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環境審計之路,符合我國企業的現實需要,在中國開展環境審計,本文首先提出我國環境審計實際存在的具體問題,討論相應的解決辦法,從而進一步提出開展我國特色環境審計的初步構想。
關鍵詞:環境保護 環境審計 政府審計
一、發展環保審計的意義
在我國實施環境審計,可以揭示出環保資金的使用、環保項目的發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促使企業及相關部門以自身的長遠利益及應負擔的社會責任作為出發點,嚴格遵循環保法規,爭取用最少的資源消耗及環境污染,保證實現國民經濟更好更穩定的良性發展。從長遠看,要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對和環境有關的活動實行強環境審計監督。
二、我國環保審計存在的問題
(1)環境審計缺乏理論基礎,影響工作的開展。到目前為止,環境審計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在環境審計理論研究方面,還處在初級的階段,很多審計人員對環境審計的含義、內容以及方法并不了解,這就造成了環境審計在實務操作時缺少理論指導。此外,政府有關部門、企業高層和其他社會各界對環境審計更是認識不足。由此可見,環境審計在我國的理論基礎和輿論基礎都較為薄弱,環境審計工作很難落實。
(2)環境審計主體比較單一。當前,中國實施的環境審計和其他常規審計一樣,仍然是以政府審計作為主體,內部審計和民間審計只是少量的參與。單一的審計主體難以確保環境審計工作的質量,環境審計的防范作用也沒有發揮出來,而且由于環境審計難度大,審計工作人員有限,這勢必會削弱審計監督的力度。
(3)環境審計立法缺失。目前我國雖然已經制定了不少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不過環境審計仍然缺乏開展工作的直接依據,這又導致審計部門就算加入到制定環境法規的工作當中,審計機構和審計工作人員也很難開展對企業的環境審計時,沒有足夠的審計手段,會導致潛在審計風險出現。
(4)缺乏具備綜合知識的環境審計人員。從當前的情況可以知道,環境審計是一門涉范圍廣,專業性、技術性、綜合性強的學科,它涉及到法律、環境、統計、會計、審計等方面的內容,所以這就要求環境審計執業人員必須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環境審計工作要有專業的隊伍作為保障。但是現階段我國的狀況是,審計人員大多來自于財會部門,審計思想較為傳統,缺乏相應的環境知識和綜合素質,要滿足環境審計的要求很難,這就制約了環境審計在我國的開展。
三、完善我國環境審計的建議
(1)建立有效的環境審計體系。按照環境審計執行的主體可以把環境審計分為政府環境審計、注冊會計師環境審計和內部環境審計三大類。現在,國家審計機關正在調整對與企業環境審計的范圍,今后,大多數的企業審計工作會交由民間審計和內部審計來共同完成。不過對于一些沒有相關環境要求的企業,對于他們的環境審計工作,還是要以國家審計機關的審計為主導,這是從國家審計機關是最具有權威性的機構的角度來考慮的。我國的審計部門要以國家環境審計為主導,以民間環境審計為中堅力量,同時內部環境審計作為一種必要力量與前兩者結合開展。
(2)中央和地方協調,加強對環境審計的法規支持。由于國家和地方相關法規的不協調,導致國家審計機關在審計時,地方政府沒有建立健全的環境保護法律,這樣審計監督權都有所減弱。地方政府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盡快制定和頒布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來解決地方政府環境法規不健全的問題。責任不明確的問題是政府環境審計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最高審計機關必須界定各級地方政府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如何進行分工,說明清楚他們相應的工作范圍內可以依據的內容,使各級地方審計部門實施審計工作時有法可依,而且能夠在工作中協調合作。
(3)發展環境會計,增強對環境信息的披露。環境會計是環境審計的基礎,對于企業來講,必須要在主觀上先樹立環保意識,把環境保護當做企業的一項發展戰略,并設置相關的環境會計核算體系,用來記錄、計量和報告環境責任信息,這樣才能給環境審計提供真實、完整、可靠的相關資料,把環境的影響計入成本核算體系,對于企業利用的資源和環境的成本價格,要正確地進行計量、披露和報告,最大限度地發揮環境審計對象在環境審計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
(4)優化環境審計人才結構。環境審計本身的特性比較特殊,對于技術和專業的要求很高,但是我國很多的審計工作者卻是從財會部門轉到審計部門的,這就導致他們對環境審計方面的知識并不是很清楚。在我國現階段審計人員結構的基礎上對他們的專業培訓可以階段進行。首先,應結合實際對審計人員環境專業相關知識的再教育和培訓,增加審計人員環境學的專業知識,把他們培訓成兼具財務會計和環境科學專業知識的綜合性人才,然后可以聘請環境專家和法律專家加入審計工作小組,充分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協助審計人員更好地完成環境審計的工作任務。
參考文獻:
[1]陳正興.荷蘭政府環境審計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審計研究,2006
[2]李雪,楊智慧.構建環境審計理論結構的基本思路[J].財會月刊,2004(5)
[3]李雪,黃業明.環境審計報告研究——回顧與展望[J].會計之友,2006(4)
[4]王芳.中外環境審計比較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5]審計署環保審計司.國際環境審計的新進展和對我國環境審計的幾點啟示[D].中國審計學會環境審計研討會交流論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