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年來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是業界關注的焦點,如何拓寬融資渠道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文章首先剖析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具體思路,分析了中小企業的渠道融資的各種辦法。
關鍵詞:融資渠道 融資 拓寬
一、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產生的原因
1.銀行和擔保機構為控制風險,保證盈利而嫌貧愛富
金融機構把競爭的重點放在了大企業,對于中小企業,鮮有銀行敢在這一領域涉水太深。
2.政策性擔保機構缺失,造成了中小企業擔保無門
銀行為了降低風險,必然會要求中小企業在提供了足夠的抵押物或者擔保之后才敢放款。但是銀行的門檻高,擔保公司的門檻一樣不低。現在國有的擔保機構基本上由原來的事業單位轉成了國資委下屬的企業,控制風險,保證盈利同樣成了他們的經營目標。為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如今的擔保機構對中小企業擔保中要求與銀行審貸標準基本相同。客戶對象幾乎與銀行重疊,無法對那些不敢貸款卻真正需要擔保機構擔保的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在中小企業組成的金字塔結構中,目前只有那些處于中間層次的企業可以獲得擔保,對于大量的處于底層的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幾乎不會施以援手。
3.目前的金融體制導致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
銀行和擔保機構為了控制風險,保證盈利,紛紛提高自己的門檻,這是一個世界各國都面臨的問題,但在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發育比較健全。非銀行金融產品種類比較多,中小企業70%的資金是通過直接融資得到的,只有30%的資金來自銀行貸款。而我國由于金融體制的限制,直接融資這條路很難。中小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直接融資的途徑有證券市場,包括中小板和創業板,還有私募股權基金、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以及債券市場等。在海外,中小企業成長過程中的融資不僅僅依靠銀行的貸款,很多時候獲得風險投資或者創投的幫助,然而我國的中小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很難獲得這樣的融資。現在的創投公司只是看中比較成熟,能上創業板和證券市場的企業,其短期目的和利益性都很強。
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思路
1.構建信用擔保體系
強調多元化資金、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績優者,商業性擔保和民間互助擔保作為必要補充。運用必要的政策支持,創造條件重點打造一批經營業績突出,制度健全,管理規范的擔保機構,加快組建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機構。抓緊制定擔保機構風險控制和信用擔保資金補償,鼓勵機制政策,推動信用擔保評估和行業自律制度,引進和規范信用擔保行業發展。
2.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改善金融服務。
針對大銀行遠離中小企業的現狀,可適當下放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審批權限,對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業可以發放信用貸款,簡化審貸手續,完善授信制度,擴大信貸比例,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銀行的管理成本,各股份制商業銀行要努力實現金融理念,金融產品和服務功能的創新。
3.完善創新多層次資本市場
從國際、國內的實踐看,通過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是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困境的一條有效途徑。雖然中小企業板開通以來,為部分中小企業籌資提供了可行的渠道,但由于受到發行條件、政策和市場的約束,遠遠不能滿足廣大中小企業融資的需求。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盡快推出三板市場和國際板,使企業技術創新、風險資本,及資本市場形成良性互動的局面,是解決更多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有效途徑。
三、中小企業多渠道融資分析
企業的融資方式可從融資主體區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可以區分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內源融資是企業依靠自有財產投入來滿足發展及投資要求。外源融資是指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在企業內部融資不能滿足需要時,中小企業自然將目光投向外部,向外部籌集資金,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資金,并使之轉化為自己的投資。一個新企業的建立初期主要依靠內源融資,當企業得以生存并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則可以利用外源融資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競爭能力。內源融資是企業最基本的融資方式。企業之所以可以進行外源融資,取決于企業內源融資的規模和比重。第二層次可以將外源融資劃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方式主要有:企業內部職工集資、民間集資或借款、短期拆借、企業投資公司(基金)投資或貸款、借券融資及股權融資等。間接融資渠道主要是商業銀行貸款、融資租賃、擔保融資、信托融資等。
從企業規模分析,小企業受自身條件所限更多地偏好于直接融資方式,以民間信貸包括企業間借貸為主,有一定規模的企業由于完成了一定程度的原始積累,具備了一定的資金實力,主要尋求間接融資方式,并以銀行貸款為主。規模較大,持續盈利能力較強,發展前景好的企業以股權融資為主。從企業發展階段分析,在創業階段,企業主要依靠直接融資,在發展階段,以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為輔,在成熟階段,企業則又會選擇高一層次的融資方式,開展大規模的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相比較而言,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源比間接融資更廣泛,但是各種融資方式受到現行法律、法規的嚴格限制,而間接融資方式則受到中小企業自身條件和金融信貸政策的限制。
參考文獻:
[1]尹雙明.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問題與創新.山東經濟,2007.1
[2]吳曉謹,陳曉紅.基于社會資本的集群中小企業融資行為研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