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國際競爭已經日趨激烈,競爭的關鍵在于依托科學技術的創新轉化為生產力,用創新來驅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效率的提高。本文從宏觀層面、中觀角度和微觀領域分析了創新驅動發展研究的現實意義,并結合歐洲創新集群的成功案例,提出在我國當今形勢下創新驅動發展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創新發展 創新集群 國家創新體系 創新型企業
引言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科技已成為推進國家發展的第一生產力,而創新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核心,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驅動力。由于歷史因素的制約,我國未能借助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發生跨越式的進步,相反則成了列強發展的犧牲品和附屬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加強“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貫徹實施,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正逐步減小。但由于創新能力薄弱,我國一直缺乏與發達國家或同位國家競爭的核心驅動力。
1.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研究的現狀
目前在創新驅動發展的研究中,我國還未形成一個系統的體系。從中觀集群和微觀個體層面、不同經濟領域的研究雖然相對較多,但由于研究對象較分散,也未對該層面從整體上進行歸納總結,因此尚未在該領域、層面內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同時,整個國家創新體系的宏觀層面上的分析研究更是少而又少,可見,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研究,從宏觀到微觀的整體脈絡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
微觀領域中,龐景安、于潔、曹燕通過借鑒MD國際競爭力評價的理論和方法,結合我國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研究和構建了全面評價我國企業創新發展的綜合指標體系——中國企業創新發展指數,并得出我國各省市和工業企業創新發展優劣狀況的排序。研究指出,目前在我國高技術行業和裝備制造業,科技含量與創新發展水平都比較高,而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技術創新的總體水平還有待提高,總體來看我國與發達國家的企業相比,創新能力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甘濤、王昆鵬從經濟參與主體的角度進行研究,強調創新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并通過對我國企業現狀的分析,提出適應其發展的創新路徑的選擇。
從中觀角度看,曹華、劉瑞以我國西南六省區市經濟聯動發展的政策創新為例,對區域聯動發展的經濟政策創新進行了研究,論述了區域經濟政策創新對西南六省區市經濟聯動發展具有較大的正面促進作用。
在宏觀層面上,王玉民從我國的具體國情出發,通過對我國創新發展戰略的研究,分析了新世紀我國創新發展模式轉變的機遇與挑戰,提出了創新體系研究的側重點是:(1)落實創新發展的戰略方針,(2)突出技術創新為戰略重點,(3)突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4)突出創新領域的重點選擇原則,(5)強化區域技術創新體系建設,(6)建立集中與分散協調的宏觀體系模式,克服宏觀調控發散、微觀管理僵化的弊端,(7)改善創新環境、優化資源配置方式。最終指出我國的創新發展,不缺乏理念,現在急需的是,在社會實踐中樹立創新者優的干部考核、物質分配、精神激勵的價值準則,探尋務實的創新發展方式方法,弘揚拼爭跨越的精神,增強再創輝煌的民族自信心。
2.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研究的現實意義
目前,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還很薄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還很匱乏,已形成了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使我國企業不得不依附于具有核心技術產權的發達國家而成為其廉價的制造工廠。在宏觀層面上,創新驅動發展策略有利于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早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創新體系的建成。從中觀角度出發,創新驅動生產策略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需要,有利于創新集群依靠知識來發展經濟,促進我國經濟的繁榮發展。在微觀領域中,創新驅動發展策略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轉變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有利于促進創新型企業更快更多地建成。
3.我國創新驅動發展路徑選擇
結合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和經濟發展的現狀,依據當代國情和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特征,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實施可行的、有效的、具體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策略,才能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健康、協調的發展。目前,我國應以建立發展創新集群為主要任務,以創新集群帶動創新型企業的快速完善和不斷發展,使高質量高水平的大量創新集群的繁榮發展成為國家創新體系完備的重要支撐。
在歐洲,創新集群已成為歐洲經濟具有競爭力的主要特征,創新集群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主要源泉。我國在經濟發展中要以創新集群為抓手,依此將我國經濟發展帶入一個新境界——以知識、技術為動力的經濟。由于我國創新集群起步相對比較晚,對此的政策、資金、研發等方面的支持也不夠完善,在發展中尚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我國應把對創新集群的建設作為首要任務,因為創新集群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支柱,只有把創新集群的支柱建得又多又牢,才能把國家創新體系建得又穩又高,由產業經濟的發展促進國家經濟的繁榮。
同時,利用創新集群的發展帶動創新型企業的完善和提高。在我國,相比國有企業及非公有的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在技術、資金等方面缺少必要的競爭優勢,也很少得到國家優惠政策的扶持。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下,由于沒有核心創造力,使中小企業往往依靠廉價的勞動力成為技術含量極低的代加工廠,或者在惡性競爭中選擇生產質次價低的不合格產品來打價格戰,這對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對中小企業行為的規范和提升其創新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創新集群的建設中,應重視實施大企業帶動小企業創新發展的策略。大企業不但要做到自己不斷創新,同時還要積極促成集群內部其他成員的創新。小企業應充分依靠創新集群內部高科技、低成本、高附加值的有利條件,努力發展、提升自己。
因此,通過以上的分析,結合當前我國的具體國情,為使創新驅動發展的策略達到其積極作用最大化,在現階段的我國應以建立創新集群為主要任務,把創新集群作為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支柱,同時用創新集群帶動廣大創新型企業的快速完善和不斷發展。使創新集群成為連接國家創新體系和創新型企業的軸承,用集群的創新發展加快宏觀和微觀發展的運轉。
4.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政策建議
在現階段經濟發展過程中,結合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一些具體的政策建議:
(1)加大創新在生產中的投入力度,依靠科技逐步杜絕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發展模式,加快經濟發展轉變方式,加大科技成果的轉化力度。
(2)增大對中小企業發展、創新的政策傾斜,引導我國企業向創新型發展。
(3)運用高新技術加快提升傳統產業,同時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4)整合創新資源,促進科教資源和產業資源融合,實現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5)大力發展教育,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和引進創新型人才。
(6)深化科技創新管理體制的改革,利用現代化技術和方式進行統一管理。
(7)擴大和深化對外交流合作,在引進先進科學技術的基礎上加大自我創新意識的培養,驅動我國經濟的發展。
5.小結
文章從不同層次與角度對創新驅動發展研究進行了闡述,并結合我國具體國情,提出了以創新集群為抓手,帶動國家創新體系的構建和創新型企業完善和發展的路徑選擇,必將對我國企業和國家經濟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全文)
[2] “創新驅動戰略”塑造新江蘇[EB/OL]. (2011-02-23) [2011-11-18] http://news.hexun.com/2011-02-23/127508488.html
[3] 朱滋婷,于麗英.歐洲創新集群的發展及對我國的借鑒[J]. 科技管理研究,2010(23):199-202
[4] 曹華,劉瑞.區域聯動發展的經濟政策創新研究——以我國西南六省區市經濟聯動發展的政策創新為例[J].經濟問題探索,2010(2):40-45
[5] 莫凡.提高我國科技創新水平的思考[J].宏觀經濟管理2011(3):49-50
[6] 王昆鵬.芻議企業管理現狀及其創新發展[J].中國商貿201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