染的行業加以轉變,進而全面優化我國的國民經濟結構。
參考文獻:
[1]安體富.結構性減稅:非常時期的非常之策[J].地方財政研究,2009.3
[2]張冰.優化結構,合理減稅——對當前結構性減稅的思考[J].當代經濟,2009.6
[3]叢樹海,鄭春榮.國際金融危機下的財稅政策選擇[J].稅務研究,2009.7
[4]劉成龍.多元目標約束下的結構性減稅政策評析[J].稅務研究,2009.12
作者簡介:
張航(1970.11- ),女,漢,陜西西安人,寧波大紅鷹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經濟管理涉稅方向會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