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高校學生工作現狀及歐美港臺發達地區學生工作經驗的分析,提出引入社會工作這一概念的建議,并探索了這一學生工作模式的可行性。
關鍵詞:學生工作 社會工作 工作模式
目前中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普遍采用黨政領導下,學工部與各院系聯合管理的方式進行,突出特點體現在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導、集體管理為主要方式。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社會大背景下,高校的這種管理模式在當時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實現了高校整齊劃一、學生齊步走的局面,然而進入21世紀,我國處在社會發展轉型加速期,隨著各方面改革的不斷深化,各種社會矛盾和沖突都陸續爆發出來,這些劇烈的社會變革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道德標準、思維方式以及價值取向。另外,目前的大學生都是90后,這些個體與以往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成長環境,他們對新資訊的接收機會及途徑較之以往更加便捷,每個人也都有很強的個人意識及個性需求,對現行管理模式的不適應使得學生“失范\"行為層出不窮,高校管理出現被動局面,探求新的高校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勢在必行。
一、國外高校學生工作特點
在歐美、港臺等發達地區,政府、學校等組織很早就要面對社會轉型中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與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問題相似。在社區出現社會工作者解決問題的現象蓬勃發展后,許多學者將社會工作的概念引入高校管理中。他們將社會工作中社會工作者與社區受助對象的關系,引申為高校學生工作者(學生思想政治輔導員)與高校學生個體或學生組織(學生社團)甚至學生社區(學生公寓)等的關系,這就是所謂的學校社會工作,即把社會工作的原則方法與技術運用到高校環境中,促成學校形成教與學的良好環境,引導學生尋求個體化的教育,建立社會化人格,習得適應現在與未來的綜合能力。
美國學校社會工作秉承服務應需求而產生和設計的社會工作理念,在需求得不到滿足或出現新的需求時,一些社會工作者或慈善團體便通過開展一系列服務 ,呼吁社會各界幫助解決遇到的困難,進而達成目標。政府也會從宏觀政策層面和規范管理部門中推動學校社會工作發展過程,為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的開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支持。
香港目前比較普遍的是駐校社工服務,社會工作者分駐學校,配合不同學校的需要并與老師合作為學生提供服務,協助受助者解決個人、學業、家庭等問題。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面談式的輔導、小組工作以及多元化的活動等。
臺灣學校社會工作普遍采用外聘模式,進入學校工作的社會工作者隸屬于政府或社會第三部門的專門機構,是專業化職業化的社會工作者,針對學校辦學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應學校的聘任或政府的安排進入學校開展工作。
在學校社會工作較為成熟的歐美、港臺地區,專業的社會工作人員是學校工作的主體,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國大陸尚未建立完整有效的社會工作教育與從業系統,高校學生工作現狀薄弱,對高校內現有的輔導員工作內容及方式進行改變是一可供討論的模式。
二、我國高校學生工作模式探索
我國高校現有的學生工作者(輔導員)以本校留校人員居多,大多是具有對學校、學生狀況熟悉, 在學生中群眾基礎較好等優點,不足是沒有對學校工作的嶄新認識和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指導,在具體實踐中應有別于歐美國家及港臺地區,因地制宜,對西方原有模式做進一步的發展。
1.增強理論儲備
開展全學校現有學生工作者對相關社會工作理論的學習。社會工作雖然具有自己的專業技能, 但最重要的是社會工作者對工作對象的愛心與責任心,這與輔導員在工作中對學生的愛心和責任心是一致的,有了這種內在的動力,社工的各種工作技巧是比較容易掌握的。
2.整合機構資源
整合學校已有的心理咨詢中心、就業指導中心等機構資源,大力挖掘校內潛力,并邀請相關專家定期為學生及學校工作人員進行講座,把專業的心理咨詢與治療、職業發展與規劃等作為學生工作的日常手段,避免將日常工作做成就事論事和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改變學生工作者(輔導員)不懂有關科學管理知識,無相關專業技能的尷尬現象。
3.分層服務引導
首先,秉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做好學生服務工作;其次,對于有“失范”傾向的學生進行規范和處理,引導其向好的方面發展。這里的服務和引導不是簡單的談話就能完成,是指受過專業訓練的工作者秉承著專業的理念,在專業理論的指導下,運用相應的方法和技巧,為學生提供各種正確面對困難、解決問題、恢復正常功能和促進全面發展及潛能發揮的服務活動和服務過程。
4.矩陣式配備人員
矩陣式配備人員是指在對高校輔導員崗位進行科學定位的基礎上,根據高校輔導員的專業特點、個性特質和學生工作特點及崗位職責,有傾向性地分工,例如:黨團建設、心理輔導、就業指導、教育管理、幫貧助困等,形成一個矩陣式結構,從而使經過專業培訓的具有一定社工技能輔導員可以向矩陣里的學生提供專業的服務,同樣,矩陣里的所有學生都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專業服務。
另外,還有進入社區——不僅指學生公寓,還指廣義的家庭所在社區這一更加廣泛和深入的學校社會工作方式,能夠實現學校、學生、家長、社會全方位的溝通和協調發展。然而,因為我國高校發展較之歐美等發達地區的相對滯后性,學校和社區綜合性活動等對學校配套設施及相關專業人士有嚴格的限制,所以這里不再展開,但引入專業的學校社會工作已經成為高校學生工作功能拓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張樂天.社會工作概論[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2]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