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際貿易》課程中“國際服務貿易”部分教學內容改革的意義
一直以來,《國際貿易》課程一般是以“國際貨物貿易”為主線,這部分教學內容已相對成熟,國際貨物貿易理論、政策與措施、改革與實踐等內容較為充實豐富。相對而言,“國際服務貿易”部分的內容則顯得較為單薄。后危機時代各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而導致的貿易摩擦逐漸增加,世界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服務作為一種無形商品,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提高,服務貿易以高于貨物貿易的速度增長,服務貿易已經成為衡量一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因此,隨著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和國際服務貿易實踐的發展,國際服務貿易相關理論和實務知識應在教學中進一步得到重視并予以突出,專業教師應不斷進行《國際貿易》課程教學內容調整與改革的探索來符合國際貿易格局對經貿人才的要求。這表現為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傳統的國際貿易貨物理論與政策,同時要求學生了解各國服務貿易現狀,不斷豐富服務貿易相關理論知識,掌握相關法律法規,以期在實踐中進行合理應用。
二、《國際貿易》課程中“國際服務貿易”部分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
(一)“國際服務貿易”理論教學內容體系不夠完整和清晰
第一,缺乏我國服務貿易統計體系探討。長期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統計工作落后于發達國家和地區,服務貿易統計制度的欠缺阻礙了服務貿易的健康發展。相應地,在課程教學體系中,缺少對服務貿易統計制度、統計方法和統計指標的說明。而近年來,我國服務貿易統計制度不斷規范,統計相關概念和指標不斷明確,統計方法趨于合理,統計數據界定逐漸清晰,基本滿足了政府管理和決策的需要。作為教師,應在教學中系統介紹有關服務貿易統計制度和統計結果,以便于學生了解近年來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情況和特點,認知其依存度和貢獻度。
第二,基于新形勢下的服務貿易理論、政策和措施體現不充分。當前《國際貿易》教材中,有關國際服務貿易的教學內容主要為:國際服務貿易的含義、分類及特點;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原因及趨勢等。然而,在教學中,教師一般沒有專門、系統地對有關服務貿易的理論加以總結,也缺少對金融、保險、電信等主要服務類型的貿易壁壘的介紹,因此,學生無法體會到傳統理論對服務貿易適用性、無法探討應對服務貿易壁壘的措施,也就不能有效地將有形、無形商品貿易結合起來對國際貿易進行全面的、綜合的認知。
(二)“國際服務貿易”內容不夠深入
隨著信息、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服務業市場的不斷細分,服務業全球化的趨勢日趨增強,基于信息網絡技術的服務外包發展迅速,離岸外包已經成為推動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的主要動力。而我國人力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完善,國際服務外包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顯然,“服務外包”等新興課題應成為教學中需要探討的重要問題之一。然而,部分國際貿易教材內容相對滯后,很多已與現實不符或根本沒有涉及,“服務外包”的形式和特點、發展趨勢等熱點問題在教學中則涉及較少且不夠深入,“國際服務貿易”部分的教學內容跟不上社會發展形勢的需要,學生對服務貿易相關行業認知寥寥。
(三)國際服務貿易實踐教學幾乎空白
然而,隨著我國服務外包產業規模的高速增長,專業人才短缺日漸明顯,已成為制約該產業發展的主要矛盾。與之相對應的,是實踐教學的缺乏。可以看到,目前在實驗室中開展的專業課程教學,多數是圍繞有形商品貿易流程展開教學的,服務貿易的法律規范、操作模式和相關流程往往被忽視。此外,基于服務外包行業人才培養的實訓也應著實體現在教學中。
三、《國際貿易》課程中“國際服務貿易”部分教學內容改革建議
(一)拓寬教學重點,形成服務貿易內容體系
編寫并選用適合新形勢的國際貿易教材,建立完整的理論體系。應捋順服務貿易教學內容,突出內容層次。可從統計體系、理論、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并行研究國際貨物貿易和國際服務貿易,進而探討其發展現狀和趨勢,令學生了解貨物貿易傳統地位的基礎上,明確服務貿易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統計體系方面,我國商務部、統計局已于2007年11月聯合發布《國際服務貿易統計制度》,并于2010年、2012年兩次進行修訂,該制度的建立和不斷完善符合國際規范的服務貿易統計體系,科學、有效地開展服務貿易統計工作,促進服務貿易的健康發展。
教師盡可能地聯系本地的實際情況,播放一些重大國際服務貿易事件的視頻件,拉近課堂與現實的距離,通過案例的展示和分析,給予學生直觀的感受,之后的教學中,不斷跟進案例、事件的最新發展情況,有利于學生在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拓展思路,加深印象。同時,對于”服務外包”等較具有時代意義的課題,可以采取專題講解討論的教學方法,適當選擇切入點進行重點分析,輔以啟發式問答,有利于學生盡快掌握抽象原理,并運用原理分析實際問題。
(二)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學術講座相結合
對于“國際服務貿易”部分內容而言,實踐教學的意義尤為突出,教師應采取課堂、課外實踐教學相結合。在課堂上,除了案例教學之外,應在實驗室的實驗課程安排相關內容,令學生充分體會服務貿易的運作。課堂教學之外,應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親身體驗服務貿易,例如組織參觀各類服務貿易展會、服務外包試點企業等,同時,鼓勵學生參加服務貿易學術講座和學術論壇,不斷拓寬知識面和思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