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日照銀行探索物流金融案例研究,認為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對金融業務的模擬與借鑒重點不是業務流程與操作方法,關鍵是其運作理念的學習與應用,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金融創新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物流金融 探索 運作理念 案例
近年來,隨著中小企業專營機構(部門)的設立,各大型商業銀行在金融服務方面不僅繼續保持高端市場優勢地位,而且已經在加強和改進對中小企業等弱勢群體的金融服務方面大步前進,對區域優質金融資源的擠占、爭奪力度不斷增強,使得原本處于競爭劣勢的地方中小商業銀行處境更加艱難。在此背景下,日照銀行充分發揮地方金融機構機制靈活、反映迅捷的優勢,通過吸收物流金融運作理念,不斷模擬、試驗、整合,由前期簡單的“倉單質押貸款”業務、最終形成一個由系列產品構成的獨特業務品牌“物流銀行”。借助“物流銀行”,日照銀行在繼續占據地方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市場優勢地位的同時,成功地將金融服務觸角延伸至市外、省外。
一、日照銀行探索物流金融業務的過程
2000年12月28日,日照市3家嚴重資不抵債高風險信用社:原日照城市信用社、原日照城市中心社、原石臼城市信用社合并組建日照市城市商業銀行,2009年更名為日照銀行。組建之初,日照銀行自身資產規模較小,市場占有率低,在全市金融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截至2001年末,日照銀行注冊資本金1.0538億元,資產總額18.18億元,負債總額17億元,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6.45億元,占全市10.9%,各項貸款余額10.59億元,占全市8.11%。為尋求突破,日照銀行進一步明確“中小企業的銀行、市民自己的銀行”的市場戰略定位,開始了對物流金融業務的探索之旅。
2002年3月,日照銀行嘗試開辦“倉單質押貸款”業務。2003年6月,開辦“保兌倉”業務。2004年以后,“保兌倉”業務逐漸演化成“廠商銀”、“商商銀”三方聯合授信業務。即為保證購貨方、供貨方雙方簽訂的購銷合同的順利履行,確保供貨方及時預收貨款,銀行為供貨方和購貨方之間的付款訂貨和貨款結算提供服務,三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礎上而達成的合作。2005年9月,日照銀行在“倉單質押貸款”業務基礎上,推出“存貨質押授信”業務,即“流動資產質押授信”業務,借款人可以將自營商品存放于日照行指定或認可的倉庫作為質物,以一定的質押比例取得授信額度,授信期間質押商品可以銷售、串換,以滿足商品流動性的要求。2007年3月,開辦“應收賬款質押貸款”業務,借款申請人可以其自身所有,并經付款人確認的應收賬款作為質物向銀行申請貸款融資。2007年9月,日照銀行整合“倉單質押貸款”、“存貨質押授信”業務推出“銀港通”,即中小企業以其在倉儲單位存入貨物的提貨憑證作質押(倉儲監管單位承擔對提貨憑證載明貨物的倉儲保管、凍結責任),由出質人或第三人提供擔保向銀行進行融資。
“銀港通”推出后至2010年一季度,日照銀行沒有推出新的物流金融業務。2010年5月,日照銀行推出“小額保理”業務,即銀行購買供貨方因賒銷而產生的短期應收賬款債權,并先期將貨款支付給購貨方,然后再由銀行作為債權人代理供貨方向購貨方催收。2010年9月至12月底,先后開辦內陸鋼鐵企業港口貨押融資業務、港口腹地銀行背對背港口銀行國際信用證業務、港口用地實體企業前移業務、商業承兌匯票保貼和商業承兌匯票質押業務等四類業務,并將其與2002年以來開辦的各類物流金融業務進行統一整合,最終形成統一的“物流銀行”業務。2011年,日照銀行又先后推出了代理采購業務、核心企業與上下游業務以及銀團國內信用證業務三類業務,進一步充實了“物流銀行”內涵。2011年12月,日照銀行與徽商銀行、吉林銀行、晉商銀行、河北銀行等四家城商行簽訂《中小商業銀行國內貿易融資業務合作框架協議》,重點就如何開展物流金融業務合作進行了約定。
二、日照銀行對物流金融業務探索的特點:模擬與嬗變
(一)復制后簡單的模擬運用。1999-2004年,我國物流金融業務實踐尚處于起步階段,主要業務品種為倉單質押。期間,理論界已于2002年“融通倉”的提出實現了重大突破。日照銀行成立于2000年末,經過一年的緩沖,于2002年成功開辦“倉單質押貸款”業務,2003年開辦“保兌倉”業務。2004年廣東發展銀行推出“廠商銀”業務,同年,日照銀行將“保兌倉”業務升級演化為“廠商銀”、“商商銀”三方聯合授信業務。但與理論界研究和其他銀行實踐不同的是,日照銀行開辦的三類業務均是簡化的,即沒有完全復制、照搬相關業務內容,而是結合實際采取簡化操作。如“保兌倉”以及“廠商銀”、“商商銀”等三方聯合授信業務只提供銀行承兌匯票服務,不提供貸款融資。
(二)借鑒與創新的結合。自2006至2010年,雖然國內外對物流金融的研究、應用明顯增多,但日照銀行對物流金融的探索重點放在吸收與消化物流金融運作理念方面,因此,新推出的物流金融業務雖然較少,但創新性、實用性的內容增多。2005年,日照銀行在“倉單質押貸款”業務基礎上推出“存貨質押授信”業務,最大的變化是不再局限于商貿流通企業和票據服務,而是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2007年,整合“倉單質押貸款”、“存貨質押授信”兩類信貸業務為“銀港通”業務,首次引入第三方監管公司,將物流金融業務由點對點服務延伸至供應鏈領域,并成功榮獲《銀行家》雜志“金融產品十佳獎”。
(三)嬗變于本土化運作。至2010年,物流金融的研究與實踐已發展到供應鏈金融階段。為此,日照銀行借鑒物流金融理念,明確提出“拎葡萄把”概念,“葡萄”就是供應鏈上的大小企業客戶,“拎葡萄把”就是一拎一串,而且拎起來,要抖一抖,凡是掉下來的都是劣質客戶。“葡萄把”拎起來了,就要基于實際情況綜合運用多種成熟的金融工具,針對不同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群體特性設計融資解決方案。
三、日照銀行探索物流金融的成功經驗
自2002年開始探索物流金融業務以來,日照銀行已累計為567家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票據等多種融資金額達374億元。2010年推出“物流銀行”業務后,在不到2年時間內,已累計為69家中小企業提供融資82億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將其成功經驗歸結為以下幾方面:
(一)摘除籠罩在金融創新上的神秘面紗。長期以來,國內外主流觀點均認為金融創新是規避金融監管的產物,創造性地開辦一些以前沒有的金融業務,達到既實現盈利又能逃避金融監管約束的目的。日照銀行在物流金融探索實踐中,并沒有沿襲傳統的金融創新之路,而是成功趟出一條復制、嫁接、整合的模擬與嬗變之路。在這條路上,日照銀行調整的是心態,即變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破除的是已有經驗的束縛,即吸收已有物流金融理論與實踐的實質內涵,但不完全沿襲其所走過的路子。可以說,日照銀行是完全摘除了籠罩在金融創新上的神秘面紗,以務實的態度開展物流金融業務。在物流金融探索過程中,日照銀行從上到下并沒有以開辦物流金融業務作為金融創新,只是基于企業實際情況,綜合運用各種已運用成熟的金融工具,對其進行重新包裝、合理組合。
(二)旗幟性或方向性的引導理念。在對物流金融的探索過程中,有三個說法在日照銀行廣為流傳,一是“因港立市”,二是“學而用用而學”,三是“借網捕魚與綱舉目張”。這三種說法可謂是日照銀行探索物流金融業務的綱領性指導思想。日照銀行對物流金融業務的探索始于“因港立市”,因為日照港年貨物吞吐量已過億元噸,位列全國前十,若按吞吐量計算貨物總值已超過7000多億元。但當地金融機構為其提供的綜合化金融服務占比卻很小,日照銀行想把這些客戶留在日照,于是開始探索物流金融業務。“學而用用而學”就是不管做什么,先要學會、弄懂,并將其應用于具體工作中,遇到新問題新情況無法解決時,要盡其所能去學,直到學會、學通為止。因此,日照銀行物流金融業務的發展基本上與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保持一致。“借網捕魚與綱舉目張”講的是物流金融業務的具體實踐操作,“結網”即培養新客戶需要很長時間,不如“借網”即利用物流鏈、供應鏈,以“拎葡萄把”方式篩選優質客戶;“綱”即所借之“網”上最核心的“客戶”,“目”即鏈條上的優質中小企業客戶,舉一“綱”,萬“目”張。
(三)自下而上式探索、總結、推廣。在對物流金融的探索過程中,日照銀行各支行一直是先行者,自2002年起,每一新開辦或推出的物流金融業務品種,均是支行發起,實際運作一段時間后,再由總行統一總結并予以推廣應用。如東港支行首推倉單質押貸款和保兌倉業務,石臼支行最早開辦存貨質押授信和應收賬款質押貸款業務,日照銀行銀海支行最先提出“物流銀行”概念等等。由下而上,不干涉、不限制基層行探索應用新業務的自主性與積極性,鼓勵基層行大膽探索創新,并主動將成功做法予以總結推廣,這不僅為日照銀行探索應用物流金融業務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也成為日照銀行各項業務探索創新的有效途徑。
四、基本結論與啟示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日照銀行探索物流金融的途徑在金融創新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能夠解決復制、模擬先進金融業務所帶來的水土不服問題。雖然從表面上看,日照銀行對物流金融業務的模擬與嬗變也與我國金融機構當前復制、模擬的業務創新主流方式沒有太大區別,但關鍵是日照銀行在對物流金融業務進行復制、模擬時,吸收的是其業務運作理念,而不是其業務操作流程。
當前我國金融機構在模擬借鑒先進金融業務時,都在努力使其本土化,以適應自身需要。我國金融機構尤其是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在不具備創造性開辦以前沒有的金融業務條件之前,探索應用新的業務品種,模擬借鑒先進的業務經驗是必須的途徑。但日照銀行探索物流金融案例給我們的啟示是:金融業務模擬與借鑒的重點不是其業務流程與操作方法,關鍵是其運作理念的學習與應用。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而言,學習或復制金融產品容易,難在如何結合自身實際,形成新理念與制度約束體系,并可以有針對性地為客戶設計、提供個性化融資方案。就這點,日照銀行成功探索物流金融業務的過程、特點及其經驗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謝圣濤.國外物流金融研究綜述.物流科技,2010(4)
[2] 孫建勇,趙道致,何龍飛.供應鏈金融模式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Vol19 No5
[3] Rutberg.Financing the Supply Chain by Piggy—backing on the Massive Distribution Clout of United Parcel Service.The Secured lender,2002,58(6)
作者簡介:
秦緒紅(1965- ),女,經濟師,中國人民銀行日照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