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教務與學工一直是高校管理的兩大重要環節,在高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對高校的教學水平與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存在著兩者相分離的現象,由此導致了許多問題。本文就旨在通過組建教務與學工聯動促學工程實現高校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形成積極、高校、互動的管理模式。
關鍵詞:教務 學工 聯動促學
項目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傳媒學院輔導員專項課題《教務與學工聯動促學工程實施路徑研究》,課題編號11FDY009
2009年,浙江傳媒學院提出“八大工程”,其中包括“校內教務學工聯動促學工程”,這一舉措是針對長久以來教務與學生工作存在的“兩張皮”現象而提出的,旨在提高教務與學工部門的工作效率,更好地配置資源。
高校教務工作與學生工作長久以來一直是我國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兩項重要管理環節,既相互獨立,又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相互關聯。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將這兩者根據其相應職能分別歸屬于高校管理中的兩個不同職能部門——教務處與學生處。這種傳統意義上的分工與規劃在我國教育史上有過積極的作用,但反觀現在,這種分工體制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有詬病產生。
社會經濟的發展,高校培養人才方案的調整,都對高校內部的組織管理體系提出了挑戰。如何從實際出發,正確認識發揮高校內部管理機制的作用,與時俱進,創新改革,科學、高效地為學生服務,切實培育社會所需人才。本文將以浙江傳媒學院提出的“八大工程”中的“校內教務與學工聯動促學工程”為出發點,深入探討教務與學工的聯動體制。
1.“教務與學工聯動促學工程”的依據與意義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而教務與學生工作是培育環節中的兩項重要工作,這兩者既獨立又相融。雖然多數高校將教務與學生工作分屬于不同的部門,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無論是組織結構、職能分配還是資源配置,都存在著一定的相交叉、相脫節的現象,進而影響到學校的組織運行效率。
高校的教務工作主要包括教學管理工作、日常教學運行、教學質量監控和實踐管理工作,教務工作具有嚴格的規定與條理,為了管理上的方便往往強調統一行動,如教學計劃的統一制定等各類教學指令的統一,這種管理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學事故的出現,但這種單一的管理模式卻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學生的利益,如學生因為教學計劃的統一制定往往不能自由選擇喜歡與需要的課程。相對來說,學生工作更關注學生日常事務與學生活動的管理,如黨建、團學活動、日常考勤、就業等。這種教務與學工分家的管理模式,人為上進行了板塊切割,看似分工明確,實則責任督導不到位,管理資源分散,互相推諉、互相埋怨、管理運行效率低下:一方面教學工作人員將學風、校風建設的責任全部推到思政工作線上,認為學風不好、校風不好就是學生工作沒有到位;另一方面思政老師埋怨教學工作人員不管教學紀律,睜只眼閉只眼,出了問題卻又向思政老師問責;尤其是一些界限模糊的工作,兩者互相推脫,都不愿做,或者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雖然教務教學工作與學生工作都有各自獨立的工作目標、工作方法,但兩者都是圍繞著培養高素質人才這一根本而來的。他們具有一致的工作目標、同一的工作對象、關聯的工作績效、互補的價值功能以及一致的“招生—培養—就業”的價值鏈導向,兩者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因此,客觀上要求兩者站在全局高度,以學生為根本,“分工”不“分家”,在工作上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互融合,形成積極、高效、互動的管理模式。
2.“教務與學工聯動促學工程”的構建原則
考慮到浙江傳媒學院2011年新成立的分校區,有了第一批新生的入住,但是新起步的校區,各方面軟硬件設備等配套上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在聯動工程的構建中,我們就要充分考慮到這個特殊性。
2.1思想是先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的個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財富,是一種能激發每個受教育者檢點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學生工作線與教學工作線上的教職員工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政治動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支隊伍的領導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高低,也關系著聯動工程能否取得實效。這就要求要成為一名成功的教育者,就要樹立正確的思想——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堅持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2.2組織作保障
組織是為了達到某些特定目標經由分工與合作及不同層次的權力和責任制度,而構成的人的集合。在組織設計過程中,則是緊繞高校“成人成才”目標,秉著高效的原則,動態地調整,以臻完善。由此看來,組織是開展聯動工程的強力的保障。充分調動組織中每一元素的力量,發揮好教師、學生黨員以及學生干部的帶頭示范作用。
2.3管理為依托
管理是科學與藝術的相結合,是掌與握之術。掌以求拓展,握以求合力。在構建教務學工聯動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充分進行管理,強化學生管理、教師管理、各二級學院管理以及跨校區管理,并制定相應制度,以達到高效的運行目的。
2.4學生是主體
《面向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宣言:觀念與行動》第七條指出,“國家和高等教育機構的決策者應將學生以及他們的需要置于中心位置,應將他們看作高等教育革新的重要的伙伴和負責任的一方”。大學生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的主體。育人為本,就是要將學生放在教育的首位,以學生為管理的主體,以學生為各項活動的主體,尊重學生的訴求,滿足學生對于學業及其他各方面的需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學生的主動性、呵護學生的參與性、欣賞學生的創造性。
3.“教務與學工聯動促學工程”的實施探索
3.1定期會晤,互通有無
會議是各類組織管理機構及時了解信息與溝通的有效途徑,尤其還存在著分校區剛剛起步、有很多問題的實際情況。通過定期的會晤,及時交流新校區與老校區之間存在的問題,特別是新校區的學生在學業需求與情感需求上的問題,反饋到教學教務工作線與學生工作線上,教學工作人員對于學生學業的需求及時進行調整,同時由于學生工作線的老師活躍在學生一線中,及時獲取學生的需求與問題,反饋的同時進行情緒的安撫,避免出現學生混亂。
3.2網絡共享,實現無縫隙管理
教務教學工作線與學生工作線在實際工作中是兩條相對獨立的管理運行系統,信息的交流局限在各自的系統內,即縱向信息上下流通順暢,橫向信息則流通不暢,影響了管理運行效率。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建立一種無縫隙管理。所謂的無縫隙管理,就是從不同角度、各個方面都關注到位,不能留下任何管理上的漏洞與縫隙。
我們可以通過辦公網絡來進行信息共享。將教務與學工信息在網上進行發布,充分利用網絡進行辦公,提高工作效率。教務處可以將近期教學教務計劃及相關信息發布到網上,學生工作線亦可將學生近期日常考勤等信息發布到網上進行共享。
3.3加強學風建設,強化教務與學工合作
以學風建設為平臺,加強教務教學與學工的合作。學風建設是根本,良好的學風是一個學校培養學生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的根本所在。學風建設與教務學工息息相關,需要教務學工共同努力。
綜合來說,一個學期大體可以分為開學、日常、期中、日常、期末這五個時段,進入一個學期后,教務處與學生處應該按照一套規范的模式進行運作,以達到高效的目的。
一方面,教務學工定期聽課制。教務學工定期聽課,從教務線來講,有利于了解教師的教學水平,從專業角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從學工角度,有利于深入了解課堂狀況,學生出勤狀況、教師課堂質量等,雙方互通有無,及時溝通,利于提高教學水平。
另一方面,教務學工共同參與課堂考勤。課堂考勤不僅僅是學工線的事情,更是任課教師的責任。部分任課教師“一心只教圣賢書,兩眼不觀考勤事”的教學狀態需要改變。從教務線上來說,任課教師往往更有考勤的優勢,可以利用平時成績、考試資格等進行限制;從學工線上來講,可以利用學生會進行課堂考勤、思政教師進行抽查的方式進行。
3.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生力軍”。教學工作與學工工作的聯動最終還是要依靠廣大教師去落實,一方面,從教師自我建設方面來講,“廣大高校教師要切實肩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強師德建設,弘揚優良教風,提高業務水平,以高尚師德、人格魅力、學識風范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另一方面,從學校對教師的培養建設上來講,“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充分信任、緊緊依靠廣大教師,提升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地位,改善教師待遇,關心教師健康,形成更加濃厚的尊師重教社會風尚,使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3.5加強學生社團活動建設
大學生社團活動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此外,學生社團活動還是專業教育與團學活動相結合的良好實踐契機。尤其對于浙江傳媒學院專業特色濃、實踐性強的實際來說,學生社團活動能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鮮明地體驗專業教育。具體來說,以各二級學院為單位,聘請專業教師擔任指導教師,以專業特色為走向,在舉辦社團活動的時候要充分調用專業技能,在活動中實踐、在活動中升華。
浙江傳媒學院文化創意學院的“芯動力·創意月”系列活動就是一項充分結合了專業與實踐的活動,文化創意學院包括廣告學、媒體創意專業、公共關系學三大學科,在“芯動力·創意月”開展期間,邀請來自專業一線德高望重的前輩進行專業講座,開展專業競賽,如公關大賽、廣告大賽,同時學院社團在此期間以專業為背景開展社團活動,如指尖某某手工社團承辦的創意市集,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意,最后就是在閉幕式中將創意月期間的成果展示匯報,還有學生的創意短片、禮儀團隊、cosplay的展示。總之,通過這次創意月的系列活動,讓學生享受了一次專業與樂趣相結合的盛宴,這種社團活動模式是值得學習與肯定的。
4.結語
“教務與學工聯動促學工程”是高校教育管理體系中的一項重要變革,它的實施將教務與學工從原有的體系中解放出來,擺脫各自為政的陣地,互通有無、高度配合,切實推動育人成才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周霞,陳鴻,王永利.構建教學與學生工作整合型管理體系的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7.12
[2]孔偉.論學生工作與教學工作的互動關系[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9
[3]謝雪梅.論教學管理與學生工作的互動[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
[4]代浩云.高校教學工作與團學工作一體化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0
[5]楊彥勤,辛全才,趙延風.院(系)教學與學生工作聯動機機制的建立與實踐[J].理工高教研究,2007
作者簡介:
林鳳嬌(1989- ),女,本科,浙江傳媒學院教師;
朱強(1982- ),男,碩士,講師,浙江傳媒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