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品金融時代的到來,同時催生了藝術銀行服務、藝術品質押融資、藝術品投資基金和藝術品份額化交易在內的藝術品多元化商業模式。
關鍵詞:藝術品 金融
中國藝術品市場整體規模出現持續而快速的增長趨勢,契合了國際藝術品產業化和藝術品金融化的總體趨勢,標示著藝術品金融時代的到來,同時催生了包括藝術銀行服務、藝術品質押融資、藝術品投資基金和藝術品份額化交易在內的藝術品多元化商業模式。一種新的藝術交易形態、新的藝術市場格局和新的藝術資本運作方式正在悄然形成。藝術品金融化無疑已經成為當今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熱點話題,在藝術品金融化悄然興起的過程中,怎樣使新的藝術交易形態和新的藝術資本運作方式具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經久不衰的創新力,也成為了業內人士和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到今天,遇到了一個很大的困境,這個困境不是今天才有的,卻由于藝術品市場的日漸火爆而被不斷聚焦,不斷放大了。這也是制約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兩大瓶頸:品質風險和流動性問題。我們可以先來看幾組數據:
根據諾亞財富管理中心的研究報告,2004年以來,中國藝術品投資的半年收益平均已達16%,個別投資品種半年回報率更高達80%,遠超過了股票和房地產。
根據招商銀行2011年5月發布《2011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告》,2010年,中國個人總體持有的可投資資產規模達到62萬億元,預計2011年這個數字將進一步提升至72萬億元。
根據文化部文化市場司組織編撰的《2010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201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是1694億元。
對于資本而言,半年16%的收益率,差不多32%的年化收益率是多大的吸引力?但為什么201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只有1694億元?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因為品質風險和流動性問題的制約!正是因為這兩個門檻,導致很多資本雖然迫切地想進入這個市場,但最后只能很郁悶地隔岸觀“火”。
眾所周知,近年來,藝術品已經成為了繼證券和房地產之后的第三大投資熱點。國外的許多銀行早就將藝術品作為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借此規避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例如,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收藏規模就蔚為壯觀,甚至比許多專業美術館的藝術品數量還要多。德意志銀行花了30多年的時間收藏了以當代藝術為主的56000余件藝術品,并將這些藝術品陳列在德意志銀行遍布65個國家的850家分行。德意志銀行相信:“這有助于銀行員工更深刻地理解世界,同時還可以支持藝術家的創作?!贝送?,瑞士銀行(Swiss Bank)、英國富林明投資銀行(Robert Fleming Group)、意大利圣保羅銀行(San Paolo Imi)、澳大利亞西太平洋銀行(West Pacific Bank),以及亞洲地區的新加坡大華銀行(United Overseas Bank)、泰國泰華農民銀行(Kasikorn Bank)、中國臺灣玉山銀行(E.Sun Bank)等金融機構也一直都在進行著藝術品投資。不僅如此,包括瑞士聯合銀行集團(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荷蘭銀行(ABN Amro)、摩根大通銀行(JP Morgan Chase Co.)、花旗集團(Citi Group)和摩根士丹利集團(Morgan Stanley Group)在內的世界重要金融機構都先后推出了藝術品投資的咨詢服務,并且為客戶提供相應的金融支持。
2007年,中國民生銀行發布的《藝術品銀行業務發展研究報告》認為:“高收入階層中有超過20%的人群有收藏的習慣。其中,藝術品價值大約平均相當于其全部資產的5%。這意味著,整個高收入階層大約可以支付超過其財產1%的部分投入到藝術品收藏。假設全國個人儲蓄總額其中16萬億元中有50%屬于高收入階層,則意味著,至少每年800億元資金在理論上是可以用于投資藝術品的?!笔聦嵣?,正如蘇富比拍賣公司首席執行官魯普雷希特(Ruprecht)所說:“上世紀80年代,藝術品市場受到日本房地產財富的推動。當日本房地產市場崩盤后,藝術品市場也隨之坍塌了。但是今天,我們有俄羅斯的財富、中國的財富、日本的財富、對沖基金財富、企業財富和房地產財富。財富高度集中在經濟金字塔的頂層,集中程度比任何人以前看到過的都要高。”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藝術品市場先后經歷了三個重要的時代:從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個人收藏時代(個人資金主導)開始,經歷了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的機構收藏時代(產業資本主導),并正在走向當下的藝術品金融化時代(金融資本主導)。中國藝術品市場走向藝術品金融化時代的重要創新就是藝術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出現。
所謂金融產品,根據金融學的定義,是指各種具有經濟價值,可進行公開交易或兌現的非實物資產。同樣的金融產品,根據不同的使用者,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作用,有四種不同的名字,即金融產品、金融工具、金融資產和有價證券。以藝術品股票為例,對市場來說,藝術品股票是金融產品;對發行者來說,藝術品股票是融資的工具;對交易者來說,藝術品股票是投資獲利的工具;對財務人員來說,藝術品股票就是金融資產或有價證券。換句話說,藝術品和藝術金融產品的最重要區別就是實物資產與非實物資產的區別。
藝術金融服務主要包括藝術金融顧問服務與藝術綜合金融服務。所謂藝術金融顧問服務,是指藝術金融服務機構向客戶提供的藝術品投資分析、藝術品投資建議、藝術品理財產品推介等專業化服務。在藝術品理財顧問活動中,客戶根據藝術金融服務機構所提供的理財顧問服務,自行運用資金進行投資,享受由此獲得的收益,承受由此帶來的損失。所謂藝術綜合金融服務,是指藝術金融服務機構在向客戶提供藝術金融顧問服務的基礎上,接受客戶的委托和授權,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藝術品投資計劃進行運作的業務活動。在藝術綜合金融服務活動中,客戶授權藝術金融服務機構代表客戶按照合同約定的藝術品投資方式進行運作,客戶按照事先與藝術金融服務機構約定的方式享受由此獲得的收益,承受由此帶來的損失。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典型的藝術金融服務形式主要有藝術銀行與藝術品投資基金。
按照前法國興業銀行香港分行私人銀行副總裁朱莉婭(Julia)的理解,我們通常所說的“藝術銀行”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藝術銀行(Art Bank)和藝術銀行業務(Art Banking)。藝術銀行是指“以藝術品為存取租賃物的委托機構,在國際上通常是指非政府文化藝術機構購買藝術家作品,再將作品轉租或銷售給政府機關、公共空間、企業、私人用于陳列、裝飾、收藏等?!彼囆g銀行業務則是指“在私人銀行業務中占據越來越重要地位的藝術銀行”,“加上‘ing’,就是指藝術投資的銀行服務,為收藏家服務,扶持年輕藝術家”。
所謂藝術品投資基金,是指根據風險共擔和收益共享的基本原則,將投資者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運作,以藝術品投資組合的方式進行投資和獨立核算,以獲得投資收益的藝術金融服務。藝術品投資基金的主要特點是獨立托管、專業管理、組合投資、獨立核算、風險共擔和收益共享。近年來,藝術品投資基金開始悄然進入人們的視野,并且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許多人都認為,藝術品投資基金的前景值得期待。這是因為,一方面,藝術品投資基金可以把眾多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并且通過藝術品投資組合,盡可能地控制風險,增加收益;另一方面,藝術品投資基金的管理人員要么具有良好的藝術素養,要么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由這些專業人士管理藝術品投資基金,應該可以大大降低自己的運作成本和投資風險。
根據發行方式的不同,藝術品投資基金可以分為私募基金(Privately Offered fund)和公募基金(Public Offering of Fund)。所謂私募基金,是指以非公開方式向社會特定公眾發行受益憑證,以便募集資金的投資基金。具體來說,既可以通過簽訂委托投資合同的方式組建契約型投資基金,也可以通過共同出資入股成立股份公司的方式組建公司型投資基金。所謂公募基金,則是指以公開方式向社會不特定公眾發行受益憑證,以便募集資金的投資基金。與私募基金不同,公募基金需要在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管下,定期向投資者披露相關信息,運作比較規范,信息相對透明。根據運作方式的不同,藝術品投資基金還可以分為封閉式基金(Closed-end Fund)和開放式基金(Opened-end Fund)。所謂封閉式基金,是指經核準的基金份額總額在基金合同期限內固定不變,基金份額可以在依法設立的交易場所交易,但基金份額持有人不得申請贖回的基金。所謂開放式基金,則是指基金份額總額不固定,基金份額可以在基金合同約定的時間和場所申購或者贖回的基金。
雖然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已經從個人收藏時代和機構收藏時代開始走向藝術品金融化時代,但我認為現在還沒有真正邁入藝術品金融化時代,為什么這么說呢?這與進入藝術品金融化時代的標志有關,這個標志是什么?就我的理解,進入藝術品金融化時代的標志,并不是很多人所認為的金融資本注入和金融機構參與,因為這些都只是量變,并沒有質變。無非是資金多了,參與者多了而已。最重要的標志是要有創新型的藝術金融產品和服務出現,能夠將藝術品實物資產轉化為非實物資產的金融產品出現,比如藝術品信托產品、藝術品抵押融資產品乃至藝術品股票。這才是具有質變意義的標志。只有弄清楚這一點,我們才能準確地理解和定義什么是藝術品金融化。我們可以打一個比方,藝術品同藝術金融產品和藝術金融服務的關系,就好像樹根同樹干和樹枝的關系,藝術品是“樹根”,藝術金融產品以及藝術金融服務都是這個“樹根”生發出來的。所謂的“衍生”,都是從樹根發出來的。
事實上,從藝術品金融化的這個“化”字,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比較抽象,不容易體會和把握。但我們可以用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指標,“金融相關率”指標來定義藝術品金融化。所謂的藝術品金融化,可以用藝術金融產品總量和藝術品市場總值的比率來定義。粗略估算一下,目前的藝術金融相關率大概是0.02到0.03的樣子。如果考慮到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的計算實際上是一個很保守的統計,那么這個藝術金融相關率可能還要低很多,因為分母其實比這個數值更大。但我們要知道的是,隨著諸如藝術品投資基金和藝術品份額化交易之類創新型藝術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出現,可以使這個計算公式的分子,也就是藝術金融產品總量變得很大,完全能夠大于等于1。這就是說,藝術金融產品總量完全有可能做到比藝術品市場總值大,甚至大得多。由于藝術品金融化其實是個動態的過程,因此,我們不妨設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標。比如,什么時候,我們算出來的藝術金融相關率等于0.5或者等于1了,那么,我們就可以宣稱藝術品金融化時代到來了,這是一個比較客觀,能夠量化的指標,而現在還只是“在路上”。如何才能使得這個進程加快,這就需要藝術金融深化,推出更多更好的藝術金融產品和服務。而藝術品金融化的創新方向,就是往控制藝術品的品質風險、增強藝術品的流動性的方向去不斷創新。
作者簡介:
馬健,浙江傳媒學院管理學院文化產業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