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江蘇城市職業學院武進辦學點機電類專業師生為調查對象,在調查問卷形成調查報告的基礎上,深入剖析學生創新意識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尋找一條符合地方高職院校機電類學生發展的切實可行的創新教育之路。
關鍵詞:機電類專業 創新意識問題 策略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共涉及江蘇城市職業學院武進辦學點師生452人,其中,教師44人,學生408人。
(二)調查內容
為了解機電類專業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我們以江蘇城市職業學院武進辦學點為例,針對該校機電類專業中的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等五個專業中高中起點的??拼笠?、大二年級、五年制起點專科的三、四年級的學生及專業教師進行了調查,涉及問題三十余個。
二、調查的結果
(一)學生問卷
在江蘇城市職業學院武進辦學點的機電類專業中,共發放調查問卷410份,實際收回408份。被調查人員中男生333人,女生75人;初中起點五年制???10份,高中起點專科198份;機電一體化專業82人,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專業166人,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82人,電氣自動化專業40人,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39份。
被調查的408名學生,有335人認為應該將創新意識教育納入到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有26人認為應該在其他時間進行創新意識教育,有46人對是否應該將創新意識教育納入到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中持無所謂的態度。
對于學校的創新教育需要重視學生的培養方面,有277人認為應該加強創新意識的培養,有285人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130人認為應該通過創新大賽加強創新教育的培養,263人認為應該加強專業技能的培養,從而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在談及創新人才應具備的條件時,228人認為應具備獨到的思維方式,229 人認為應具備高科技素養,226人認為應具備團隊精神,305人認為應具備探索精神,190人認為應具備勤奮的精神,134人認為應具備良好的品德修養與責任感,有130人認為應具備交流能力,有19 人認為應具備其他方面的條件,如良好的創新環境,不懈堅持的精神,較強的動手能力等。
調查中,有63人認為家庭教育對其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影響最大,213認為應該是學校的活動和教學才是影響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有63人認為是創新大賽,93人認為是個人因素,19人則認為是先天因素對其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影響最大。
在對問題“您認為高職學校機電類學生要創新,目前最缺乏的是什么”的調查中,48人認為最缺乏資金,193人認為最缺乏氛圍,58人認為最缺乏信息知識,141人認為最缺乏技術指導,絕大多數同學希望能將創新意識教育貫穿于全部年級的教育教學中去,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對于創新人才應該具備的素質,84名同學認為最重要的素質是有大無畏的進取精神和開拓精神,有176人認為最重要的素質是有較強的永不滿足的求知欲和永無止境的創造欲望,有106 人認為最重要的素質是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較強的創造才能,有39人認為最重要的素質是有獨立完整的個性品質和高尚情感。
(二)教師問卷
在對機電類專業教師的44份問卷中,多數教師對機電類專業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提出了好的意見和建議,并賦予了較高期望。
問卷調查顯示:認為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較好的老師有13人,其中認為很好的只有1名老師,僅占總人數的2%。被調查的44名老師都認為有必要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教育,多數老師都希望能將學生創新教育貫穿于每個年級的教育教學中,并通過創新意識教育的培養,增強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提高學校的專業競爭力和影響,從而幫助學生就業和創業。
在問及影響學生創新意識的因素時,認為是家庭教育的7人,36名老師認為主要因素為學校的創新氛圍,22名老師認為是課堂教學,認為是學生個人因素的有27人,認為是教師引導為主要因素的則有21人。
對于制約學校創新意識教育的因素問題,被調查的老師中,31人認為是資金支持,23人認為是制度扶持與激勵,23人認為是專任師資的缺乏,36人認為是學校缺乏創新氛圍,22人則認為制約學校創新意識教育的主要因素是領導的重視不夠。
對于“您認為,學校應該從何種途徑加強學生創新意識的教育”的問卷調查顯示:有20位老師認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加強學生創新意識教育,35名老師認為應該通過每年舉行的創新大賽加強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認為應該通過講座的形式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33位老師,29名老師認為應該通過外出的參觀學習來加強和豐富學生的創新意識教育。
三、結果分析
(一)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創新教育是學校專業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學校增強專業競爭實力、穩定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擴大學校影響的重要、提升學校形象的重要舉措和途徑,被調查的408名學生對學校的創新意識教育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意見,主要內容有:(1)要多開展與創新有關的活動(如創新大賽,創新作品展和創新講座等),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和創新環境;(2)開設創新教育專業課程,建立創新教育制度及創新大賽激勵獎勵機制;(3)通過素質教育課、主題班會、技能文化節等途徑加強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4)導師自身要加強創新知識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增強指導能力;(5)讓學生在專業實踐中多多接觸事物,增強創新的感官認識,增強學生課外知識的學習和攝入,加強創新思維的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6)不能將創新意識教育作為一種口號,要落到實處,從校領導到普通教師和學生都要形成統一的創新意識,了解創新教育對于我校的意義所在,形成人人參與、全面提高的良好氛圍;(7)加大創新投入,引進專門的師資和設備,建立創新工作室,吸納一批有創新意識和想法的學生組成創新班,確保創新大賽及創新活動的開展行之有效;(8)拓展創新學習、交流、比賽的途徑,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9)鼓勵創造發明,成立創新發明基金,提供專門實驗室和設備、輔導教師等,定期進行創新作品的展覽,用少數人帶動多數人,形成濃烈的學習氛圍;(10)適當寬松管理,合理安排課程,讓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去描繪、發現事物;(11)創新教育應該從平時抓起,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中。
(二)教師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注意到:在創新意識教育的過程中,專業教師的指導和引領對創新意識教育和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思維,教師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教師接受新知識新事物的能力,也將深刻地影響著機電類專業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和進步。
被調查的44名機電類專業教師認為:(1)學校的創新意識教育和創新能力教育應該形成領導高度重視、教師重點落實、學生積極參與的良好局面,學校應該完善創新制度建設,加大創新投入,建立激勵機制,應將學校創新教育納入學校的長期發展規劃中;(2)成立以專業系部主任任組長,各專業教師任組員的創新實驗室或創新工作室,配備專業設備,吸納具有創新興趣和能力的學生,形成固定的創新工作基地;(3)訂購創新類書籍供師生學習,定期觀看創新類電視節目,舉辦創新講座和培訓,帶領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外出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大賽,參觀創新型企業等,增強學生創新意識的感性認識,提高創新興趣和熱情,并指導學生如何創新;(4)定期開展各種專業競賽、創新大賽,形成學校濃郁的創新文化氛圍;(5)通過廣播、海報、活動等形式加大創新培養宣傳力度,在校園內形成大的創新環境和氛圍,經過長期的耳濡目染,促使學生走向自覺創新發展之路。
四、目前機電類專業創新意識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機電類各專業學生的創新意識差別比較明顯
從近幾年學校組織的專業技能競賽和創新大賽以及參加常州市、江蘇省的各級各類的創新大賽來看,機電類各專業學生參加創新大賽的人數普遍差別較大,如近兩年參加創新大賽的學生主要集中在電氣自動化專業和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專業上面,其他機電類專業學生的創新意識明顯不強,參與創新大賽的熱情明顯不高。
(二)領導重視不夠,資金投入不充裕,創新項目難以變成現實
目前,學校的工作重點還是放在校園的文化建設、教學的質量、學生的管理等方面,現實的學生層次低下、下撥經費不足、教育主管部門對職業教育的不重視等因素,致使校領導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和籌集經費上面,沒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學校專業學生創新教育和發展上。
學校創新產品制作基地、創新大賽、創新教育培訓等經費的來源有限:其一,從學校的教學經費中撥付,主要用于部分創新材料的購買和獲獎后學生和老師的獎勵,但總的數量有限,尤其在績效工資背景下的經費支出,就更加的微乎其微,有的創新項目、創新基地(教室)加工設備等都無法通過學校補給的經費來購買。其二,由專業系部從自主盈虧的極少實訓經費中支出。專業系部根據專業特點自主開設技能培訓,從學生中收取極少的培訓費用,除去培訓老師課時費、上交實訓學校的材料費等每項培訓也就剩余幾百元,難以支付和建設創新實驗室、創新大賽、創新培訓等;其三,由參加創新大賽或創新作品制作的學生自己籌集。學校每年都將組織學生參加江蘇省、常州市及學校的創新大賽,學生可自行報名或組隊參加,部分學生由于家庭比較支持,便自己籌集經費購買材料,但制作作品的質量相對較差。
(三)創新教育管理體制不完善,激勵機制、扶持機制不健全,運作不規范
其一,學校對創新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精力投入不夠。學生的創新意識教育和培養,對提高學校的專業競爭力和影響力上發揮的作用將會隨著高職院校教育改革不斷深入而變得越來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光可以通過參加省市級及以上的創新大賽來體現,更可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學校專業建設和形象提升的有效途徑之一,作為專業課堂教學和技能訓練的一種延伸,是檢驗學校專業教學能力的重要渠道;其二,創新教育缺乏健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創新項目扶持機制、激勵機制等,學生參加創新培訓、創新大賽的運作流程較混亂,缺乏統一的指導。目前,學校雖然擁有創新創業協會,但是,協會主要領導和成員均為學生組成,指導教師只有一位,專業限制較大,協會沒有形成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參賽制度、獎勵制度、培訓制度等。一些具有優秀創新能力的學生盡管在創新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卻得不到應有的肯定,或雖然努力了可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此時又得不到應有的鼓勵與安慰,這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很多有創新熱情的學生從此慢慢地淡化了自己的創新激情,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發展。
(四)創新教育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專業教師對創新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學校創新意識教育的任務主要集中在班主任和專業教師身上,尤其是專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目前,學校機電類各專業教師專業知識較扎實,但由于長期呆在學校,缺乏對新知識的攝入,對專業領域中創新產品的開發和新產品的了解甚少,故缺乏對創新產品的指導能力。在創新意識教育的宣傳和引導上,班主任和專業教師不能夠深刻認識到創新教育對于學校的發展、專業建設、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引導不夠,學生創新的內動力無法得到鼓勵和挖掘。
(五)學校創新意識的專業培訓較少,缺乏濃郁的創新氛圍和適宜的創新環境
目前,學校針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主要集中在每學期一次的創新培訓講座上,培訓老師的專業涉及面較窄,聽講座學生人數較少,無法有針對性地對全體機電類專業學生進行創新知識的培訓,對于一些有創新想法,希望接受創新知識培訓的學生可能因為座位的限制不能參加培訓,從而喪失良好的機會,加上學生的接受能力參差不齊,很多學生不能有效地領會培訓內容,制約了培訓的效果,影響了全員參與創新意識培養的良好氛圍,很多學生缺乏創新氛圍和創新軟環境的影響,放棄了創新想法和熱情。學校固定創新工作室不具備,專業的加工設備,創新硬件的缺失,框住了學校創新氛圍和大環境的發展。
(六)學生生源素質的下降,制約著學校創新教育的發展
近年來,因大學生源人數的減少,學校的錄取分數線一再降低,導致許多個人素質不是很高、學習能力不是很強的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就讀,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創新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較差,很多學生進入高校只是想感受一下大學學習的氛圍,混一張畢業證書的,這類學生專業學習的熱情較差,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較弱,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高職院校創新教育的發展。
(七)學生參與創新競賽和創新活動的機會較少,缺乏眼界和創新思維
專業系部每年舉辦一次創新大賽,并推薦優秀的作品參加常州市及江蘇省級別的比賽,但除此之外,學生就很少參加各級各類的創新大賽了,尤其是擁有創新思想但沒有創新作品的學生就沒有任何的參加比賽的機會。在績效工資背景下,學校也沒有額外的經費用于學生奔赴各種競賽現場參觀學習創新作品、創新理念,拓寬視野,拓展思維,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機電類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除了上述七個主要問題外,創新培訓書籍的缺乏;創新作品缺乏創新點或市面上已經擁有了更加先進的產品;學生缺乏責任感,缺乏探索精神,沒有良好的發掘新事物的品質;缺乏長期有效地課堂創新意識培訓和有效地政策落實監督機制等等,都是目前創新意識教育的突出問題。
五、建議
高職院校機電類專業學生創新意識培養作為大學生專業學習和實踐的重要載體,在加強思想教育、凝聚學生智慧、信息資源拓展、促進知識結構完善、環境熏陶、繁榮校園創新文化氛圍、服務學生就業、能力提升、提升學校專業競爭力、擴大學校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針對當前機電類專業學生創新意識中存在的問題,如何使學校的創新教育走上規范化發展道路,將成為我們深切關注的問題。
為了推動學校創新教育的不斷發展,形成一支具有較強專業功底和能力的指導教師和具有較高創新熱情的學生隊伍,增強學校專業競爭力和影響力,今后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
第一,要制定一套貼近學校實際的切實可行的創新管理制度、創新項目資金扶持制度、評比表彰機制和創新會員考核評價體系,使創新教育走規范化、制度化道路,進一步促進學校專業建設和發展的全面繁榮。
第二,要加大對創新教育的投入。學校應在創新教育場地、活動開展、經費支持、指導教師的聘請、材料購置方面為創新教育創造條件,開方便之門,為學生創新教育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第三,要繼續加強有創新思想和能力學生之間的交流,創造條件讓他們走出校園,參加和參觀各級各類的創新大賽作品展,加強與兄弟院校優秀創新能手的協作與交流,從直觀感受和經驗交流,來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第四,要積極創設創新環境,營造良好創新氛圍。定期組織專業教師和學生加強創新理論學習,豐富知識,提高內涵。根據學校工作計劃,結合專業實際,定期開展創新作品設計、創新作品展示等活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并利用學校廣播、會議、講座等形式宣傳創新典型、公布評優評先,樹立創新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營造濃郁的校園創新氛圍。
第五,要深入研究針對目前高職院校生源質量下降的現實情況下機電類專業學生創新教育的良性發展機制。要以專家學者、專業骨干教師、黨員教師和學生骨干為主體構建隊伍,關注和研究創新教育發展道路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最新專業創新發展動態,總結經驗,為學校創新意識教育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技術支撐。
總之,隨著高職教育創新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隨著社會對高職校機電類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關注和對創新人才需求的進一步增加,創新意識教育作為學校專業建設的重要載體,將會對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學校專業競爭力的增強、學生就業質量的提升有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學校創新意識教育和學生創新能力也必將以更加清晰的發展輪廓和更為強大的生命力,綻放在高職校專業教育風景的最前沿!
參考文獻:
[1]王權.機電類專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溫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5
[2]李兵寬,李國濤.加強當代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青年研究,2003.10
[3]奚小網.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6
[4]熊秋媛.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1.111
[5]裴春民.高等學校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淺析[J].價值工程,2011.268
作者簡介:
姚成金(1984- ),男,江蘇常州人,本科,江蘇城市職業學院武進辦學點老師,機電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機電一體化在汽車中的運用,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