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于2012年7月倫敦奧運會這個背景,探討“中國制造”目前的處境,從品牌全球化著手,通過分析北京水晶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發展歷程,淺析品牌全球化對于“中國制造”的獨特意義。
關鍵詞:倫敦奧運會 中國制造 品牌全球化
2012年的中國,從奧運會與奧林匹克精神中收獲的東西,除了金牌與國家榮譽外,大概就是“中國制造”的相關新聞。據統計,倫敦奧運商品中,由中國制造的紀念品就高達65%,這些“中國制造”的奧運產品大多是由中小外貿企業生產制造的,他們的產品工藝精良深受世界各地消費者喜歡,但是因為實力的有限性,在世界舞臺上大多隱姓埋名為他人做嫁衣,唯獨有一家中國企業不僅讓奧運會在世人面前露臉,還讓自己也露臉,它就是“倫敦碗”的出品方——來自中關村的北京水晶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倫敦奧運會期間,水晶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除了提供包括開幕式在內的所有儀式的數字內容外,還要提供場館設計可視化模擬、體育演示等科普教育宣傳、宣傳影片以及吉祥物推廣等方方面面的服務。實際上,這不是北京水晶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奧運會的首次牽手。早在2001年,它就成為北京奧申委熱心贊助商,并最終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圖像設計服務提供商。在完成了北京奧運開幕式上“卷軸”、“碗口”的數字影像之后,水晶石一炮打響。借助奧運會,北京水晶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僅收獲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并贏得了“幾何級”發展的機會。那么,對于任何一個意圖跨出國門的企業而言,要想維系或擴大發展首先就要學會應對品牌全球化。
品牌全球化是企業在進行跨國生產經營的活動中推出全球化的品牌,并占領世界市場的過程。即企業在全球性的營銷活動中,樹立自己的品牌定位形象,達到一個全球化的目標。不僅要利用本國的資源條件和市場,還必須利用國外的資源和市場,進行跨國經營,即在國外投資、生產、組織和策劃國際市場營銷活動。
一、品牌全球化具有領導優勢
當一個品牌發展成為全球化品牌,這意味著它有潛在的市場,在全球行業范圍內廣闊的顧客群和良好的市場形象。如汽車行業的美國通用、福特公司;德國大眾;日本豐田等;飲料行業的美國可口可樂;IT行業的微軟公司。
在2012倫敦奧運會開幕前,各個國家發布各自代表團參加奧運會的出場服及相關比賽裝備。荷蘭代表團的服飾裝備,以獨特炫目的設計和時尚撞色的搭配被評為本屆賽事最美代表團。而鮮為人知的是,這支最美代表團的所有包類裝備均由阿里巴巴出口會員福建泉州一博公司生產。一博是著名運動品牌Asics(愛斯克斯)全球供應商,公司為倫敦奧運會代表團配備雙肩背包、手提包、旅行包等各類大小裝備包就有1.8萬多個。同樣,位于浙江武義縣的旗幟生產商金氏實業公司也通過阿里巴巴拿到倫敦奧運會訂單。據了解,公司為倫敦奧運會總共做了大大小小四千萬面旗幟,倫敦奧運會上飄揚的各國國旗中,每十面國旗就有兩面是該公司生產的。然而,不論一博公司還是金氏實業公司,他們的利潤都得依附于阿里巴巴這個品牌全球化的跨國公司,阿里巴巴對這些“中國制造”有絕對的主導權。
二、品牌全球化具有很強的品牌親和力
品牌親和力是指創造有益的品牌聯想,讓人感到該品牌實力雄厚。北京水晶石股份有限公司在走出國門時,為了實現品牌全球化,公司采用本土化的品牌策略。在設立倫敦分公司之前,公司花了1個月的時間去當地調查,親自登門拜訪中國企業在英國的公司以及英國本土的創意公司。了解到:雖然顧客在國家之間的旅行日漸頻繁以及新聞媒體的廣泛傳播的范圍和互聯網的發展涵蓋了全世界各個國家,但是,要想成為全球性品牌,必須致力于本土化,這樣才能使品牌具有親和力。
三、品牌全球化具有規模效益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各國之間的貿易壁壘逐步減小,促進了資本、技術的進一步流通,由此帶來規模經濟效益——在許多行業,這被認為是獲得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經濟全球化使中國正有著越來越多的機會,全球化品牌的企業因為在廣告、促銷、包裝以及品牌其他方面的設計宣傳易幫助企業獲得規模效益,降低成本,也使依附于全球化品牌的“中國制造”獲得了更大的市場和利益。
在倫敦奧運會上,中國的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打開全球大門。浙江茂森旗幟是中國最早試水電子商務的外貿企業之一。從德國世界杯、南非世界杯到倫敦奧運會,幾乎每年重要的全球賽事,通過阿里國際業務平臺,都有茂森的參與機會,其制作的旗幟已經出口到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于中國中小型外貿企業而言,建立渠道和品牌需要大量精力,過度依賴中間商又增加了企業風險,傳統的代工模式留給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空間又很小,電子商務靈活度高、成本較低,就成了中小型外貿企業的“市場拓展員”。
“借奧運的影響力,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降低商業成本,實現中小企業生態聚合,讓他們由此能夠面對全球市場,這是電子商務的魅力所在,也是我國中小企業應對品牌全球化的一種策略。
參考文獻:
[1]http://www.cqcb.com/cbnews/gusty/2012-07-30/1268389.html
[2]張冰.中國企業如何應對品牌全球化[N].市場報,2002
[3]http://www.chinaispo.com.cn/zt/London/show/384.html
[4]周玫.我國企業應以本土化策略來推進品牌國際化[J].江西社會科學,2004.10
[5]陳文剛.中國企業創建國際性品牌的意義[J].咸寧學院學報,2006.5
作者簡介:
景莉莉(1983.10- ),女,職業:教師,畢業于長春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學歷,本科專業:市場營銷,研究生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方向:企業管理,自2010年8月份至今在吉林財經大學信息經濟學院工商系從事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